1917年11月,俄國爆發革命,形勢急轉直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局猝然生變,德軍再也無須雙線作戰。對德軍來說,俄軍放棄抵抗本該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但事與願違。1917年4月,美國為了回應德國在北大西洋地區的侵略行徑以及德國試圖挑起墨西哥與美國爭端的荒誕外交事件,選擇與英國和法國一道對抗德國。
德軍影響力最大的指揮官埃裡希·馮·魯登道夫將軍提議,在美軍有所作為之前,德軍應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以期最終打破持續3年半的塹壕戰僵局,攻佔巴黎,結束戰爭。
1918年10月12日,利斯河畔薩伊鎮的德軍戰時墓地埋葬了5000名陣亡將士
1918年3月21日,攻勢拉開帷幕,德軍沿著長102千米的戰線發動進攻,史稱“魯登道夫攻勢”。這場攻勢是現代工業化戰爭史上已知的規模最大的攻擊行動,約1萬門大炮同時轟鳴,將炮彈砸向聯軍陣地。炮聲一落,動作敏捷的暴風突擊隊員輕裝上陣,飛速穿越無人區。他們隨身攜帶火焰噴射器、輕機槍與手榴彈等武器,其主要目標不是佔領前方戰壕,而是滲入聯軍陣線後方,與重灌步兵掃蕩前後夾擊,瓦解聯軍陣線。
事實證明,這一戰術非常有效。僅過兩週,德軍便沿著寬80千米的戰線推進了32千米,佔領的土地面積相當於前3年僵持階段的總和。4月4日,攻勢第一階段完成,聯軍暈頭轉向,傷亡慘重。英軍和法軍如今站在潰敗的懸崖邊緣。
魯登道夫將視線投向巴黎,如今其戰線南端距巴黎只有145千米。若德軍攻佔巴黎,便將勝利牢牢握在手中。5月26日,德軍繼續發動攻勢。4天內,魯登道夫的部隊已推進48千米,到達馬恩河畔。巴黎就像一枚獎章在地平線上閃爍。
然而,這些巨大的勝利並不會從天而降。德軍在戰鬥中已經傷亡約35萬人,幾乎無法推進。
聯軍發動了一系列大規模協同作戰,預示著現代戰爭模式的誕生,聯軍戰爭機器全力以赴,衝擊著疲於奔命的德軍。8月8日,530輛英軍坦克與70輛法軍坦克在亞眠城附近率先發動大規模攻勢,拉開了所謂“百日攻勢”的大幕。
聯軍藉此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最終勝利。僅在第一天,聯軍便推進了12千米,德軍落荒而逃,約2.7萬人傷亡。自1914年以來,這種流水式推進的戰爭模式前所未見。到了第二個月,聯軍沿著65千米的戰線又向前推進了40千米。
此刻,大批美軍正在趕往戰場,與英法聯軍會合,向德軍後方防禦陣地興登堡防線大舉進攻。
興登堡防線是德國的安全閘門,建於1916年至1917年的冬天,旨在遏制聯軍的突破。整條防線是由縱橫交錯的塹壕網、防空掩體、混凝土碉堡及帶倒刺的鐵絲網構成的強大防禦系統,1917年的阿拉斯戰役驗證了該防線的堅不可摧。對聯軍士兵而言,攻擊興登堡防線無異於飛蛾撲火,但1918年9月他們受命攻擊的目標就是這裡。
宣佈簽署停戰協定後,美國第105野戰炮營計程車兵在鏡頭前歡呼
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聯軍123個師合計約50萬人集結完畢,向興登堡防線發動猛攻。福煦要求部隊快速推進,流水作戰,多年來將西線戰場變成了“絞肉機”的塹壕戰僵局很快將化為歷史的塵煙。連續炮擊對敵軍防線的打擊比以往更為精確,再加上坦克與飛機的支援以及補給充足的步兵,福煦的戰役推進設想很快如願以償。
聯軍儘管傷亡了數千名士兵,但僅用3天便突破了不可一世的興登堡防線,並於9月29日將其佔領,這對德軍來說是巨大的心理衝擊。
1918年11月8日,德國與法國在法國貢比涅森林的一節火車車廂裡進行和平協商。聯軍代表團由福煦元帥率領,他在戰爭中痛失愛子,完全沒有心情協商。滿腔仇恨的福煦不留任何迴旋餘地,直接遞交給德國代表團一份列有34項要求的清單,告訴他們72小時內同意簽署,否則將面臨滅頂之災。
這幅版畫描繪的是1918年11月11日5點,停戰協定在貢比涅的一節火車車廂裡簽署
11月11日,德國代表團最終返回火車車廂簽署停戰協定。幾小時前,威廉二世辭職,流亡荷蘭,並在那裡度過餘生。11月8日至11日,戰爭實際已經終結,但交戰雙方仍有約7500名士兵在衝突中喪生。
交戰雙方達成停戰協定,並於凌晨5點簽署。德國要求立即實現停火,但聯軍堅持推遲到11點才解除敵對行動,這樣才能將命令傳達到各級指揮員。停戰的訊息傳遍倫敦、巴黎和紐約,歡樂的人群開始聚在一起慶祝。然而,在停戰協定簽署到正式停火的6個小時內,殺戮仍在繼續。
不同部隊在不同時刻收到停戰資訊,他們接到的命令只是“11點停止敵對行動”,其他交由指揮官自行決定如何處置尚未完成的戰鬥。一些指揮官將士兵撤出戰場,感謝他們做出的犧牲。但也有些指揮官覺得揚名立萬的機遇轉瞬即逝。
在進入和平時代的倒計時階段,雙方的大炮不斷髮出轟鳴,彷彿竭盡所能釋放剩餘的每一顆炮彈。距離最後的安全僅差幾個小時,成千上萬枚炮彈卻隨處爆炸,死傷多名士兵。其中一次炮擊是一名美軍炮兵上尉下令實施的,他在後來給未婚妻的信中寫道:“我們沒能上場消滅德國人,真遺憾!”這名軍官就是未來的美國總統哈利·S. 杜魯門,正是他批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對日本廣島與長崎實施原子彈轟炸。
尋找戰友的墓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傷亡巨大,很多陣亡將士在戰場就地掩埋或者被埋進附近的公墓
(內容來源:《第一次世界大戰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