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動物每天產生的糞便與維多利亞瀑布的水流量相當,
那麼為什麼地球沒有被糞便覆蓋呢?
這還要感謝自然界的清道夫——蜣螂,
也就是屎殼郎。
蜣螂分佈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廣闊大陸上,
已發現的2萬多種蜣螂大多以動物糞便為食。
它們一晚上可以埋藏250倍於自身體重的東西,
快速清理掉不停產生的糞便。
有些蜣螂生活在大型動物的肛門附近,
當這些動物排便時就跳下去。
還有一些蜣螂則是能聞到糞便的味道,
一堆大象的糞便可以在15分鐘內吸引4000只蜣螂。
所以,蜣螂一旦發現糞便,
就會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以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大餐。
大多數蜣螂將糞滾成球,
用後腿迅速將其滾離競爭對手,
找個地方藏起來,
然後再慢慢吃掉。
雌蜣螂會在糞球中產卵。
孵出的幼蟲以現成的糞球為食,
直至長大成年。
蜣螂不僅清理了糞便,
將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
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蜣螂活動還可幫助植物傳播種子,
南非的一種植物——銀木果燈草,
它的種皮會散發出一種類似糞便的氣味,
能誘騙蜣螂將其滾走,
從而達到傳播種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