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會計基礎的,一般看財報都會不太適應,這個很正常,但如果知道規律,看特定的財報就很容易的,上過學的都能看懂,不信可以跟著感受一下。
學看財報最快的方式可能就是用對比的方法來入手。資產負債表長什麼樣可能很多朋友都沒認真看過,先擺個樣板出來:
正邦科技2021年三季度的合併資產負債表:
看著內容挺多的,不習慣的可能會覺得不知道該怎麼下手。
但又有兩個關鍵技巧:
1、先選資料大的,按型別做個分類,例如10億以上的或1億以上的,再列一個簡表。
是不是簡單了很多?實際上影響大的關鍵資料一般也都是金額比較大的資料,盯著金額大的資料瞭解是第一步。
2、搞清楚這些資料背後的實際經濟業務含義:
(1)貨幣資金、應收、預付和無形資產:前3項很好理解,公司有多少錢,外面有多少可以收的賬款,提前預付的貨款又有多少?應收的賬面價值小說明這個行業回款速度非常快,而預付的變化是公司豬糧的預付款大幅增加。
無形資產主要是公司的土地使用權,這裡除了瞭解賬面價值,還要大概知道土地的面積,這個是未來發展豬圈的基礎。
正邦科技過去有20萬畝養殖土地,去年在南方增加了4萬畝。
我們對比報表可以知道,牧原、溫氏和新希望去年也買了不少土地,但沒有具體資料也不好評估。
溫氏和新希望也是妥妥的地主:
(2)存貨:這項內容稍微多一點,而且季報看不到明細,但中報和年報一般就會披露,存貨主要就是:消耗性生物資產(育肥豬)、原材料(豬糧和飼料)、庫存商品(肉製品)、週轉材料和包裝物。
這一項的重點主要是原材料和消耗性生物資產,原材料就是豬糧和飼料,消耗性生物資產就是育肥豬,這個核算成本如果能搞清楚最好。
理解不了,最少知道是育肥豬的成本就可以。
這一項比較重要的是如果能知道育肥豬的存欄,例如正邦科技2021年6月底的總存欄是1200萬頭,減去母豬存欄190萬頭,(能繁120萬、後備70萬)可以大概知道育肥豬存欄是1010萬頭。那等中報出來就可以用消耗性生物資產的賬面價值除以存欄數量來得出正邦科技6月底存欄育肥商品豬的平均成本。透過這個資料可以估算到下半年正邦的出欄成本大概是一個什麼水平,結合下半年豬價的走勢也可以預估全年的淨利情況。
但這裡其實也要注意一個坑,如果不知道存欄育肥豬數量的情況下,消耗性生物資產這個賬面價值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可能並不一定是好事情,公司為了推動出欄量,大量外購仔豬也會讓這項資料明顯增加,例如新希望去年的出欄增量很大一部分都是外購仔豬,所以對應的存貨增加反而在豬價後期的下跌是一個隱患,所以今年二季度不得不計提生物資產的減值。
牧原的消耗性生物資產140億,正邦科技115億,按牧原今年的出欄2045萬頭,正邦出欄只有875萬頭。牧原在2021年初的存欄大機率超過正邦科技一倍以上,但消耗性生物資產卻只比正邦多了25億,所以牧原的單位育肥豬成本是明顯低於正邦科技的,這也是為什麼牧原的完全育肥成本可以比正邦低4-5元的原因。
所以一般企業的資產項都是越大越好的,但生豬養殖這個行業的資產賬面價值就要結合存欄數量來權衡,存欄數量越大,賬面價值反而是越小越好,下面分析到生產性生物資產(母豬)也是類似的原理。
溫氏2020年年報的存貨:133億
新希望2020年年報的存貨156億:
這兩家的育肥豬存欄還不如正邦科技,看這兩項存貨資料,不明白其中原理的就容易掉坑裡,存貨越大,上半年的虧損越大。
所以,我們要明白存貨體現的是育肥豬的賬面價值,但育肥豬的單位成本還要知道育肥豬的存欄數量才能算出來,這樣就知道未來半年上市公司的育肥豬成本大概是多少,也知道下半年的出欄大概能達到一個什麼水平。
已知溫氏1季度投苗量是500萬,按2季度的存貨的賬面價值從95.48億增加到141.19億,溫氏的育肥豬存欄即使有1000萬,單位肥豬成本也已經達到1412元,那達到出售的肥豬成本要多少?所以這個資料反映了溫氏下半年業績也會受到豬價的衝擊,這還是溫氏計提了5億存貨減值準備後的情況。
(3)生產性生物資產(母豬)
簡化了就是:
資產報表中這一項反映的就是關鍵的繁殖產能,這個資料再結合母豬的數量可以大概算出母豬的平均成本。
牧原的:
簡化表:
注意簡表裡的期末值是減了折舊的。
大家對比看看:正邦科技的生產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91億,母豬數量是204萬頭,牧原的生產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74億,母豬數量394萬頭,這實際就是外購種豬培育母豬和自行培育母豬的差異,所以正邦的母豬要4460元,牧原只需要1889元。
而且還要注意自行培育母豬如果主要用的是三元母豬形成的高淘汰也會提高生產性生物資產的賬面價值,這一點在新希望和溫氏就比較突出。
溫氏和新希望的簡化表:
可以看到溫氏和新希望為了提升種群,去年也是下了重手的,但高淘高換的種群培育策略目前看投苗效果比正邦還是落後了一個時差的,可能有半年以上,而正邦種群落後牧原可能有1.5-2年。
這裡要注意一個細節,牧原的母豬成本雖然比其他3家要低一半,但仔豬成本主要還是受PSY的效率影響更大一些,因為當PSY能做到20以上的時候,母豬成本的影響相對就小了。而百萬級別以上種群的PSY效率提升,比降低母豬成本更難,所以正邦科技半年能繁母豬的數量都沒有增加,實際就是在提升PSY的效率,這個是需要時間,一代代能繁母豬逐步最佳化的。
所以種群的培育不僅是資本投入,也需要時間來最佳化,大家如果把我這些文章都過一遍,其實是可以感受到這個過程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養豬門檻不高,但成為牧原的門檻確實不低。30多萬家豬企也就成功了一家,另外3家也還在努力追趕,其他豬企車尾燈估計都看不清了。。。下一輪豬週期這4家豬企走出來的確定性是不是很高?
(4)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
正邦科技2020年年報:
簡表:
大家看這個表其實就可以瞭解到豬圈的建造主要投入是房屋和機器裝置,佔比89%,其他裝置大概佔比11%。這兩項投入的特點是早期體現在在建工程的投入比較大,當完成前期房屋和機器裝置的投入後,後期的運輸裝置、電子裝置和專用裝置投入實際就比較小了,所以牧原的豬圈投入雖然很大,但實際上主要的資本支出已經在過去高豬價的階段完成了,今年二季度以後的資本支出壓力並不大,這個可以在後期報表逐步確認。但如果是正邦新啟動的豬圈投入,那要注意前期的資本支出壓力短期壓力就不小,正邦今年新建的豬圈都是代建的形式,這實際就是把豬圈資本開支以承擔利息為代價遞延到未來了。
我們對比一下4大豬企最近幾年的豬圈增量:
正邦科技2018年非瘟後豬圈投入51億,對比牧原690億,新希望331億和溫氏的163億。所以正邦科技在豬圈的投入並不大。
當然,可能也是資金條件不夠,所以集中了資金去搞種群了,如果在豬圈建設也上槓杆硬賭這風險就比較大了,所以為什麼正邦大力發展公司+農戶,因為豬圈確實貴。
而且種群繁殖規模如果起來,沒有農戶育肥產能的支援和消化,正邦科技就得按現在的仔豬價格賠本大量賣仔豬了。
所以牧原的策略和正邦的策略其實都是適合各自發展的客觀情況的,溫氏估計被非瘟坑的比較慘,但溫家在進攻的時候也是比較剋制的,豬圈投入163億,但溫氏2018-2020年賺了254億,足夠覆蓋這個投入了。
新希望從報表看投入種群和豬圈都不小,但實際產能和出欄還沒體現出來。
總結一下:豬養殖行業的資產報表並複雜,就是4大類,理順這4大類的變化基本就明確豬企未來的發展預期了,從4大豬企的資產看,牧原的資產明顯體現了公司種群低成本的繁殖能力和產能的優勢,所以下一個豬週期牧原的確定性是最好的。
正邦科技明顯落後於牧原,但經營表現也確實對得起現在的市值,這些資產資料的變化證明了老林比溫家的運氣要好,比暢姐更老辣,下一輪豬週期,正邦科技的投資收益彈性可能是最好的。
溫家的實力也不弱,而且經營最穩健,所以,我們自己去設計投資計劃,主要還是看4家豬企當前的股價,股價體現的價效比越高,配置的時候就可以多給點權重。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的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