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次知道陳曉卿,還是在《舌尖上的中國》風靡全國的時候。那時候的我,著實被片中色香味俱全的各色美食饞得不輕。因此,帶著同樣的渴望,我翻開了這本《至味在人間》,希望來一場文字筆端的美食之旅。
這本書也確實沒有讓我失望,對各色吃食的描寫活色生香,令人口舌生津。
陳曉卿先生對美食的愛好可謂是刻到了骨子裡,他不僅自己喜歡品嚐美食,還喜歡帶著兒子“掃街”,如同在原始森林中探險一般,在北京市的街頭巷尾尋找各色好吃的小店,這才真正夠得上是夠品級的“吃貨”!
有人戲稱,讀這本書,要配合著地圖導航和大眾點評一起來讀,這樣才能遍嘗陳先生推薦的各類美食。
但這本書最讓我感懷的卻是,藏在各色吃食背後的情懷,上學時的同學情,離家後的故鄉情,想家時的戀家情……
家鄉味
一個人離開家再久,適應外面環境再快,永遠改不了的是對故鄉口味,對媽媽飯菜的牽掛。久在他鄉的遊子,只需一口熟悉的飯菜,就被瞬間拉回了家鄉,帶回了小時候……
《一碗湯的鄉愁》一文中,陳曉卿先生孜孜不倦地追尋那一口地道的家鄉口味“啥湯”,為了這一口吃食,貪睡的他甘願冒著寒風早起。能在寒冷的冬天,把人從溫暖的被窩裡拉起來的美食,想想就令人心動。當他看著從鍋裡舀出的一勺滾湯,徐徐倒進碗中,蛋花如焰火般散開的時候,一切都值了,一口下肚,酣暢淋漓,痛快!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樣一種最能代表家鄉風味的美食,每個人的腸胃都被一種獨特的味道把控著。
看著陳曉卿先生的“啥湯”,我想起的是家鄉的“羊雜碎”。
家鄉在晉西北的一座小城,我們這裡是貧困山區,革命老區,說起吃食實在不夠豐富,但這一碗“羊雜碎”卻是我們從小喝慣了的,幾天不喝就會想念的。
還記得第一次喝“羊雜碎”是和父母一起,那一年我8歲。看著熱氣騰騰的鍋裡,紅豔豔的一層羊油辣椒,不能吃辣的我有些望而生畏。儘管攤主拿著勺子撇了又撇,最後我面前依然是紅通通的一碗,羊肚,羊腸,羊肝,羊脾,羊血……都被切成了細絲,最後再澆上一勺羊油辣椒,原湯原味,香氣直冒,佐餐的是粗粗的,剛出鍋的,被炸的外焦裡軟的一根大麻花。這一餐飯我是邊吸溜鼻涕邊吃完的,小小的肚子被撐得溜圓。
寒冷的冬天,來上這麼一碗,渾身冒汗,一切的煩惱都被忘卻了。
可惜的是,現在即使我身在家鄉,也再難喝到像那天一樣地道的“羊雜碎”了。賣“羊雜碎”的店鋪是越開越多,可是味道卻再難重現,現在的湯肉少了,粉多了,一口下肚,除了濃濃的調料味,實在喝不出其他了……
每個人的腸胃實際上都有一扇門,而鑰匙正是童年時期父母長輩給你的食物編碼。無論你漂泊到哪裡,或許那扇門早已殘破不堪,但門上的密碼鎖仍然緊閉著,等待你童年味覺想象的喚醒。
朋友情
要說現在最紅火的飯館,毫無疑問是火鍋店,特別是川味火鍋以一種星火燎原之勢迅速攻陷了全國人民的味蕾,佔據了各地飲食的榜首。
在陳曉卿先生的書裡,也多次提到了火鍋,朋友會餐,單位聚餐,都繞不開火鍋去。
火鍋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聯絡情感,休閒消遣的必備食物,成了朋友情的代名詞。
記得上大學的時候,我們宿舍四個女孩吃得最多的就是火鍋。
倒不是我們有多愛吃火鍋,實在是因為我們四個人各個奇葩,忌口的食物實在太多,吃其他的總有些眾口難調,可是在火鍋這裡我們達成了難得的統一與和諧,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鍾愛的食物。
咕嘟咕嘟的小鍋一開,大家的話匣子也就打開了,邊談論著生活的瑣事,情感的點滴,邊將羊肉,毛肚,土豆,粉條各色自己中意的菜品慢慢在鍋子裡涮著,香氣四溢間既滿足了口腹之慾,又聯絡了感情,排遣了寂寞,吃飽了,喝足了,說完了,聊夠了,共同的志趣,相似的口味,給疲倦了的靈魂又加滿了油,這樣的一場聚餐之後,我們又能鉚足了勁跟生活一較短長了。
媽媽味
世界上最極致的口味永遠是媽媽的味道
這世上的媽媽各有不同,有的手藝精湛,有的只能勉強入口,但無疑例外的是,不管美味與否,媽媽的那一口飯菜代表的就是家的味道。
在陳曉卿先生的書裡,他所牽掛的味道是媽媽做的變蛋。
在他小時候的那個時代,醃製變蛋極具儀式感,變蛋的完成意味著年的到來,在孩子的眼裡,連剝變蛋都變成了極具趣味性的工作。
一顆顆不均勻的、像馬鈴薯一樣呆頭土腦的傢伙,被拿出來,在水池邊輕輕磕碎,連土坯帶蛋殼一同揭下。原先醜陋的圓球,像辛德瑞拉換裝一樣,驚豔地裸露在眼前。桃脂一般的透明琥珀色,吹彈即破的外表,顫巍巍地在掌心站立。
一顆普通的變蛋,竟然被他寫出了幾分藝術品的味道!
在我心裡,媽媽味道就是母親自制的一碗炒飯。
我雖然生在山西,但從小我最愛吃的卻是大米,尤其愛吃母親做的炒飯。
母親的廚藝其實並不精湛,只能算是堪堪及格而已。她的炒飯也沒有什麼特殊的秘訣,只是將剩菜與剩米飯隨意地炒在一起,調料的新增全憑心情,可是這一碗飯卻是我從小吃到大的,這一碗飯就是我對家的牽掛。
出嫁的前一天,我特意讓媽媽給我炒了一碗,吃著炒飯,嘗著飯裡略帶的煤氣味,我淚流滿面。
我知道,從這一天以後,我再想吃這一碗飯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如今,我自己也會做飯了,可是無論我怎樣模仿,都做不出母親的那一碗炒飯。
結語
中國人是愛吃的民族,我們對美食的探索永無止境。小小的舌頭,連著的不只是我們的胃,更是我們的心。
味覺就是開啟我們心門的鑰匙,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獨屬於自己的味道,每種味道都有獨屬於自己的故事。
開啟你的記憶閥門,有哪一段情感是與食物完全無關的?
人在旅途,多有漂泊的自戀情結。兩箸菜,頓感人生無著,幾杯酒,嚥下變成了旅愁。
酸甜苦辣間,喜怒哀愁裡,舌尖連著心間,不一定哪一刻,哪一口,就能觸動你的柔軟,口水伴著淚水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