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眾所周知,我是一個老二次元了。
最近我在追啥漫畫?
追《死神》。
沒錯,就是那個已經完結了很久,並且完結的不是很安詳的死神。
前段時間是死神連載20週年,於是作者98老師推出了《死神:獄頤鳴鳴篇》作為紀念。
如果看過死神的應該知道,當年死神結束時,整個千年血戰篇就跟拉稀一樣,一瀉千里,直奔結束。
所有伏筆幾乎棄之不管,別人爛尾是留坑不填,死神那是在坑上面結了個尾。
一護X織姬、戀次X露琪亞的混亂CP逼瘋了無數人。
大家對98老師的態度只有“放下鍵盤我就不能噴死你,抄起鍵盤我就不能砍死你”。
但最近,隨著獄頤鳴鳴篇的推出,千年血戰篇即將上線,漫迷二刷舊漫畫。
大家開始覺得98老師也不容易,沒有人再提爛尾,反而有不少人為死神鳴不平。
轉折的關鍵點,是《進擊的巨人》的完結。
只能說,還是同行襯托的好。
嚴格來說,《巨人》並不差,甚至是一部神作,但它的結局確實噁心了許多人。
在諫山創的恐襲式結尾對比下,曾經滿身是坑的死神現在看來都眉清目秀。
因為大家發現,相較於熱衷傷害讀者感情的諫山創,僅僅只是力有不逮的98老師簡直近乎聖人。
在完全沒有心情畫下去的情況下,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了讀者一個結局。
和創哥一比,98老師神性盡顯。
雖然是死神。
事實上,很多的所謂“神作”也如《死神》一般,在時代的發展和不同作品的對比中走向神壇。
這時候我突然發現,所有的好作品,都應該感謝那些垃圾的存在。
正是由於垃圾的襯托,才有好作品的耀眼光芒。
內容的優秀,源於比爛。
好作品的誕生基於兩點,1.濾鏡,2.比爛。
典型的比如《西遊記後傳》。
《西遊記後傳》上線於2000年。
在那個百花齊放,神作頻出的年代,這部國產鬼畜懸疑神劇,憑藉粗造的製作、離譜的劇情,以及一個動作放三遍的經典鬼畜,成功收穫罵名。
但,時隔多年,現在網上提起《西遊記後傳》,反而誇讚居多。
有的誇魔幻氛圍夠強烈,有的誇懸疑劇情夠刺激,有的夸人物塑夠細節。
但大眾都少不了的,是“童年”。
大家誇的都沒錯,但這部作品本身除了劇情顛覆,以及出於成本控制而出現畫面重播問題之外,本身質量是在合格線以上的。
但能夠在現在被認為經典,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它播出的年份。
時間會給作品帶上濾鏡。
《西遊記後傳》播出在00年代,透過魔幻的劇情,離譜的設定,使其更容易成為那一代小孩的童年記憶。
十幾年過去,這部分“小孩”長大成為當代網際網路發聲的主力人群。
使用者得道,作品昇天。
《西遊記後傳》作為這群人的童年記憶,自然而然的被抬了起來。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了《大話西遊》身上。
當年大話西遊上映時,票房撲街,僅收回成本,一度被評為爛片。
但90年代後期,《大話西遊》卻透過在內地各個高校和網路上流行,逐漸成為一種文化上的圖騰,持續至今。
因為它的核心恰好切中了那一代年輕人對於愛情和青春的期待。
童年濾鏡、愛情濾鏡、青春濾鏡,每一種濾鏡都是一種天然的助推劑,把一部作品往神壇上推。
《大話西遊》好嗎?
好。
但如果對於95年那些帶著小孩進電影院期望看閤家歡的父母來說,不夠好。
濾鏡,只對一部分人管用,只不過剛好當代網際網路是這一部分人掌握了話語權,而剛好,那些作品符合他們的審美。
距離會產生美,童年光環的加成,會給作品套上了濾鏡。
優點會在濾鏡之下被放大,缺點會在時間流逝中被淡化。
當然,作品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水平,濾鏡只是淡化缺點,並不能將缺點隱去。
你看大眾誇《西遊記後傳》依然會吐槽製作粗糙,誇《死神》依然不否認結尾倉促和回合制打鬥。
而《巨人》,刨去結尾的“我不要啦”以外,依然是一部神作。
因此作品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水平,滿身都是缺點,有濾鏡也沒作用。
當然,可能我保守了。
因為我看到了一堆小鮮肉演的垃圾,被人誇好。
濾鏡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對比。
《死神》風評轉好的關鍵時期在什麼時候?
在《巨人》爛尾的時候。
大家以為98老師夠離譜了,沒想到還有諫山老師這種直接往人臉上炸的。
《西遊記後傳》什麼時候最常被拿出來吹?
在用來批判現在的垃圾電視劇的時候。
大家以為佛祖談戀愛夠離譜了,沒想到還有抗日偶像劇、包子當手雷這種離離原上譜的。
老演員什麼時候最吃香?
在用來論證流量明星的演技是狗屎的時候。
大家都以為演技只能發揮在電影、電視劇上,沒想到還能用在直播帶貨賣假酒上,技術下放了屬於是。
神作之所以被稱為神作,正是因為有垃圾的襯托。
而垃圾最大的作用就在於指出神作到底“好”在哪裡。
大部分人看電影、電視劇,甚至看漫畫,是看不出其具體的優點的。
而這,就是垃圾的作用所在。
你可能不知道你喜歡什麼,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樣的內容是“好”。
但是當垃圾作品出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我不喜歡”,以及“這樣的內容不好”。
你看現在的宮鬥穿越劇完全靠旁白推進劇情時,才會知道憑藉畫面講好故事是多麼牛逼;
你看到《逐夢演藝圈》把11條主線糊在你臉上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講好一條主線是多麼厲害;
你看到某大寶貝演吃戲都要假吃的時候,你才會知道過去那些演員是多麼敬業。
當年《仙劍奇俠傳》剛播出時,一堆人吐槽胡歌演技不行,林月如演員太醜,拜月教主人設離譜;
後面各路仙俠劇一出,仙劍原地封神。
以前唐國強、王剛、張國立等老一代演員都因為恰飯走穴被批評過;
但在新一代明星的極限操作襯托下,各位老藝術家的人設頓時堅實無比。
當然,這也離不開同時代的潘子也奉獻了最精彩的演出。
20年前,周杰倫屠殺華語樂壇,王座之下群雄混戰;
20年後,周杰倫神壇孤峰聳立,王座之下只剩一起喵喵喵。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時無豎子,使英雄延遲退休。
蚌埠住了。
這是比爛嗎?
當然是。
沒有比爛,優秀便無處凸顯,神作也就無從談起。
所有的神作,都基於對手不夠打。
但問題從來不是比爛,而是為什麼我們要用20年前的“神作”去對比現在的流量劇和爛片。
發現了嗎?
原本應該在比爛中篩選出新“神作”的時候,我們卻發現舊的作品在新作品的對比下,正在不斷封神。
但可怕的從來不是比爛,可怕的是沒得比。
當比爛都沒得比的時候,就只有擺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