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動物園一大熊貓“越獄” ,飼養員只好鬥智鬥勇,第一時間採用食物引誘,這隻大熊貓聞著香味才回到了獸舍。後來,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批評教育”。(12月15日 北京青年報)
動物園中之大熊貓,理應呆在固定的圈子內,供遊人觀賞;然該園的此熊貓,卻將“園規”置之於腦後,越過圍欄,跑出了圈舍;當屬“違規”,其工作人員理應對其“越獄”行為,給予必要的“批評教育”。
憨態可掬的熊貓,性格溫柔,不同於虎熊之流,縱然“越獄”,也不過是“有驚無險”,也沒有給遊客與社會帶來任何傷害,故對其“批評教育”一番,讓其重回圈舍,皆大歡喜,此事也就該畫上圓滿的句號了。
但動物“越獄”本不是新鮮事。2013年上海動物園,一隻華南虎因門未關逃出;2012年常州淹城野生動物園,在轉運途中翻車,致三隻鱷魚流進河中;2016年廈門海滄動物園一隻孟加拉白虎在搬遷中,逃離猛獸區;2017年廣州越秀一動物園,因隔籠操作不慎,豹子出逃。
這些“不安分”出逃,看似小事,卻發生過導致工作人員死傷的悲劇,更給遊客及當地帶來了恐慌,最終動用警察與專業人員,才將出逃之動物“捉拿歸案”,讓當地迴歸平靜。
雖此次動物“越獄”,主角並非猛獸,而是與人為善的“國寶”,不但是“虛驚一場”,而且還給社會以談資、笑料;然冷靜思之,卻折射出了該園管理之漏洞,再次拉響了“動物園中之警報”,如果是虎豹等猛獸“越獄”,又將是怎樣的狀況呢?
出逃也好,越獄也罷,話語權牢牢地掌握在人之手中。面對再次出逃的動物,固然責任在動物;然動物畢竟是動物,衝出“牢籠”,乃其權利與本性,對其教育不過是展示“人之幽默”罷了,對防止其出逃毫無意義。
動物園既是孩子觀賞、認識動物的場所,也是成人休閒之地。園方理應築牢安全防線,讓遊客放心大膽地遊園、觀賞;而安全之環境,不可能一勞永逸,需要警鐘長鳴,切實加強管理,築牢“安全防線”。
北京動物園熊貓“越獄”,雖不過是一場虛驚,但終歸暴露了該園在安全管理上出現了問題;面對問題,雖需“幽默”應對,以展樂觀之精神,更當高度重視之,找準問題之根源,織牢安全之防線。
警鐘再次被敲響,園方當對症下藥,及時召開安全警示會等,拉響安全警鐘,強化員工之安全意識,組織相關人員對全園展開安全隱患大排查,讓隱藏的問題浮出水面,並及時維修、加固,讓動物尤其猛獸等,無法“越獄”、出逃。
同時,其它動物園尤其是有猛獸之動物園,切莫只將此事當“笑話”看,而應從中汲取教訓,以此為契機,對相關設施裝置開展一次大檢查,讓類似的“越獄”事件,在動物園中不再上演,讓動物園始終洋溢安全的氣息。
熊貓“越獄”,毫無疑問是熊貓為社會上演一場難得之“喜劇”,雖當對此“不守規矩”的熊貓“批評教育”,但更需從“笑話”中看到“危害”。因此,對熊貓“越獄”事件,批評板子切莫只打“熊貓”。
(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