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從下面這張照片講起。
照片上這名戰地記者,也許有些人認識,有些人不認識。
他就是剛剛宣佈退休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
照片拍攝於20多年前的波黑,胡錫進當時以環球時報駐外記者的身份,正在報道當地的軍事衝突。
在中國眾多的媒體總編裡面,胡錫進大概是第一個從戰地記者升上去的總編輯,這也算是他創下的一個紀錄。
在中國,戰地記者的出現時間並不長。
在抗戰時期,中國戰場出現過許多戰地記者,但大部分都來自歐美國家。
比如號稱近現代史上最偉大的戰地記者匈牙利記者羅伯特·卡帕,還有寫下《西行漫記》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新中國建立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很少對外派遣過戰地記者,即使在國外有駐紮,也很少深入過軍事衝突地區。
真正發生變化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國開始首次派出海外戰地記者,現場報道海灣戰爭情況。
下面就跟隨十張照片,一起去看看30年間中國的十大戰地記者:從巴格達空襲到敘利亞內戰,再到阿富汗戰爭的那些“中國聲音”。
水均益:中國戰地記者“一哥”
在國內,提起戰地記者,國人第一個想到的估計會是水均益。
從1991年海灣戰爭再到波黑戰爭,以及十多年之後的伊拉克戰爭,水均益都是國內戰地記者的一哥。
1990年,26歲的水均益奔赴中東,擔任新華社埃及中東分社駐外記者。
結果當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
水均益成為第一個接到指令進入科威特和伊拉克進行實地採訪的記者。
當時他已經成為中央電視臺駐中東的特派記者。
那個時候,水均益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作電視連線。
中國觀眾經常看到的一幕就是:頭上有美軍轟炸機在投彈,地上有伊拉克防空武器在開火,水均益就戴著鋼盔對著鏡頭開始做報道。
正是海外戰爭的戰地記者經歷,使得水均益名聲大振,從此奠定了中國戰地記者“一哥”的地位。
後來水均益又陸續採訪了波黑戰爭、南聯盟衝突、阿富汗戰爭。
在2003年,水均益最後一次作為戰地記者回到巴格達,再次報道了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
卻因為臨時回國引起不大不小的風波,有人甚至認為他是“逃兵”。
後來證實水均益回國是受到央視高層多次要求,專門發指令將其召回,後來水均益又很快返回了伊拉克。
劉鐵生:兩次採訪邊境戰爭的經歷創下紀錄
劉鐵生的名字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相對陌生。
但他是中國戰地記者裡面,絕無僅有兩次參加過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攝影記者。
作為軍報攝影記者,生於1942年的劉鐵生早在60年代就在中印邊境參加了自衛反擊戰的現場報道。
當時他幾乎走遍了邊境線,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上,見證了一些區域性戰鬥,包括乃堆拉山口和卓拉山口的對峙和衝突。”
由於戰場條件非常複雜,當時領導甚至做好了劉鐵生如果犧牲,就派上後續記者的最壞打算。
在中印邊境的拍攝過程中,往往是剛剛把照相機一收回來,對面的手榴彈就甩過來了。
兩軍陣地相接,距離不到30米。
1986年在老山前線,已經44歲的劉鐵生用鏡頭再次抓拍下中越邊境戰爭。
在八里河東山一個屯兵洞,副師級的劉鐵生為20多名即將進入戰場的年輕突擊隊員拍下單人照。
後來他一直惦記著這些隊員是否安全返回。
胡錫進:第一個從戰地記者出身的總編輯
1993年,波黑戰爭爆發。
當時人民日報在南斯拉夫的駐外記者正是33歲的胡錫進。
因為有參軍經歷,胡錫進立即被派往波黑戰場,擔任戰地記者。
在波黑戰場,儘管以前當過兵,胡錫進還是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和平的可貴。
又一次他正在路邊吃飯,結果樓上突然響起了重機槍射擊的聲音,很快周圍就落下了炮彈,他趕緊拿起照相機就衝出去拍攝。
結果幾分鐘之後,原來吃飯的地方已經被遠處的炮火轟出一個大洞。
如果胡錫進還在那裡,估計會被炸得粉身碎骨。
胡錫進後來將在波黑戰場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書《波黑戰地採訪手記》。
2003年,胡錫進以環球時報副總編輯的身份來到伊拉克,對正在進行的伊拉克戰爭進行了報道,也成為當時在伊拉克戰爭級別最高的中國戰地記者。
兩年之後,胡錫進升任環球時報總編輯,成為央媒裡面第一個戰地記者出身的總編輯。
唐師曾:曾想坐著坦克去戰場報道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29歲的新華社攝影記者唐師曾立即申請到伊拉克去採訪。
申請書是這樣寫的:“本人單身,無牽掛,國際政治系畢業,會英語和阿拉伯語,最適合去中東採訪戰爭。”
隨後,唐師曾就成為新華社第一名外派中東的戰地記者。
唐師曾拿著一臺萊卡M4照相機,跑遍了巴格達的大街小巷,拍下了許多第一手的照片。
在薩達姆國際機場,他甚至搶到了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獨家照片。
連國外媒體都驚訝新華社怎麼一夜之間在伊拉克有一個神秘團隊。
後來唐師曾還想坐美軍的主戰坦克到戰場上去拍照片,結果申請沒有被新華社批准。
盧宇光:車臣戰場被俄羅斯士兵救下 迎娶恩人妻子
跟央媒的戰地記者不同,盧宇光是以鳳凰衛視駐莫斯科首席記者的身份,長期關注俄羅斯的軍事衝突。
他曾經在浙江人民廣播電臺擔任記者,1994年辭職前往俄羅斯,創辦了《華人報》。
2000年之後,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
鳳凰衛視找到盧宇光,請他擔任駐俄羅斯記者,前往車臣進行報道。
盧宇光當場答應下來,與負責平叛的俄羅斯政府軍一起前往車臣。
結果在格羅茲尼戰役中,盧宇光與其他幾位戰地記者乘坐的裝甲車觸雷爆炸。
千鈞一髮,一名隨行負責保護他的俄羅斯士兵將盧宇光撲倒,救了他一命。
但這名俄羅斯士兵卻因重傷不治身亡,臨終時請他照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從車臣戰爭回來,盧宇光迎娶了那名俄羅斯士兵的妻子,實現了對自己恩人的承諾。
梁玉珍:中東戰場資格最老的中國女記者
從中央電視臺於1999年在開羅設立中東記者站開始,梁玉珍便以站長和首席記者的身份在中東地區及非洲採訪,成為著名的女性戰地記者。
那個時候她已經46歲,這樣的年齡對戰地記者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挑戰。
但梁玉珍義無反顧地堅持下來了。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即將爆發,梁玉珍從埃及緊急飛赴約旦首都安曼。
在這一年3月20日上午,美國向伊拉克突然發動空襲,標誌著美軍正式進攻伊拉克之後,梁玉珍第一時間發回戰爭爆發的電話報道。
隨後梁玉珍在伊拉克和約旦邊境採訪了大量伊拉克戰爭的內容,尤其是伊拉克難民湧入約旦的現場畫面。
後來,梁玉珍冒著美軍導彈轟炸的危險,闖入炮火連連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向國內傳回了大量第一手畫面。
朱雪松:在敘利亞差點被叛軍狙擊手射殺
2019年7月,朱雪松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敘利亞駐外記者。
這一年11月,朱雪松為近距離拍下真實的交戰畫面,前往戰事最為激烈的伊德利卜前線,結果在這裡經歷了生死。
他正在拍攝的時候,突然周圍的槍聲突然猛烈起來,旁邊的敘利亞政府軍士兵將他死死按到地上。
原來周圍已經發現敘利亞反政府軍的狙擊手,即將對朱雪松開始射擊。
危急關頭,敘利亞政府軍士兵用密集的火力阻止了對方的射殺,救下了朱雪松。
在敘利亞戰場,朱雪松經常在拍攝的時候遇到空襲,邊跑邊拍攝的影片很快在國內社交平臺刷屏,成為中國戰地記者在敘利亞戰爭最真實的寫照。
鄭一晗:在無人機轟炸下冒死拍攝現場畫面
2017年,鄭一晗前往敘利亞擔任新華社駐大馬士革分社首席記者,開始了自己在敘利亞戰場的戰地記者生涯。
這年9月,在敘利亞東部代爾祖爾市,鄭一晗正在採訪,結果旁邊不遠處發生劇烈爆炸,巨大的衝擊波將他和攝影師猛地掀翻在地。
原來是反政府軍出動無人機開始轟炸這一地帶。
由於攝影師已經受傷,鄭一晗一邊向後撤退,一邊用手機拍下了現場畫面。
陳慧慧:連線國內時炮彈就在身邊爆炸
土耳其發動第三次跨境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軍事行動陳慧慧在土方一側做現場報道
2019年7月,陳慧慧趕赴土耳其擔任央視駐外記者,三個月之後,土耳其發動第三次跨境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的軍事行動,陳慧慧立即趕往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進行連線報道。
陳慧慧作為一名女性戰地記者,第一次在土敘邊境做採訪。
在與國內連線的時候,旁邊一座小山上不斷有炸彈爆炸出現,連陳慧慧站立的地面都在不停震動,場面非常嚇人。
連主持人都提醒陳慧慧一定要小心。
在戰場上,陳慧慧連去洗手間都要探明周邊情況在小心前往,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有炮彈飛過來。
法耶爾:在喀布林一戰成名的央視外籍報道員
在所有中國的戰地記者裡面,央視喀布林記者站首席外籍報道員法耶爾比較特殊,因為他是一名阿富汗人。
在國際媒體的通行做法裡面,報道員不算是正式記者,或者說沒有正式編制,更像是一種臨時聘用的本地通訊員。
在2021年的阿富汗內戰中,法耶爾真正做到了一戰成名。
他作為央視外籍報道員,熟悉阿富汗的情況,能夠迅速獲得資源,為央視在阿富汗當地的報道服務。
在中國籍記者都陸續撤離阿富汗之後,法耶爾帶著央視喀布林站留守的外籍員工團隊,每天出現在喀布林多個危險區域。
由於內戰爆發的喀布林安全係數非常低,經常出現交火。
每次出去採訪,法耶爾都是戴著一頂軍用頭盔,反覆檢查身上的超厚防彈衣。
在喀布林機場大爆炸中,法耶爾迅速拿到了第一手影片資料,讓央視在阿富汗報道中名聲大振。
最終,法耶爾在央視的內部通報中獲得點名表彰,這樣的成績在央視眾多外籍報道員中絕無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