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依人、如花似玉,曾經都是用來形容男人的?
看似貶義的呆若木雞其實是用來夸人的,而炙手可熱竟然是用來罵人的?
慘淡經營不是在困境中艱難營業,人盡可夫不是指生活作風不檢點的女子,衣冠禽獸一開始不是指壞人,胡說八道也不是瞎說的意思……
其實很多成語的意思,我們可能都理解錯了,今天路sir帶大家盤點一下那些年我們一起用錯過的成語。誤用成語主要有以下四種情況:性別切換類,褒貶反轉類,顧名思義類、基因變異類。
1. 性別切換類
所謂性別切換,是指一些成語,原本是用來形容男性,後來在歷史上兜兜轉轉、顛沛流離、曲折離奇,最後變成專門形容女性。
比如有這麼一個成語,叫“小鳥依人”,來形容嬌俏可愛又黏人的軟妹子。小鳥依人這個詞最早的出處,在東漢的大學者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裡,他解釋“麻雀”這個詞條的時候寫道:“雀,依人小鳥也。”
用“小鳥依人”來形容人,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這麼幹的,用來表揚他的書法老師褚遂良。
褚遂良很早就跟隨李世民打天下,輔佐他坐上了皇帝的位置,可以說是國家智庫的一員。而且,褚遂良不僅搞政治是一把好手,還是一位楷書大師。本身就有能力,和皇上關係又好,所以褚遂良的官越做越大,最後唐太宗死前託孤,滿朝文武裡只找來兩人,其中一個就是褚遂良。
對於這樣一位重臣,皇帝是如何評價的呢?
李世民
有一回,李世民跟另一位託孤重臣級選手長孫無忌聊天,就聊到褚遂良,太宗是這麼說的:“禇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翻譯過來就是:“褚遂良這人呀,學問高,性格剛直正義,對朝廷忠心耿耿,跟我非常親近,就像鳥兒依附於人一樣,真是惹人憐愛呀!”
除了小鳥依人之外,“如花似玉”這個成語,竟然也曾經是用來形容男人的。這個詞出自《詩經》,原文是這個樣子的:
“彼汾一方,言採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彼汾一曲,言採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這首詩說是一個女子,看到一個下田勞動的帥哥,覺得他跟那些王公貴族子弟太不一樣了,德智體美全部領先,自己一下子就對他心動了。她就誇讚說:我的這個小哥哥呀,“美如英”,也就是長得像花兒一樣美;顏值高也就算了,我的這個小哥哥呀,“美如玉”,品德像玉一樣純潔高尚。
所以說,“如花似玉”本來是用來形容一個讓人始於顏值、忠於人品的人類高質量男性。後來呢,“玉”就很少用來形容人的品德了,花更是逐漸成為專屬女性的形容詞,所以如花似玉就用來誇讚美女,而非帥哥了。
2. 褒貶反轉類
褒貶反轉類的成語,夸人變成罵人、罵人變成夸人。有個成語我們很熟悉,叫“呆若木雞”,一看就是貶義詞。
“呆若木雞”,曾經竟然是用來夸人的。呆若木雞,源自《莊子·達生》。故事大王莊子,曾經講過這樣一個寓言,說的是訓雞高手紀渻子為齊宣王訓練鬥雞的故事。齊宣王是個鬥雞愛好者。為了培養出一隻公雞中的戰鬥雞,他請來了訓練師紀渻子。紀渻子帶著鬥雞封閉式訓練,練了足足四十天,帶著雞出山了。
齊宣王一看直接氣暈了,曾經那隻威武驕傲的霸道總裁雞,現在看起來有點傻里傻氣,對手衝著它叫喚,這隻雞還像塊木頭一樣沒有任何反應。
但就是這樣一隻傻傻的木雞,跟對面氣勢洶洶的鬥雞對線的時候,竟然百戰百勝。為什麼呢?因為其他鬥雞一看到這隻木雞,沒有一個敢上去,轉頭就跑了。因此,紀渻子真的培養出了一隻天下無敵的鬥雞。
齊宣王鬥雞
莊子講這個故事,就是想說明:人應該修煉到呆若木雞的境界。人要像木雞一樣,不動聲色,精神內斂,從不爭強好勝、虛張聲勢,修煉到這個程度,你這人就活明白了。所以說,“呆若木雞”曾經的意思大概就等於“大智若愚”,絕對是個褒義詞。
呆若木雞是從褒義變成了貶義,那麼有沒有原本用來罵人,後來被用來夸人的成語呢?有,例如“炙手可熱”。
今天,我們誇一個明星紅得像劉德華、一個話題火得霸榜微博熱搜、一個節目熱門得像大內密探,我們就讚歎:某某真是“炙手可熱”呀!然而,我們都搞錯了,這個成語,曾經是個徹頭徹尾的貶義詞。
這個成語出自杜甫的詩《麗人行》,原文是“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這是個啥意思呢?
杜甫生活的時代是唐玄宗統治下的唐王朝,在玄宗統治後期,他迷上了楊貴妃,又任用貴妃的表哥楊國忠當宰相,這下楊氏兄妹可就牛逼哄哄了,什麼貪汙、結黨、窮奢極欲一個都不落下,國家被搞得烏煙瘴氣。
公元753年的三月三,楊貴妃等人到曲江邊遊春開party,各色美女、綾羅綢緞、山珍海味應有盡有,那陣仗跟開海天盛筵一樣。這些都讓有志中年杜甫看在眼裡,你們在這裡倒是玩得高階奢華上檔次,當時的百姓卻過著貧窮悲慘的生活啊!
一輩子忙著憂國憂民的杜工部,終於忍不住了,於是他寫了《麗人行》一詩,看似是一本正經地歌頌遊春的盛況,其實是在諷刺楊氏兄妹的驕奢淫逸,尤其是詩中的最後兩句:“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意思是:楊家現在權勢滔天,氣焰極盛,沒人敢跟他們碰;各位可千萬別湊上去,萬一惹得丞相發怒可怎麼得了嘛?實在是嘲諷值拉滿。所以說,“炙手可熱”這個成語一開始就是在陰陽怪氣那些一朝得勢、耀武揚威的小人,跟今天的用法可太不一樣了。
3.“顧名思義”類
性別切換症和褒貶反轉症,其實都不是什麼疑難雜症,只是因為時間太久遠,大家不熟悉成語背後的歷史文化典故,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但接下來要說的這類成語,就很麻煩了,它們得了“顧名思義”症。看成語也就只看字面意思,而不去理解每個字的深層含義,最終就導致了誤解。
最典型的就是“慘淡經營”。一看到這個成語,我們就想到這些場景:老闆跟小姨子跑了的江南皮革廠裡,工人在揮淚甩賣皮鞋;校外培訓機構的銷售,半夜在人家門縫裡塞廣告。
總之,慘淡經營似乎就是說生意蕭條,營生困難,畢竟“慘淡”兩個大字在那擺著的嘛。但是,“慘淡經營”原本的意思,說的是費盡心思地構思策劃,就像網際網路大廠裡的產品經理,整天琢磨今天該提點什麼奇葩需求,苦心思考折磨程式設計師的一百種方法。這個思考的過程,那就叫“慘淡經營”了。
慘淡經營這個成語,也是來自杜甫,出於《丹青引·贈曹將軍霸》,原文是“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淡經營中。”
杜甫這句詩是寫給一個落魄畫家曹霸的,話說曹霸這人是曹操的後裔,在唐玄宗時期是個美術大觸,曾經接了皇帝的外包專案,在凌煙閣上修補了24位開國元勳的畫像。甲方唐玄宗非常滿意,直接把曹霸大哥挖到了朝堂之上,封他做了左武衛將軍,曹霸可以說是非常風光。
可是好景不長呀,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曹霸流亡到了成都,從一個地位尊貴的宮廷畫家,變成靠給路人畫像維持生活的街頭藝人。
《九馬圖》
有一回,詩人杜甫也來到成都,在朋友家玩耍,看到牆上的畫,非常震驚地問:“這個不是曹霸畫的《九馬圖》嗎?”杜甫就幾經打聽,在街頭找到了曹霸,暖男老杜一下子感慨萬千,就寫了這麼一首詩,贈給曾經的左武衛將軍曹霸:當年皇帝把一張白娟鋪在你面前,你動筆前匠心獨運,整日苦心構圖設計。
杜甫在追憶曹將軍當年在皇帝手底下包工程的光輝歲月,可不是說曹將軍在皇帝手下幹活,還幹得生活慘淡。
還有一個成語也是用錯了,那就是“人盡可夫”。
這個成語典故來自《史記》,話說鄭國的權臣祭仲有個女兒,有天晚上女兒發現丈夫雍糾看起來很緊張焦慮,就問什麼事。雍糾打死都不肯開口。但是夜晚熟睡時,祭仲女兒聽到丈夫說的夢話,一下子震驚了:自己的丈夫竟然跟當時的國君鄭厲王聯手,想殺掉自己的父親!
祭仲的女兒心情非常複雜,不知道到底該站在哪邊,就去問自己的媽媽,說:“父親和老公,哪一個更親呢?”媽媽開口就是金句:“父一而已,人盡夫也。”意思是說:傻丫頭,父親只有一個,而丈夫到處都可以找呀。這個“人盡父也”,就是人盡可夫的前身了。
可見,人盡可夫原本的意思是:相比起父親是唯一的,而丈夫是可以在茫茫人海中去選擇的,強調的是一個家庭倫理秩序,絕對不是對女性的咒罵。
4.基因變異類
最後,我們要診斷的是,病得最離譜的基因變異類成語。這些成語因為複雜的歷史原因,被完全扭曲了原本意思,簡直就是基因突變式的變化。由於它們已經是病入膏肓,想要讓咱們人民群眾接受這些成語的原意,那恐怕是不可能的啦!
衣冠禽獸這個詞,現在咱們都用來罵那些表面光鮮亮麗、其實道德敗壞的壞傢伙,但是曾經它可是個非常光榮的頭銜。最開始的“衣冠禽獸”,指的是明王朝的朝廷命官。
因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後,嚴格規定了官員制服,飯可以亂吃,但衣服不能亂穿:文官的衣服上繡飛禽,最低階的九品官員繡的是鵪鶉,最高階的一品官繡仙鶴;武官的衣服上繡走獸,最低階的九品官是海馬,最高階的一品官是麒麟。
所以說,在明朝建立之初,“衣冠禽獸”是官員的象徵,人民群眾都希望自家娃兒能考取功名,穿上繡有飛禽走獸的制服光宗耀祖,過一把“衣冠禽獸”的癮。
但後來,明王朝的官員沒了太祖皇帝的鐵腕管制,一個個貪汙腐敗、結黨營私搞得飛起。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認為這些“衣冠禽獸”一個個乾的事情禽獸不如,所以這個成語逐漸變味了。
明代末年的陳汝元就在小說《金蓮記》裡寫道“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穿窬”可以理解為竊賊,可見這時候人們已經用衣冠禽獸來罵人了。
還有個成語是胡說八道,我們習慣用這個成語來批評人家瞎說、亂說。但是,最開始,它不是鄙視地表示“對方說不對”,而是一臉懵逼地說“咱們聽不懂”。
胡說八道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胡人”在說“八道”。
胡人,是中國古人說的北方、西北方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兄弟,很多人住在新疆,而佛教最早就是從印度北上,經過新疆,到陝西關中地區,傳入咱們中國的。所以說,這些西北地區的胡人,很早就受到了佛教教義的影響。
而八道,是指佛教基本教義的“八正道”。簡單說來,就是脫離苦海的八個具體操作方法,分別是: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大概胡人的思想不像印度人腦回路那麼清奇,在初學階段對複雜抽象的教義理解不了,而對八正道這個實操指南印象更加深刻,所以他們在向漢人傳播佛教時,最喜歡講的就是八正道了。
可是胡人畢竟離中原文化核心區域太遠,漢語水平不夠高,口音濃重,沒有一口地道的“長安腔”,那些長安、洛陽的百姓仍然一頭霧水,聽了半天只憋出一句話:“你說撒?”於是,“胡說八道”這個成語就誕生了,後來就從原來的“聽不懂”變成瞎說的意思了。
歷史的力量,可以讓滄海變桑田,在這種力量的影響下,成語的原意被改變,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路sir認為,作為中國人,如果讓網路語言把優美凝練的成語擠下歷史舞臺,那就太可惜啦!
你還知道哪些常常被用錯的成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分鐘精讀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