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三五歲的孩童,都能大致哼唱幾句“北風那個吹……”。
自從1945年作為黨的七大獻禮首演成功後,歌劇《白毛女》迅速紅遍大江南北,數年來嬗變不絕,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京劇、芭蕾舞劇等藝術形式,在國內外廣受讚譽。
《白毛女》的故事也隨著一次次地演出成為了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經典。
其實“白毛女”的故事並非來自編劇的杜撰,早在上世紀30年代初,“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就在河北一帶流傳開來了。
“喜兒”的真實故事
據傳,解放前的河北山村中,有一戶善良老實的佃農人家,父親楊白勞早年喪妻,和小女喜兒相依為命。
家中雖然貧困,但喜兒乖巧懂事、聰明伶俐,將家中窮苦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
鄰居王大嬸及其子王大春也經常幫襯楊家父女,一來二去,喜兒與大春兩情相悅、暗生情愫,兩家商定不日就為兒女完婚。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地主惡霸黃世仁也已覬覦喜兒的美貌多日,他與管家穆仁智定下奸計,以重租厚利逼迫楊白勞還債。
楊家無財可還,楊白勞被迫簽下喜兒的賣身契,除夕之夜喝鹽滷自盡。
喜兒被黃世仁霸佔後受盡屈辱,慘遭姦汙,後趁機逃進深山,誕下一名嬰孩,卻也早早夭折,在悽風苦雨中,喜兒懷揣著復仇的意志頑強生活著。
日久經年,長期風餐露宿的生活使得喜兒的一頭青絲變為了白髮,在偷取廟中貢品時被鄉親誤認為“白毛仙姑”下凡,這一傳言也不脛而走。
直到抗戰爆發,八路軍來到此地,參軍的王大春迴歸鄉里,帶領鄉親打倒了黃世仁,也在深山中與喜兒重逢,善惡終有報,喜兒的青絲也得以復還。
透過《白毛女》的故事,足可見舊社會對人的壓迫,惡人橫行,奸人當道,人民大眾無法翻身,令人悲憤。
其實不只是舊社會的地主惡霸,迂腐的封建思想也足以迫害一個人,湖南湘西就有一位同喜兒一樣經受了悲慘命運的“白毛女”。
“白毛女”楊姑娘的悲劇命運
建國初期,湖南湘西的苗族村落中居住著一位楊姓姑娘,楊姑娘從小就長相標緻、惹人憐愛,家中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父母對這個小女兒疼愛有加,傾盡所能給女兒創造最好的生活。
到了二八年華之時,楊姑娘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加之家中從不捨得讓她幹繁重的農活,相較於其他人家的女孩,楊姑娘就更顯漂亮精緻,身形樣貌都算得上村中一等一的出挑。
已是適婚的年紀,不少青年都傾心楊姑娘的美貌,前來說媒的媒人絡繹不絕,把楊家的門檻都要踏爛了。
楊姑娘的父母一心希望女兒嫁個富貴人家,將來吃穿不愁,便在前來說媒的青年中精挑細選、重重把關,最終相中了一位合適人選。
令人疑惑的是,楊姑娘自始至終都表現得對自己的婚姻大事毫不關心,還常常在媒人上門之時偷跑出去,這一反常的舉動引起了楊父楊母的疑心。
一次趁楊姑娘外出之際,他們偷偷跟隨其後,想要看看女兒到底出了什麼事,不承想,這次尾隨卻讓他們發現了楊姑娘的秘密——原來女兒早已有了心上人。
楊姑娘的心上人是一位吉首的小夥子,這個青年待人真誠、風趣幽默,樣貌雖算不上儀表堂堂,卻也周正。
兩人相識之初,便覺得十分投緣,隨著彼此深入的瞭解,現在已然是情投意合、如膠似漆了。
楊姑娘見秘密被父母撞破,索性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希望能夠與青年成婚。
這本是佳偶天成的一樁美事,不料卻遭到了楊家父母的極力反對,他們覺得這青年平日靠編竹筐為生,實在沒有經濟實力,婚後又如何能給愛女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呢?
為了斬斷情絲,父母更加賣力地撮合起了楊姑娘與富家子弟的婚事,只要女兒完婚,遲早會回心轉意的。
可楊姑娘不管這些,她愛上的是這個人,並不圖他的錢財,父母越是極力阻撓,越堅定了楊姑娘與青年成婚的念頭。
陷入熱戀的青年男女很快便商量出了一個冒險的對策——私奔。
與深愛自己的父母不告而別、背井離鄉,對於從小生長在村中的楊姑娘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的愛情,這個纖瘦的姑娘還是決定勇敢一回。
私奔不成,誤入深山
到了私奔之日,楊姑娘如約來到約定地點,卻遲遲沒有等到心愛之人。
夜色漸深,不遠處的村子裡隱約傳來呼喊,或許是父母在尋找久未歸家的自己,楊姑娘的心漸漸動搖了。
但轉念一想,如若回去定會面臨更為嚴密的看管,錯過了這次機會,自己就要與愛人永遠分別,嫁為他人婦。
左思右想了一陣,楊姑娘還是選擇了愛情,為避免被父母發現,她決定先躲進附近山中,再期與愛人重逢。
山中的環境遠比楊姑娘設想的險惡,白天生機勃勃的大山,一到了晚上就危機四伏。
楊姑娘一面解決著溫飽問題,一面小心提防著猛虎野獸,在艱苦險惡的環境中,唯有心中不滅的愛之火支撐著她。
一日深夜,楊姑娘聽見自己藏身的山洞口傳來一陣窸窣之聲,以為是愛人到來的她欣喜相迎,不承想等來的卻是禽獸,楊姑娘被姦汙了。
遭受凌辱的楊姑娘自覺失去了清白,無顏再面對昔日的愛人和父母,便在深山中定居了下來。
數月之後,楊姑娘誕下兩個嬰兒,雖是不幸的產物,卻已是楊姑娘唯一的羈絆與牽掛了,她決心好好撫育這兩個孩子長大。
可是命運並沒有對這個飽受苦難的姑娘施以憐憫,窮山惡水、風餐露宿的生活使得兩個孩子先後夭折。
父母、愛人、孩子盡數離楊姑娘而去,她再也承受不住命運的重壓,日漸瘋癲了。
飽經苦難,“白毛女”再見親人
時光荏苒,楊姑娘躲入深山一晃已有三十年,神志清醒時她會在洞口開墾的荒地上耕種些紅薯、玉米,以維持溫飽,但因長期的營養不良,她的頭髮早早變得乾枯花白,成了名副其實的“白毛女”。
某日,楊姑娘的堂哥上山砍柴,誤行至其所居山洞,二人四目相對間,堂哥認出眼前之人正是自己失蹤多年的堂妹。
物是人非,看到當年如花美眷的妹妹淪為現在形如枯槁的婦人,怎不讓人痛心。
堂哥希望接楊姑娘回家去住,但是雙親已逝,對於楊姑娘而言“家”也早已消散,便只能偶爾給她送些吃穿用度,留她在山中生活。
結語
楊姑娘終是沒能等來喜兒那般的大團圓結局,回顧這個故事,不禁讓人唏噓,封建思想對人的教化與壓迫是無形的,但卻真真切切地改變了一個姑娘的一生。
楊姑娘敢於反抗,勇於追求幸福的勇氣令人敬佩,可她的不幸也在警醒著世人,遇事不要匆忙下決定,深思熟慮、權衡利弊才能擁有更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