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讓全世界見識到了現代戰爭的真正打法。過去用人海戰術和機動部隊平推的年代已經過去,手術刀般的精準打擊才是現代戰爭的王者。只要可以把敵方的雷達機場摧毀,地面部隊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如果能順便端了敵方的指揮系統,你有再強大的坦克群,也只是一堆無頭的螞蚱。
Tips:海灣戰爭是美國領導的聯盟軍隊於20世紀90年代,為恢復科威特主權、獨立與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合法政權而對伊拉克進行的一場戰爭,是冷戰結束後的第一場大規模武裝衝突。
結果我們也知道,美國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就把中東的軍事強國伊拉克徹底打服。這場戰爭,美國根本就沒有用全力,也完全沒有必要,比如壓箱底的王牌,洲際彈道導彈就沒有用一發。當然,美國要是真用了,想用一袋洗衣粉糊弄過去,怕是難了。
洲際彈道導彈可以攜帶多枚核彈頭,射程超過8000公里,而且攔截起來十分困難,是評價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一塊驗金石。我們總說,這類武器的威懾價值大於實用價值,一方面是因為一旦動用就意味著核戰爭的開始,另一方面,全世界都不想讓核威懾繼續擴大了。
Tips:伊拉克戰爭中的孩子不得不發展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把難民營當成遊樂場,被毀壞的建築物成為遊樂場,泥濘的溪流成為游泳池,風雨飄蕩中的帳篷外成為風箏飛行場。
2017年8月,朝鮮試射一枚彈道導彈,穿越日本北海道上空落入太平洋海域。這枚導彈的最大高度達到了550公里,對日本來說根本不存在威脅,但此舉還是引起了日本的強烈抗議和譴責,首相安倍表示要堅決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
Tips:北海道以其迷人的雪景聞名於世,冬天是遊覽北海道的較佳季節。一年一度的北海道雪祭盛會於每年2月上旬展開,會場分別設於大通公園及真駒內自衛隊廣場兩處,遊客可在此參觀。
那這事兒就怪了,美國和蘇聯都試射過射程更遠的洲際彈道導彈,怎麼就沒見其他國家抗議過呢?這就引出了本期影片探討的重點,洲際導彈發射後,為什麼可以經過他國上空,而又不會被擊落呢?
什麼是洲際彈道導彈?
前面已經說過,一般我們把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導彈叫做洲際彈道導彈,有這樣的射程,一個領土大國就可以把導彈的攻擊範圍覆蓋全球。以前美國有段時間也把5000公里射程的導彈也放進洲際導彈的範疇。不過這是出於私心的考慮,只要降低標準,就可以用來制約他國導彈的發展,所以並不被國際認可。也有伊朗把自己射程在2500公里的導彈叫做洲際導彈,但大家約定俗成的說法還是以8000公里為界。
Tips:洲際彈道導彈是一個國家和大國地位的主要支撐。洲際彈道導彈具有全球覆蓋能力,能夠對全球的重要目標實施核打擊。
上世紀60年代,蘇聯人率先研發出了彈道導彈系統,射程達到6000多公里。美國人發現後驚恐萬分,於是加緊研發超長射程的導彈,於是開發出了“宇宙神”彈道導彈,射程達到7000公里。之後我國奮起直追,研製了自己的“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之後法國人也加入軍備競賽。到如今,也只有中美俄法四國,真正掌握了洲際彈道導彈的。其他國家試射的多是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中程彈道導彈。
講道理,有能力自行發射衛星的國家,其實都可以造出洲際彈道導彈出來,比如說印度、日本等國。不過,洲際彈道導彈只有配備了核彈頭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實力,這就把這項技術的門檻提高了很多倍。我們以美國目前現役的“三叉戟IID5”潛射彈道導彈為例,它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1000公里,可以搭載8到12枚47.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
Tips:衛星是指在圍繞一顆行星軌道並按閉合軌道做週期性執行的天然天體,人造衛星一般亦可稱為衛星。
理論上,一枚“三叉戟IID5”導彈,就可以摧毀一個國家10多箇中等大小的城市。而且自服役至今,已經試射了176次,沒有一次失敗。就經驗上來說,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可靠性和威力,都是全球領先的。
而我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也不是吃素的。它的射程達到了16000公里,加上巨大的版圖,讓我國成為了世界唯一可以靠路基導彈打遍全球的國家。而威力方面,東風41可以攜帶單一大量核彈頭,也可以發射10枚分彈頭。它可以達到每小時3萬公里的速度,向西17分鐘到達倫敦,向東22分鐘到達華盛頓,最多隻需要半個小時,東風快遞就可以送到你家門口。
Tips:東風道導彈是中國第一型地對地中程彈道導彈,也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的第一種戰略導彈,採用機動發射、單級、液體燃料發動機。
雖然洲際導彈從來沒有在實戰中發揮作用,但是全球試射過的洲際導彈恐怕已經超過千枚,就算不帶核武器,一個滿載燃料的大火箭在你頭頂上空飛過,有誰不會害怕呢?萬一它失控掉下來,砸到人了怎麼辦?為什麼關於這方面的譴責如此之少呢?
領空到底怎麼算?
一個國家領空的主權和陸地、海域主權一樣神聖不可侵犯。1983年8月30日深夜,一架從美國起飛的韓國民航客機,闖入了蘇聯彼得羅巴普諾夫斯克海軍基地上空,被導彈直接擊潰,機上269人全部遇難。如果說是其它情況下誤殺這麼多人,國際輿論早就炸鍋了。但你好巧不巧,闖進人家的核基地上空,仁義道德講得再多,也只能吃個啞巴虧。
Tips:彼得羅巴普諾夫斯克是堪察加半島最重要的軍事據點,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此城曾被英國、法國聯軍包圍後來在將領阿穆爾斯基指揮下,只使用幾百名士兵和67支大炮成功擊退英法聯軍。
畢竟國家領空的主權神聖不可侵犯,誰敢越過紅線就只能自認倒黴。其實別說一架民航客機,就是美國的偵察飛機,在冷戰火熱的1950~1955年期間內,幾乎每年都要被蘇聯打下來一架,也沒見美國敢拿這個做什麼文章。國家領空就是這麼嚴肅的事情,沒有該國的同意,不管飛過去的是民航還是美國的空軍一號都照打不誤。難道說,試射一個彈道導彈,也要他國同意,才能發射嗎?
關於領空的探討,人類從一戰之後才開始討論,這時飛機已經成為戰爭機器,不論交戰國還是中立國,都開始禁止外國飛機不經允許進入他國領空。不過,對於領空是否該和領地和領域一樣擁有完全自主權。
Tips:戰鬥機是指主要用於保護我方運用制空權以及摧毀敵人使用空權之能力的軍用機種。主要指殲擊機、強擊機。
有以下4種不同的主張。第一種主張認為,整個空間是自由的,不可佔有,當然這種主張很快被大家拋棄。第二種主張認為,離地一定高度以下的空間是領空,高度超過之後就是公共空間,和公海一樣不屬於任何國家,完全公開自由。
第三種主張是形式上的,雖然我承認他國頭頂上的空間屬於對方領空範圍,擁有主權,但是隻要是無害透過的飛機,都要預設允許透過。而第四種最霸氣,凡頭頂之上皆為我土,膽敢侵犯殺而誅之。在混亂之中,也有國家設立了禁區的概念,任何飛機都不可以透過劃定好的禁區。
Tips:公共空間不僅僅只是個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進入空間的人們,以及展現在空間之上的廣泛參與、交流與互動。
亂象直到一次大戰結束之後才歸於統一。1919年《巴黎航空公約》正式締結生效,這是國際上第一個關於空中立法的條約。條約規定,每一個國家,對其領土上空的空氣空間具有完全的主權,同時,締約國也要允許民航在和平時期給予無害透過的自由。1944年,在芝加哥締結的《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也遵循了《巴黎航空公約》的原則,不過對領空的高度做出了限制。
因為航空時代已經到來,如果說發射衛星都被當做侵犯他國領空的話,那人類的航空事業就沒法發展了。於是,現在我們習慣上,把地球大氣層100公里高度的卡門線,當做了領空和太空的分界線。
Tips:軌道艙,也稱太空艙,軌道艙是飛船進入軌道後航天員工作、生活的場所;艙內除備有食物、飲水和大小便收集器等生活裝置外,還有空間應用和科學試驗用的儀器裝置。
我們知道,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氣的密度就越小。但是,大氣絕對不是達到某一海拔高度之後就突然消失了。如果算上地球大氣的熱層和逃逸層,真正意義上的太空遠在10000公里之外。那麼這條突兀的卡門線是怎麼來的呢?
它是美國航空航天工程中的物理學家西奧多·馮·卡門提出的飛機飛行上限。隨著大氣的密度越來越小,飛機想要靠翅膀獲得升力的要求就越高,飛機只能用更快的速度,才能在大氣中獲得足夠的升力。而據馮·卡門的計算,當海拔高度達到100公里的時候,飛機的速度需要超過在軌衛星的速度才能獲得足夠的升力。
Tips:馮·卡門1881年5月11日出生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馮·卡門6歲時就能對5位數的乘法略一思索就報出答案來。他的父親卻對他的運算的超常能力感到擔憂,怕他將來變成一個畸形發展的人
可這就意味著,這個飛機都能衝出大氣層變成衛星了。於是,卡門線就成為了飛機和航天衛星的界線。能在100公里以上的高度飛行的東西,都是火箭,靠翅膀達到這個高度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由於太空梭的特殊性,比如返航時會在大氣層中滑翔,海拔高度可能低於100公里,所以特地為它放寬到了85公里的高度。可以說,在85公里以上的空間內,都是公共資源,你不需要經過他國同意,就可以隨意使用。這也給偵查衛星鑽了空子,可以隨意跑到他國上空各種監測。
Tips:火箭是火箭發動機噴射工質產生的反作用力向前推進的飛行器。它自身攜帶推進劑,不依賴外界工質產生推力,可稠密大氣層內,也可以在稠密大氣層外飛行,是實現航天飛行的運載工具。
所以,對於洲際導彈來說,他只要能在自己本國的領空範圍內,發射到100公里高的太空中,就不會侵犯到他國的領空了,更不存在申請他國同意這類繁瑣的手續。對一般的彈道導彈來說,它的飛行距離和高度也息息相關,只要高度足夠,靠自由落體形成的拋物線,就可以打出很遠。
一顆最大射程是200公里的導彈,其最大飛行高度就可以達到100公里。而這還只是近程彈道導彈的門檻,洲際導彈可以飛得更高。
Tips:自由落體運動源於地心引力,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相對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
它可以在3到6分鐘內達到150到400公里的飛行高度,等到再次下落進入領空概念,已經到了打擊目標的領空範圍內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經過第三方國家領空的可能。
誤判了怎麼辦?
不過,話雖這麼說,但真要這麼算總覺得有些奇怪。你說衛星從頭頂經過被允許,是為了人類航天發展所作出的犧牲。可你讓一枚具有殺傷性的導彈從頭頂經過,道理真的完全一樣嗎?哪怕你不是被攻擊的目標,這個“無害透過”的原則,真的是無害的嗎?1983年9月26日,世界差點陷入了核戰爭的泥潭之中,因為蘇聯的導彈預警系統發現了五枚射向蘇聯的“核導彈”,按照章程,這是蘇聯將決定是否發起反擊。
Tips:核武器nuclear weapon,是利用能自持進行的原子核裂變或聚變反應瞬時釋放的巨大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毀傷破壞效應的武器。
如果不是指揮官彼得洛夫保持冷靜對待,相信這就是一場誤判,哪裡還有如此美好的世界。雖然之後證明,系統錯將陽光投射到雲層的反射光當成了洲際導彈噴射出的尾流,但誰也無法保證,下一次哪國的預警系統不會出現同樣的錯誤。如果說你發射個衛星、試射一下導彈,都能把別人嚇出一身冷汗,那這日子真的沒法過了。
Tips:不是鏡子可以反光,而是可以反光成像的叫鏡子。 因為光在介面兩種介質的分介面上一定會有反射、折射等現象發生。
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有能力檢測和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其他國家眼不見心不煩,而我們又該怎麼辦呢?於是,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在2002年11月制定的“防止彈道導彈擴散海牙行為準則”裡,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都已經做出了承諾,在發射衛星和部分導彈時,會向國際提前宣告通知,好避免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