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裕陵位於清東陵昌瑞山南麓的勝水峪,裕陵地宮內葬乾隆皇帝、孝賢、孝儀兩位皇后,慧賢、哲憫、淑嘉三位皇貴妃,共計6人。裕陵建築宏偉、用料考究、工藝精湛、富麗堂皇,奢華的地宮見證著一代帝王曾經的傳奇與輝煌。乾隆皇帝弘曆繼承父祖之業,勵精圖治,奮發有為,武功十全,拓疆兩萬裡,使清王朝達到了極盛時期。
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於雍親王府。清世宗雍正皇帝第四子,母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雍正元年(1723年),世宗即密建其為皇儲,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為和碩寶親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文治武功兼修。他在發展清朝康乾盛世局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時文化、經濟、手工業都是極盛時代,為一代有為之君。乾隆皇帝能詩善畫,精於騎射,在他統治期間,各種官修書籍達100餘種,如《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大清會典》等重要文獻,還組織編寫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叢書《四庫全書》。乾隆帝儒雅風流,一生著文吟詩,其詩作竟達四萬二千餘首。
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帝卒於養心殿,年89歲,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裕陵。裕陵明堂開闊,建築崇宏,工精料美,氣勢非凡,自南向北依次為聖德神功碑亭、五孔橋、石像生、牌樓門、一孔橋、下馬牌、井亭、神廚庫、東西朝房、三路三孔橋、東西平橋、東西班房、隆恩殿、東西配殿、三路一孔橋、陵寢門(琉璃花門)、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寶城、寶頂、地宮等建築組成。石像生設定8對,比其祖父康熙帝的景陵多了麒麟、駱駝、狻猊各一對,雖然數量少於孝陵,但種類卻與孝陵一樣。陵寢門前的玉帶河上建有三路一孔橋,也稱為玉帶橋龍鳳柱頭欄杆,橋兩端以靠山龍戧住望柱,在清陵中僅此一例。裕陵地宮中的經文、佛像等雕刻,圖案複雜,內容繁多,令人歎為觀止。
走過裕陵聖德神功碑亭、五孔石橋、石像生、牌樓門、神道碑亭等,穿過幽靜的神道,偌大的裕陵建築院落出現在眼前,高大紅牆、黃琉璃瓦、飛簷翹角、蒼松翠柏,還有一條長長的排水渠圍繞著整個陵寢……
繞過碑亭過三路三孔石拱橋,拾階而上便來到了陵園入口大門。步入大門,向北望去就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隆恩殿,兩側為東西配殿。隆恩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重簷歇山式頂。這裡是舉行祭祀活動的主要場所。隆恩殿殿內供奉有帝、後的牌位。殿前丹陛石上面雕有精美的龍鳳戲珠圖案,底部圖案為浮雕壽山福海。
繞過隆恩殿後,可見陵寢門前的玉帶河上架設的石拱橋,為三路一孔橋,也稱為玉帶橋。石拱橋單孔拱券,龍鳳柱頭欄杆,三橋並排,造型優美,雕工精湛。這種規制的石橋在清陵中僅此一例。穿過陵寢門後,見一道二柱門,這道門是禮儀性建築,供帝、後、妃棺槨通行之門。這道門隔絕著“天國”與“塵世”,是帝后們所居住的“天堂”——地宮。
陵寢門內由南向北依次有二柱門、石五供、方城、明樓、月牙城和寶城。方城門券裡是地宮的入口,地宮由九券四門構成,進深54米,落空面積372平方米,乾隆帝、後等六具棺槨安葬於此。地宮9券為墓道券、閃當券、罩門券、3個門洞券、明堂券、穿堂券和金券。券頂和石壁上佈滿佛教題材的石雕圖案,如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寶塔、獅子、八寶等佛雕,還有三萬多字的藏文、梵文經咒,內容繁多,雕工精湛,線條流暢,造像生動,令人歎為觀止。裕陵地宮的主要雕刻共計:佛像46尊、菩薩8尊、天王4尊、佛塔2座、八寶3組、五欲供2組、經咒文字30111個。
裕陵地宮由九券四門構成整個結構組成一個“主”字形,進深54米,落空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座地下宮殿。
1928年,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乾隆皇帝的裕陵,當清皇室成員為裕陵做善後處理時發現,在裕陵地宮中所葬的一帝(乾隆)二後(孝賢和孝儀)三皇貴妃(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和淑嘉皇貴妃)中,只有孝儀純皇后魏佳氏的遺體歷經153年不腐,面目如生,令人驚歎不已。
地宮被軍閥孫殿英盜掘,毀棺揚屍,掠走全部殉葬珍寶。士兵們進入墓道後,打開了前三道門,第四道門怎麼撞也撞不開,原來,乾隆皇帝的棺槨和其他兩具棺槨,竟然離開了寶床,“走”到了石門後,其中最大的一具棺槨將石門死死地頂住。所以,無論士兵在門外怎麼用力撞擊,也無法開啟第四道石門,只好炸開。這具最大的棺槨就是乾隆皇帝的,它自動“走下”寶床到石門後“頂門”,棺槨本身竟然成了“自來石”。這次是乾隆皇帝的棺槨頂住了第三道石門。它頂住石門讓人無法順利進入地宮。因為第四道石門在1928年被孫殿英盜陵時炸壞,所以第三道石門就成了地宮的最後的一道防線。乾隆皇帝棺槨頂門一事,至今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成為難解之謎。
關於乾隆皇帝的寵妃——香妃的傳說很多,其間謎團重重,如:身份之謎、體香之謎、葬身地之謎等。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 據學者考證,香妃確有其人,她是新疆貴族之女,姓氏霍卓,也作和卓氏。生於雍正十三年(1734年),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入宮,受寵於乾隆皇帝,她在歷史上的正式封號為“容妃”。100多年來,香妃身世眾說紛紜,直到1979年10月6日隨著清東陵香妃地宮的清理和香妃頭骨被發現,證實確有其人。
清東陵裕妃園寢是乾隆皇帝的妃園寢,香妃就安葬於此。香妃墓地地面建有寶頂,地下建有地宮。香妃墓前有一個墓牌,牌子上寫道:“香妃即容妃,新疆維吾爾族,信豐伊斯蘭教,生於1734年。她27歲入宮,初封為和貴人,兩年後封為容嬪,六年後升為容妃,在宮中生活了28年。
昔日大清乾隆皇帝承上啟下,文韜武略,風華絕代,如今他和皇后和皇貴妃都長眠於此,任由自然的洗禮,歷史的評說,撲朔迷離的地宮見證著一代帝王曾經的傳奇與輝煌。
參考文獻
孫克勤,孫博,2014,明清皇家陵寢。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孫克勤,2018,一個人的紫禁城。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孫克勤撰文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