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經》
敦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於渤澤。出於崑崙之東北隅,實惟河原。其中多赤鮭,其獸多兕(si)、旄牛,其鳥多尸鳩。
南山上有一種鳥,名叫尸鳩。它的體態和鳩差不多,羽毛是黃色的。它們鳴叫的時候相互呼應,卻不聚集在一起。它們自己不會築巢,大多居住在樹穴或空的喜鵲巢中。
尸鳩是“模範父母”對幼鳥盡心盡力。尸鳩哺育幼鳥的習慣很有趣,早上從上往下喂,晚上則從下往上喂。“尸鳩之平”就是指它哺育幼鳥時能平均如一“尸鳩之仁”,比喻君主公平對待臣民。據說尸鳩多數在墓穴里居住,吃死人的腐肉,與“尸鳩”這個名字很相符。
尸鳩在穀雨後開始鳴叫,一般要到夏至後才能停止。朱熹《詩集傳·鳩》中說,尸鳩就是秸(iiē)鞠(iū),也叫戴勝,就是現在的布穀鳥。在農忙時節,布穀鳥飛翔在田地裡,大聲叫著“布穀-布穀一”提醒農民可以種植穀物了。
布穀鳥,學名杜鵑。布穀鳥自己不會築巢,它會選擇一些比它小的鳥類的巢,快速移走原來那窩蛋中的一個,併產下自己的蛋取而代之。布穀鳥的幼鳥會比其他蛋先孵化,它出來後會立刻把別的蛋扔出巢外。這是因為布穀鳥很快就會長得很大,需要吃光“養母”所能找到的全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