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金國的崛起背後,是一個長久沉痛的歷史名詞:靖康之恥。
這恥辱讓無數人今日讀來依舊憤慨,一個繁華的時代,因為一場外族亂入而煙消雲散!
岳飛的《滿江紅-寫懷》,用氣壯山河且悲慼的話語詮釋了這段不堪的過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懷激憤的話語背後,是一個愛國將領矢志不忘的過河夢想。
這夢想從宗澤一路傳到岳飛,傳到後來的朱元璋,才有了中華文明的復起。
歷史是飽含深意的輪迴!
北宋之恥,在金國滅亡的那一刻迎來了報應不說,還有著更為慘痛的結局。
蒙宋聯軍攻破金國最後堅城蔡州,也讓這個短暫輝煌的政權塵歸塵土歸土,消失在中原。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東北起家的民族,為何在形勢危亡的時候,不尋思回老家,而是寧願渡過黃河放棄半臂江山,也要堅守中原?
後世元朝不就是北走成了北元嗎?是不能?不為?還是不可?
帶著這三個問題,我們繼續看!
一:活久見,修長城的遊牧民族。
一提長城估計很多人都會尋思,這是漢族政權為了國家安全,修築的防禦遊牧民族的防線。
從秦朝開始直到明朝,但凡漢族大一統政權,幾乎都修築了長城。
至於不修的另類也有,那就是元朝和清朝。因為他們本就是北方民族亂入,修了防備誰?
但同為北方民族入中原的金朝卻修了長城,不僅修了還修了很多,這真是活久見啊!
公元1195年到1198年,金朝金章宗下令修築長城,派遣完顏襄督促民夫修築了一條,從臨潢(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東南)至泰州(今黑龍江洮安東北)綿延九百里的界濠。按照後世考古勘測,這界濠寬10餘米,深有3到4米,還配合有牆堡是一個浩大的防禦工程!
後續的1210年,金朝衛紹王完顏永濟又下令繼續修長城,這一次規模比上一次還大!
兩大帝王輪番修築後,公元1211年,金朝修築了一條長約1926公里的長城立體防線,涵蓋了金國邊境不說,還將自己老家給分出去了。
但是,這活久見的神操作,並沒有啥鳥用。
蒙古人的入侵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就越多了長城,也讓這條耗費無盡財富人力的大工程成了一個偽命題。
金國為何要修長城咧?則和國策的改變還有文化的影響有關!
二:修長城,我內斂了!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權,曾經的他們在白山黑水間遊走奔獵,活著雖然艱苦,但各個都是能征善戰的猛士。
正因為這曾經的過往,才有了野蠻而又強悍的戰鬥力。
他們用自己的野蠻和強悍,先後消滅了契丹遼國和北宋,席捲東北亞,成了一時之雄。
當時的金國,兵峰之盛世所含有,若不是宋朝降下中興四大名將憑藉水脈維繫,南宋都要沒。
在長久的拉鋸戰後,金國漸漸穩定下來,穩固了中原的統治,也不可避免地走上漢化的道路。
曾經的契丹遼國,為了保持自己的遊牧屬性,還弄南北分治,還弄四時狩獵,一直保留了一隻強悍的騎兵部隊。
可是金國咧?在儒學盛行漢文化繁榮之後,真就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本色,全面的漢化讓他們制度更健全了,也讓他們失去了銳氣,甚至學會了陰謀算計和政治鬥爭。
完顏阿骨打時代的勇猛成了過去時,尊卑貴賤和爭權奪利成了現在時,將來時當然是變得保守而又內斂啊。
保守內斂之後,國策也隨之而動,曾經的野蠻人是他們,現在的野蠻人是蒙古人。
如果蒙古人來了,自己的安逸日子還會有嗎?
帶著這尋思,還有基於戰鬥力的擔憂,擁有百萬大軍的金國,面對最多才十多萬人的蒙古人縮了,萎了,決定修長城了。
從進取變保守,進而關起門來過日子,指望沒人敲門,才有金長城的出現。
那時候的金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化政權!
這一點,讓他們即便有心回去,也不會有人願意去。
誰願意去白山黑水贏毛茹血?中原才是我們的家!
三:想回去?那也回不去啊!
除了思念中原的繁華富足不願回去之外,還有一個問題也讓金國人無法回去。
這問題就是:老家依舊在只是回不去。
公元1211年,新崛起的成吉思汗帶著他的十萬大軍,在野狐嶺一舉擊潰近五十萬的金國精銳,這一戰就是金國依託長城打的,只是這長城在女真人手上屁用沒有,反而成了累贅!
此戰過後,金國精銳盡失,失去了對於邊緣地帶的控制權,也失去了抵抗蒙古的勇氣。
除了這之外,主持戰鬥的衛紹王完顏永濟在戰鬥中的胡亂作為,也讓金國失去了回家的希望。
他出於防備心理,居然下令境內所有的契丹人,必須跟女真人混居在一起。
這言外之意就是,女真人和契丹人同生共死,我死了你們也別想活。
這政令一出,契丹人紛紛反抗,當時還在東北的契丹大族首領耶律留哥聽後立馬就反了,他乘著金國將上京、泰州守軍調回關內的機會揭竿而起,弄的東北一片混亂!
混亂的東北時局,讓無數少數民族也跟風背叛,短時間內就聚集起了一支10萬多人的部隊,還建立了一個新政權東遼國。
後院起火,讓金人大驚失色,立馬調集軍隊進攻,指望能將威脅消除在弱小的時候。
誰曾想這耶律留哥也是個聰明人,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地聯絡成吉思汗,表達了歸附的意思,成吉思汗一聽,立馬派軍出兵支援不說,還跟耶律留哥達成了盟約。
在擊破了金國的軍隊後,讓東遼國穩住了陣腳。
有了蒙古人的幫助,東北的叛亂越演越烈,金國又派兵鎮壓,指望能拿回龍興之地,結果帶隊的將領蒲鮮萬奴損兵折將不說,因為慘敗連金國都不敢回,指望觀望局勢,有所作為。
接連的慘敗讓金國人膽寒了,進而開始尋思,這是不是要避其鋒芒!
於是,做了一件大事!
四:渡河,我不要了。
公元1215年,主政的金宣宗完顏珣在跟蒙古達成合約僅僅數月之後,就在朝堂上宣佈:我要遷都河南汴京。(開封)
無數朝臣看著這個帝王,盯著看了很久,沒發現有任何開玩笑的意思,終於明白,這個敗家子要跑路了。氣得他們紛紛勸誡,可金宣宗完顏珣不為所動,堅決要遷都。
這舉世罕見的昏招讓金國失去了黃河以北所有領土,也讓金國徹底失去了和東北的聯絡。
金國用這種近乎自毀的方式,告訴蒙古人,打不贏你我跑得贏。
蒙古人一看,毫不客氣地補上了金國丟的地盤,然後開始進一步窺伺金國。
同樣的,之前因為慘敗沒回金國的蒲鮮萬奴,一看自己家皇帝都渡河了,居然在遼東拉著剩下的女真人建立了東夏國。
簡言之,那個時候的金國老家東北,被契丹人耶律留哥和女真人蒲鮮萬奴一分為二建立了兩個國家,東遼和東夏。
東遼、東夏建立之後,胃口大的蒙古人也開始去女真人老家,在那裡搶了一塊地盤,東北就此三分天下,僅僅四年時間金國在老家東北的影響力灰飛煙滅。
隨後時間繼續流逝,金國在堅決抵抗蒙古十來年後,因為外交上的嚴重失誤,沒有藉助蒙古西征的機會緩和南宋、西夏的關係,坐看西夏滅亡後,迎來了蒙宋聯軍的進攻。
兩國聯軍攻克金國最後的壁壘蔡州城!
史上最短命皇帝完顏承麟用自己的戰死,給這個政權寫下了最後的一筆。
蒙古人復現了曾經的一切,宋軍也在孟拱的率領下完成了復仇。
至於後來的蒙宋戰爭,就是另一段歷史了。
尾聲:
蒙古人在滅亡金國之前,也沒忘記女真餘孽建立的東夏國,在完成了東北的控制後,就滅了東夏國,至於契丹人耶律留哥建立的東遼,因為投靠的早,還有契丹人在蒙古政權中的香火情,一直到忽必烈時代才被蒙古撤銷了藩屬國地位。
縱觀金蒙戰爭,金國人既不願意回東北,也沒能力回東北。
回去了他們活不下去,過不好日子,還依舊有危險,不如堅守,這就是他們的算計。
至於堅守中的錯誤,那就太多太多了。
最大臭棋無疑是整體南遷渡過黃河,指望堅守黃河抵禦蒙古,這讓金國徹底沒了翻身希望!
曾經大宋堅守開封的前車之鑑依舊在,金國人那是一點也沒有吸取,平原之地如何能守住。
除了這臭棋之外,外交戰略的糊塗,還有金軍戰鬥力的退化也是失敗的關鍵。
中國古話說,守江必守淮,基於此,就能明白,戰略緩衝區域對於防禦的重要性。
堅定退守黃河,雖然有了黃河的地利,卻少了戰略緩衝,面對蒙古人這樣一個遊弋的民族,那更是一場災難。
看看後來南宋面對蒙古入侵時候的防線!
襄陽城在長江南北有三座堅城互為犄角,西南山區更是弄了釣魚城這樣的營壘城池,構築了立體防線。
這就是戰略緩衝和制衡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