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團軍某旅聚焦實戰需求挖掘裝備極限效能——
低空攔截,導彈完成“負角度”射擊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童祖靜 通訊員 趙 威 張 渠
“直升機藉助山谷遮蔽,實施隱蔽突防!”初冬時節,西北戈壁,第72集團軍某旅一場空地對抗演練鏖戰正酣。接到“敵情”通報後,行動式防空導彈發射手馬磊磊聞令而動,迅速佔據山頂有利地形,搜捕低空目標。
“發射!”隨著連長季鋼一聲令下,馬磊磊屏氣凝神。截獲、解鎖、點火一氣呵成,導彈拖著紅色尾焰呼嘯而出,在空中劃出一道“負角度”軌跡,成功命中“敵機”。
行動式防空導彈射擊角度一般要求在“零度”以上,山坳在射擊水平線以下,處於射界的“負角度”。“敵機”飛行員深諳此道,利用山谷遮蔽飛行,不料在此次演練中竟被“擊落”了……覆盤會上,多名飛行員直呼“沒想到”。
“理論資料不一定完全適用於實際作戰情況,‘安全射界’不見得就是極限射界。”該旅領導介紹,年初以來,他們著力突破裝備技術瓶頸,深入挖掘裝備潛能,聚焦實戰需求檢驗各項資料,集智破解“超越攔截效能試驗”“雷達座標支援”“導彈飽和抗擊”等多個難題。隨著挖潛工作的展開,多項資料得到拓展重新整理,武器裝備作戰效能明顯提升。行動式防空導彈“負角度”射擊就是挖潛成果之一。
“行動式防空導彈雖然操作簡單、攜帶方便,但是對射擊角度有比較嚴格的限制。過去,對於那些低空突防的目標,難以實施有效打擊。”馬磊磊告訴記者,在一次實戰化對抗演練中,“敵”來襲目標藉助凹地掩護,飛行高度很低,始終位於“零度”以下的導彈射擊火力盲區。官兵眼睜睜看著目標臨近,卻無法進行有效攔截,最終在那場演練中敗北。
“防空作戰的射擊視窗僅數秒,必須瞄準極限效能,打出極限資料。”為此,該旅成立專項攻關小組,與軍地科研院所展開聯合攻關。他們對裝備的作戰引數和技術性能進行分析,論證行動式防空導彈“負角度”射擊的可行性;結合實彈射擊演練建立導彈射擊資料庫,梳理形成行動式防空導彈“負角度”射擊引數修正表。
“射擊最低角度實現‘從零到負’,不僅拉長了火力打擊‘視窗期’,還提升了火力打擊‘覆蓋面’。”記者瞭解到,隨著導彈射擊俯仰角範圍得到拓展,如今,該旅可以將導彈射手配置在視野更為寬闊的高點,增大防禦範圍,防空“天網”越織越密。
短評
演兵場是“劍法”試金石
■陳小菁
從古至今,武器裝備始終是沙場上克敵制勝的“利劍”。人與裝備融合越深,越能探索出裝備的極限效能,越能發揮出最大作戰效能。
古人云:“一舞劍器動四方。”劍法精進則所向披靡。現代戰爭表明,把裝備效能練到極致、打出極限,既是對裝備效能的深入挖掘,也是對其作戰引數的進一步探索。
演兵場是“劍法”試金石。演兵場外,裝備出廠時的固定引數代表其技術屬性;演兵場上,裝備只有接受了實戰化檢驗,其技術屬性才能更接近“作戰引數”。“利劍”在手,更要“劍法”高超。在訓練中要敢於突破“資料邊界點”、打出“裝備極限值”,將裝備效能發揮到極致、作戰潛能挖掘到極致。唯其如此,克敵制勝的“劍法”才能更超群。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