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世界第二次大戰期間,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將邪惡的侵略之手伸向全球各地。無論在歐洲戰場,還是在亞洲戰場,美國還沒有介入二戰的時候,日本和德國都勢如破竹地進行著自己的侵略計劃。值得一提的是,德國軍事實力當真是數一數二的,就算美國介入戰鬥,也可以從容應對甚至將盟軍擊潰。大家不知道的是,就在非洲北部,也曾發生過激烈的戰鬥,而且美國和德國第一次交鋒就在北非戰場。德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不止有“閃電凶神”,還有“沙漠之狐”隆美爾。雖然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中以失敗告終,讓德國和義大利企圖攻佔埃及,然後控制蘇伊士運河,搶奪豐富的軍事資源的意圖破滅。這時候,讓任何人看的話,納粹核心在非洲的軍團已經是落日殘輝,被盟軍殲滅已經是時間問題。但是隆美爾企業卻不這麼認為,他為了希特勒不把自己撤職,他急切地需要一場大勝。美國和德國第一次交戰,就是凱塞林山口戰役。此時的非洲軍團,已經處於兩面夾擊的情況,然而隆美爾就是指揮著這些疲憊之師,沒有任何裝備補給,硬生生地將美國打得潰不成軍。美國在此戰中損失了近六千人,更是有四千人被俘虜。為什麼說凱塞林山口戰役是世界第二次大戰中,美國三大敗仗之一?筋疲力盡的德國軍隊為什麼可以擊潰美國軍隊?美國軍隊真的有這麼弱?非洲軍團最後又是怎樣的結局?
阿拉曼戰役
凱塞林山口戰役是阿拉曼戰役的延續,阿拉曼戰役是由德國司令隆美爾指揮的非洲集團軍,和英國蒙哥馬利指揮的軍隊在埃及進行交戰。
一九四二年七月,德國和義大利陸軍和機械化部隊在內的非洲兵團,在隆美爾司令的帶領下已經推進到埃及深處,此時正威懾著英國軍隊戰略極其重要的蘇伊士運河後勤運輸線路。在自己軍隊戰線拉的過長,而且敵方援軍陸續即將抵達的情況下,雖然隆美爾的兵團還沒有集結完畢,但他還是決定率先對英國發起進攻。
但是德國和義大利聯合軍隊還是敵不過英國軍團,德國四個精銳軍隊,義大利八個軍隊被殲滅,損失兵力高達兩萬,被俘虜三萬多人,坦克和火炮都損失慘重。但是英國方面也遭受毀滅性打擊,損失兵力達一萬三千多人,坦克和大炮也損失很嚴重。在阿拉曼戰役中,英國軍隊以海軍和空軍的優勢,對德意聯軍正面發起進攻,將敵方陸軍陣地為主要進攻方向,以此讓德國機械化部隊由於沒有陸軍支援從而撤退。由於隆美爾未等到部隊集結和武器彈藥、裝備補給都沒有及時供應,所以才會被英國軍隊擊潰。
阿拉曼戰役被認為是世界第二次大戰北非戰場的轉折點,也扭轉了北非戰場的戰局形勢。英國軍隊在阿拉曼戰役獲得的勝利,粉碎了納粹德國和義大利想要控制埃及、蘇伊士運河和豐富的軍事資源的意圖。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將德意非洲軍團主動權轉化為被動權,使軸心國在北非戰場成為撤退的戰略計劃。
凱塞林山口戰役的背景
一九四二年末,在非洲北部的沙漠區域,一批德國軍隊正在進行撤退。然而他們都是非洲兵團的戰士,此前在阿拉曼戰役中,物資補給供應不上來的德國軍隊被英國第八兵團擊潰。德國軍隊為了不讓英國軍隊圍殲,德軍司令隆美爾率領非洲軍團開始了“千里大逃亡”,從埃及境內躲避了英國軍隊四次圍殲,直接撤退至利比亞邊境一帶。
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三萬德國軍隊和四萬五千義大利軍隊順利地撤離至“馬雷斯防線”。然而在這裡,德國另一位司令阿尼姆已經等待多時,他是希特勒派來接任隆美爾非洲軍團指揮員一職的。
因為此前隆美爾在阿里曼戰役中違抗希特勒的命令已經失寵了,此時非洲軍團已經兩面受敵。英國軍隊在後方窮追不捨,同時還攻下了黎波里港,逐漸地恢復港口運營。而且在德國軍隊的西面,英國和美國聯合部隊已經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進行登陸,數萬大軍在大批坦克軍團的掩護下朝自己殺來。
此時的德國軍隊正處於物資補給不足,士氣低下,戰士們都筋疲力盡的情況。但是隆美爾不甘心自己最後是撤退幾千裡告一段落,他跟阿尼姆商討,想要給英美聯軍一次教訓,教美國軍隊“做人”,然後掌握非洲戰場的主動權。
然而隆美爾也急切需要一場勝利,來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優秀的捕食者“沙漠之狐”,也要重新讓自己的納粹領袖信任自己。
以攻為守
我們都知道德國軍隊實力非常強大,無論是“骷髏師”還是“維京師”,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王牌軍隊。但是如果要說德國最“難受憋屈”的軍隊,德國在非洲戰場的軍隊絕對是不二之選。
從一九四一年開始,非洲軍團遠征時,他們的任務就是給義大利軍隊解決後顧之憂,德國軍隊就沒想過獲得什麼樣的戰果或者領地,任務就是幫義大利堅守住他們的殖民地。但是讓全世界沒有想到的是,在德國司令“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帶領下,此前在非洲北部戰場的劣勢瞬間轉化為優勢,“昔蘭尼加戰役”直接就扭轉了德意聯軍在北非戰場的被動,德國軍隊甚至有希望可以將英國軍隊全部殲滅的希望。
只不過最大的缺點就是,德國和義大利的海軍力量太薄弱了,地中海的制空權被敵軍拿下,非洲軍團的後勤運輸路線也被英國海軍截斷,德意非洲軍團逐漸地從打“富裕仗”變成“窮仗”。一九四二年的夏天,五萬德國軍隊在阿拉曼防線已經沒有燃油、淡水和食物,天上也只有寥寥幾架戰機,部隊的坦克更是毀一輛就是少一輛。
一九四二年十月,英國軍隊在第二次阿拉曼戰役中擊潰德國軍隊的防線,與此同時,英美聯合軍隊在卡薩布蘭卡實施“火炬行動”,美國機械化裝甲部隊已然登陸北非,正準備向突尼西亞一帶推進,準備對隆美爾帶領的軍隊包圍殲滅。
其實英美聯合軍隊早就在非洲北部進行登陸,如果一早就開始向東奔襲,早就可以截斷德國軍隊朝突尼西亞撤退的路線,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非洲北部的環境和交通路線太過於艱難,而且對部隊物資消耗過於龐大,戰士的精力消耗是平時區域的兩倍之多,所以就導致英美聯合部隊在沙漠區域行軍甚至還沒有德國軍隊快。
而且隆美爾的非洲軍團已經順利進入到安全地帶“馬雷斯防線”,三萬德國軍隊雖然因為在沙漠區域奔襲了兩個多月,但是現在也還不是休整的時候。如果隆美爾不想就此罷休,那他就只有兩個選擇:其一是撤退到突尼西亞躲避英美聯合軍隊的進攻,其二是給美國軍隊當頭一棒,教他們“做人”。
然而當隆美爾帶領德國軍隊撤退到突尼西亞一帶時,收到了納粹德國領袖的指示:“非洲軍團可以在突尼西亞進行堅守,以此來擾亂英美聯軍進攻到歐洲區域的戰略計劃,我相信戰術運用得當,突尼西亞駐地可以堅守數個月甚至一年。”本來阿尼姆將軍來這裡是接任隆美爾司令一職的,隆美爾自然十分不滿,他急求於成想證明自己的作戰實力給納粹元首看,急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
教美國軍隊“做人”
對於美國軍隊來說,他們完全沒有在沙漠區域作戰的經驗,甚至他們的機械裝甲部隊都沒有什麼實戰經驗。但是美國人與生俱來的驕傲自大,讓他們認為自己“一個師就能打敗四個德國師”。但是對於身經百戰的德國軍隊,才是真正的沒有將這些美國生瓜蛋子放在眼裡,德美兩軍剛交手,美國軍隊就慘遭德國軍隊“教做人”。
一九四三年初,德國和英美聯合軍隊在阿特拉斯山脈東部發生交戰美國和自由法國軍隊左右夾擊德國第二十一裝甲師。雖然德國陸戰軍損失慘重,但是在追擊過程中,反而是美國的裝甲兵團被德國軍隊來了一個當頭一棒。
德國軍隊其實早就已經部署好反坦克裝備,八八毫米口徑高射炮對付美國“謝爾曼坦克”可謂是切豆腐,不知道德國戰略計劃的美國坦克孤身進入,直接被德軍摧毀了十幾輛。甚至沒見過如此規模的美國軍隊前線觀察員直呼:“這將會是一場坦克碾壓屠殺。”
隨後德國兩個裝甲師再次發動反擊,在西狄布狄奇一帶痛擊美國軍隊。在這次交戰中,美國軍隊出動坦克擺放在最前沿,陸軍竟然躲在了小高地上,這不就是被德國軍隊輕輕鬆鬆分割圍剿的嘛。在此提一嘴,小編感覺,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或者蘇聯,他們好像就沒有什麼戰術可言,基本就是靠武器裝備壓制,如果非要說他們有戰術,那就是人海戰術了。然而將戰術運用極致的,我認為也就是德國和中國了,雖然德國是法西斯國家,他們確實也罪惡滔天,但是其作戰指揮真的是數一數二。
美國在戰術上作出的行動讓隆美爾司令非常滿意,他深知美國軍隊看似實力強大,實則就是無頭的蒼蠅,還沒有英國軍隊厲害,德國軍隊只需要一次突襲就能將他們完全擊潰。
美軍在兩次都不敵德國軍隊後,逐漸朝阿特拉斯山脈西部的幾個山口處撤退,這也是非洲北部區域最利於進行駐守的地勢。隆美爾隨後向指揮非洲區域作戰計劃的南方戰區指揮部元帥凱塞林請求繼續推進殲滅敵軍,隆美爾意圖在“凱塞林山口”和“斯比巴山口”方向對西多塞爾發起進攻,如果這個作戰計劃可以完成的話,美國軍隊的進攻號角至少會推遲一個月。
隆美爾的計劃得到了羅馬指揮部的同意,但是因為突尼西亞的防禦力量,隆美爾可以調集的部隊是有限的。
隨後德國第十和第二十一裝甲師兵團在隆美爾的指揮下發起反攻號角。“沙漠之狐”隆美爾這次不玩虛的,絕對以自己雷霆之勢擊破美國軍隊,出動大批4號重型坦克和王牌“虎式坦克”,輕鬆地就將美國防線,美國的坦克根本擋不住德國坦克,輕輕鬆鬆就被碾壓摧毀。美國軍隊的坦克只需要一炮就會被德軍擊穿,但是德國軍隊的重型坦克被擊中後,最多也就是暫時失去行動能力,修復一下就可以繼續回到戰場戰鬥。
美國軍隊除了坦克敵不過之外,缺乏作戰經驗的美國軍隊依舊是最大難題,防禦陣線互相分離,軍隊之間沒有配合,極其容易被分割。由於非洲北部區域的土質非常堅硬,好吃懶做的美國戰士就直接不挖掘戰壕了,更可笑的是,美軍指揮官放任士兵這樣為所欲為,所以德國軍隊的坦克才能橫衝直撞,絲毫沒有阻礙地推進。
美國軍隊對於德國士兵的作戰能力和單兵素質感到非常震驚,德國軍隊的戰術不僅具有很大的效果,麾下計程車兵排列也井然有序,行動不拖泥帶水,而且每個戰士都將生死拋之腦後。德國陸軍互相進行掩護,穿插進行推進,後方還有火炮進行精準打擊,重機槍部隊也十分有序,部隊之間互相協助擰成一股繩。在德國士兵的猛烈攻勢下,美國士兵還沒進行交戰,就已經害怕地潰逃,結果當然就是被單方面慘虐了。
德國軍隊在一天時間裡,就把美國一師的防線打穿,並透過凱塞林山口沿著公路繼續進行追擊,美軍直接被打得害怕了,士氣更是低落,大部分士兵驚慌失措只拿著步槍往後跑,而美國軍隊留下的一堆重武器也被德國軍隊繳獲。
德國軍隊則乘勝追擊了兩天,足足追著美國軍隊打了一百五十公里,直接追到了塔萊城。
只不過讓美國軍隊感到欣慰的是,英國軍隊正在接應他們,已經擺好作戰計劃,準備和美國軍隊一起進行反擊。好在英美聯合國軍隊依仗著具有優勢的炮兵還有空軍力量,對德國軍隊進行反擊。德國軍隊第十裝甲師此時也是筋疲力盡,由於戰線拉的過長導致燃油和裝備補給供應不足,而且英美聯軍還用強勁火力對德國指揮部的通訊裝置進行狂轟濫炸,隆美爾知道如果再次發起進攻,將會非常困難。於是德國軍隊見好就收,對英美聯合軍隊停止發起進攻,隆美爾在北非戰場的最後一場勝利就此落幕。
由於英美聯合軍隊密集的炮火,和出動大規模的空軍力量,對正在後撤的德國軍隊進行襲擊,導致隆美爾軍隊大幅度向後方撤退,並無奈取消了所有的作戰計劃。
起初戰役進行得十分順利,但之後英美聯合軍隊使用火炮和戰機,使德國軍隊重新打了回去。隆美爾對這次戰役勝利的天平傾向於英美聯軍非常生氣,他本來是想著藉著英美聯合軍隊之間沒有配合作戰的情況,和士兵之間沒有作戰經驗的優勢,讓敵方軍隊演變成多個凸出部的局勢,然後把北非戰場的戰局形勢拉平。
雖然在凱塞林山口戰役開始前,隆美爾精準地發現了英美聯合軍隊的缺點,同時在對敵軍反擊過程中也獲得了極大的戰果。只不過最後德國軍隊統帥部臨時修改作戰計劃,所以才讓德國軍隊變得更加分散,後勤運輸線拉長導致供給不足。然而這正是此前希特勒多次讓隆美爾避免出現的情況,反而隆美爾想要極力避免時,德國軍隊統帥部卻讓他不能避免。
不僅如此,隆美爾也沒有辦法控制整個非洲軍團的指揮權,他無權指揮所有義大利軍隊,更沒有對阿尼姆發起號令。而且希特勒派來的阿尼姆並不怎麼支援隆美爾的反擊作戰計劃,所以其實德國軍隊指揮部內部已經充滿了矛盾。
凱塞林山口戰役經歷了六天之久,在這段時間裡,美國軍隊損失了大約有六千三百名士兵,還有四千餘名戰士被俘虜。從戰後成果來看,德國軍隊和隆美爾已經發揮超常了,但是德國軍隊內部存在很多問題,最終才讓非洲軍團的情況變得更加被動,最後才不得不退出了非洲北部戰場。
這場凱塞林山口戰役是“沙漠之狐”隆美爾在非洲北部戰場的最後一次高光時刻,他用他自己的出色軍事頭腦,意圖將北非戰場的局勢轉為主動權。雖然結局沒有成功,但是德國軍隊和隆美爾的實力確實有目共睹的。對於反法西斯戰爭來說,非洲軍團的失敗,同樣是全世界愛好和平國家對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一大步。
隆美爾,勝利的“失敗者”
隆美爾的這次反擊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尤其在凱塞林山口就俘虜了四千餘名美國軍隊,直接將美國士兵的驕傲自大狠狠打擊了一番。甚至在戰後,英國軍隊還嘲笑美國軍隊是盟軍的“義大利軍隊”。
只不過隆美爾並沒有多喜悅,因為他知道德國軍隊經過此站並沒有獲得多大的優勢,所謂“戰場獲得勝利,戰略影響卻是失敗”。因為其兵力分散和戰線拉的太長,德國軍隊也無法堅守自己拿下的陣地,甚至往回撤退都面臨著很大的危險。隨後德國軍隊在凱塞林山口繼續和反擊的美國軍隊進行交戰,然後不敵,被英美聯合軍隊奪回,凱塞林山口戰役就此結束。
美國軍隊雖然最後獲得勝利,但是自己損失太過於慘重,不止損失六千多人,還有四千多人被俘虜,還有近四百輛坦克和五百輛汽車被摧毀。這個戰果傳到美國司令的耳中,他知道自己軍隊沒有經驗想勝利會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沒想到代價如此大。
美軍司令對此也沒有辦法,要求戰場前線立馬對這次戰役總結戰報,然後還將第二軍的司令弗雷登道爾撤職,派遣巴頓進行重建第二軍。
凱塞林山口戰役作為美國和德國第一次正面大規模進行交手,美國毫無經驗計程車兵被德國軍隊狠狠“教做人”,從此美國軍隊也不敢小瞧德國軍隊。經過此戰,美國軍隊也重新正視自己,還總結了自己的缺點:其一是部隊之間沒有配合,其二是不偵察敵情,其三是自己裝甲部隊實力太差。
美國軍隊在北非戰場失利後迅速發展起來,在巴頓司令的組建下,美國第二軍重新士氣大增,軍紀更加嚴格,之後成為反法西斯聯盟的主力部隊之一。然而後勤運輸線被截斷的德國非洲軍團,並沒有因為這次的勝利從而扭轉不利局勢,二十三萬德國和義大利聯合軍隊最後在突尼西亞一帶彈盡糧絕,被英美聯軍全部消滅。
自阿拉曼戰役以來,非洲軍團就處於兩面受敵的情況,戰局形勢非常緊張,當德國軍隊被英國軍隊逼到突尼西亞一帶時,隆美爾完美利用美國軍隊的缺陷,直接發動了反擊,對美國軍隊後方發起突襲。
其實起初作戰計劃確實非常完美,由於美國作戰經驗不夠,防禦戰線比較分散。德國軍隊只要稍加配合,直接就可以對美軍造成重大代價,只不過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緊急需要兩個裝甲師掩護時,阿尼姆卻不同意,並且組織隆美爾的“大膽行動”,所以浪費了很多時間,最後導致了後勤運輸補給不到,無法進行持續性的進攻。無論如何,隆美爾的一場戰鬥勝利,無法演變成戰略性勝利,更沒有辦法把非洲戰場的局勢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