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治階級還將黎民百姓劃分為:士農工商等四個基本的社會階層,士作為等級最高的,導致在很多人想盡辦法都想去從政當官。在科舉制以前,一般能夠當官都是一些有有錢有勢有人脈的人,但是科舉制推廣,平常百姓都可以透過考試做官,這也導致社會上只要有條件的都會盡可能的讓自家孩子去學堂學習,考取功名。
不可否認的是官員的社會地位確實高於農民和商人等人,但是不意味著做了官就不需要看別人的臉色,不需要向別人行禮了,做了官規矩只會更多。官員必須對每一個上級使用尊稱,無論對方是老是少,凡事都要禮讓。
此外,在衣食住行方面,還有嚴格的規定,每一個品級的官員的衣服,出行方式和住宅都有不同的要求,就算你再有錢,也儘量不要違規。而且,做了官就不意味著就輕鬆了,官員每天都會到政府辦公的地方辦公,一定品級以上的官員每天還需要上早朝。
中國的“早朝”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就是君王早上起來處理政務,到了後來逐漸演變成官員在早上向皇帝彙報政務,君臣間討論社會事件該怎麼解決。
畢竟透過書信交流實在是太麻煩了,而且在紙沒有被大量生產的時候 ,官員的奏摺之類的書信一般刻在竹簡上或者是見帛上,這樣既浪費精力又浪費時間更浪費錢,還不如面對面交談來的直接。
不過能夠上早朝的官員的等級還是比較高的,低等級的官員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在唐代,京城裡的官員和地方官員不太一樣 ,京城官員無論職位高低,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都必須去參加早朝,而五品以上的官員則是除了沐修,其他日子裡,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每日都需要上早朝。
而地方官就不一樣了,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員才能夠上早朝,而且一般是入京述職或者是皇帝召見才能去上早朝,五品以下的官員是沒有資格的。到了之後的朝代,早朝的制度又不一樣了,如清朝的時候規定三品一下的官員就沒有上朝資格。
而且統治階級不僅對上早朝的官員品級有規定之外,對官員上朝的出行方式有規定。比如等級低的官員都只能徒步上朝,要知道一般官員的住宅的分佈一般以皇宮為中心,向四周發散,越往外圍,官員的等級越低。
加上皇宮是比較大的,全程走路要花費不少時間。 能夠騎馬或者坐馬車上早朝的人一般都是官職比較高的官員,而且他們一般都是有一定家底的,畢竟在以前能夠有私人交通工具還是需要很多金錢的。
隨著封建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使得官員上朝時的禮儀也有變化。最開始,官員在上早朝的時候全程都是坐著的,與皇帝還是比較平等的,到了宋朝,官員就必須全程站著,而且還發明瞭一種特殊的官帽“長翅膀”,有防止官員交頭接耳的作用,強調皇權。
到了元朝,官員上朝的時候還必須集體向皇帝行跪拜大禮,如果皇帝沒有讓官員起來,官員只能跪著,在明清時期這種上朝形式被接受繼承,直到清朝滅亡才沒有。
但是,即使在官員中還有階層分化,但是升官發財死老婆仍是中國傳統的世俗願望,帶有濃濃的時代性,是大多數人都共同想法。在一方面,也顯示了古代的等級制度和社會環境,士農工商中的“士”始終是其他三個階層夢寐以求的社會階層地位,體現人們對命運的反抗。
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自己一生下來就應該是農民,商人或者工人,他們都想跨越階層去,這是他們為實現美好生活這一願望的努力。當代青年也應該具有這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在最美的年華中拼搏一把,這樣不至於在年老的時候因忙忙碌碌的生活而懊惱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