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些天與一位有過多次韓國旅行經歷的同事聊天,知曉了許多有關韓國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性,讓我這個從未出過國的“土炮”,對韓國和韓國人有了一些更加深入的瞭解。
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要想知曉一個國家的文化與特色,最好的方法無疑是從他們的食物入手。
而談起韓國人飲食,則無論如何也繞不開泡菜和辣味,“無辣不歡,無泡菜不成活”,是韓國人的真實寫照。在烹飪手段方面,韓國菜則以燒烤、涼拌和煮燉為主,例如各種烤肉、石鍋拌飯、養生參雞湯、“部隊鍋”等。
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同屬儒家文化圈,又十分擅於“借鑑”我國文化的韓國人,似乎對炒菜這件事一直不大上心,這一點倒是挺奇怪的,有了解的小夥伴們可以在評論區向作者科普一下。
好了,話題似乎有些扯遠了,言歸正傳。還是來聊聊現今在韓國十分有特色的一款飲食——“部隊鍋”吧。
聽同事的描述,別看那幫子韓國人將其吹噓的天花亂墜,溢美之詞不斷,彷彿“部隊鍋”是什麼人間美味、極品珍饈一般。但其實,這玩意只不過是將午餐肉、火腿腸、泡菜、年糕、蟹棒、泡麵等一眾廉價食材一股腦丟進鍋裡,然後倒入大醬、清水,開火亂燉而已。
儘管味道還算是湊合,但逼格著實不怎麼高。
作為一名博學好思,喜好鑽研的“土炮”UP主,在聽完了同事的一番吐槽之後,我不禁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種“韓式亂燉”,為啥會被冠以“部隊鍋”這一非主流的名稱呢?
同事解釋道,對於“部隊鍋”這一稱呼的由來,韓國人的普遍說辭是,昔日韓國的部隊為了飲食上的便利,為了讓軍人們更有力量投入到戰鬥中勇猛殺敵,就將豆腐、蔬菜、泡菜、泡麵等食物放入同一個鍋內烹煮,像是大雜燴一樣,後來時間久了,流傳到了民間,便有了“部隊鍋”的稱呼。
2
不過,對於這種說法,我同事顯然並不怎麼認同,她本人更傾向於另一種說法。
那種說法認為,所謂的“部隊鍋”,其實是跟駐韓美軍有著莫大的關係。
當年,朝鮮戰爭期間,韓國國內戰火紛飛,物資匱乏,民眾們普遍生活困頓,時常在生存線附近徘徊,但駐韓美軍的物資供給卻十分豐富。
當時的美軍憑藉著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不僅可以經常吃到新鮮的肉製品、蔬菜、沙拉和各種餡餅、糕點等副食品,還能夠品嚐到幾乎無限制供應的冰淇淋。
除此之外,還有花樣繁多的單兵口糧套餐,且不論以新鮮食材和罐頭食物為基礎的“A口糧”和“B口糧”,就連被美軍士兵們所嫌棄的“C口糧”,相較於同一時期,其他國家的軍隊伙食,也是堪稱天賜珍饈。
據相關資料得知,朝鮮戰爭時期美軍最常見、最普通的三人份“C口糧”,那是相當的豐盛,其中不僅包含了餅乾、午餐肉、豆子、脫水蔬菜、水果硬糖、咖啡粉、果汁、口香糖,甚至還有香菸、火柴、針線盒和剃鬚刀片等。
後來隨著戰事的焦灼,為增加美軍口糧中的熱量攝入,維持士氣和戰鬥力,美軍更是將前線部隊的伙食標準調整一再提高,其水準甚至已經直逼網際網路大廠某為的食堂伙食了。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陸軍的口糧是相當的好,妥妥的世界軍用伙食界的“扛把子”。
所以,稍微瞭解一點朝鮮戰爭的人,都會忍不住感慨,美軍真是一幫“少爺兵”,打仗時期還吃的這麼好。
這幫驕奢淫逸的漂亮國軍人吃喝不愁,小日子過得優哉遊哉,自然是不曉得“節儉、不浪費”為何物。對於其他國家的軍隊和民眾們豔羨不已的珍貴食物,他們是經常隨手丟棄倒掉。尤其是那些他們被稱之為“疑似肉類的奇怪物體”、“下水肉”,恨不得一腳踢飛到太平洋裡去的午餐肉,更是方才臨近過期,便直接被扔掉了。
儘管美軍士兵們對待食物的鋪張浪費,絕對是一種不道德的可恥行徑,但也並非是毫無可取之處。事實上,正是因為美軍有隨手亂丟食物的習慣,附近無數鮮活的生命才得以生存延續下去。
在當時,那些飢腸轆轆、食不果腹的韓國普通民眾,時常會將美軍所丟棄的過期食物、剩飯剩菜撿回家,和泡菜放到一起煮,發現味道竟然還不差,於是便逐漸發展為了韓國的一大飲食特色。因為食材原料是從美軍那邊撿來的,所以就有了“部隊鍋”的說法。
儘管第二種說法,有明顯貶低韓國的嫌疑,但考慮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半島的實際情況,這個說法顯然更加靠譜一些。只不過,對於那些常年眼高於頂,自視甚高的韓國人,讓他們承認自己引以為豪的特色美食,竟然是起源於外國佔領軍的殘羹剩飯?未免有些太強人所難。
這,實在是太傷自尊了。
3
既然接受不了自尊心受挫的事實,那麼便只能發揮祖傳的胡謅洗白技能,強行發明出一段令他們倍感自豪的“真實歷史”,自我陶醉一番。日子久了,就連他們自己也都深以為然,覺得韓國的飲食就是高階大氣上檔次,韓國人就是牛掰厲害,韓國的歷史就是輝煌璀璨,旁邊那倆“二流”國家中國和日本,根本就不配是其相提並論。
既然覺得本國人無比的高貴,那自然也就看不起周邊的那些“小夥伴”們,一種俾睨天下的自信也就順理成章的建立起來。
看到這裡,可能有讀者小夥伴就會忍不感到納悶,自己明明那麼挫,那麼弱,常年被人摁在地上暴揍,居然還能夠如此有自信,莫非是腦子瓦特了?亦或有什麼抖M癖好,越受虐自我感覺越良好?
事實上,當然不是韓國人的腦子壞掉了,亦或有什麼特殊的癖好,歸根結底,還是跟他們國家的那塊倒黴位置有關。
儘管許多人對於地理決定論有質疑,但用這種觀點來解釋韓國的境遇卻是再適合不過了。
韓國所處的朝鮮半島,地處東北亞一隅,北面有“相煎何太急,一言不合就要擼大炮”的好兄弟——朝鮮;南面海峽對岸,有一個賊心不死,千百年來,始終在那陰戳戳搞事情的“惡鄰”——日本;另外還有隔海相望的兩個“巨無霸”我國和毛熊,以及騎在他自己頭領上作威作福的駐韓美軍。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論地緣格局,再沒有比韓國更糟糕的國家了。
除了糟糕的地緣環境,韓國自身的條件也是不盡人意。首先,韓國國內山多、丘陵多,可耕種土地稀少,很難保證自給自足,民眾們的生活那是非常的困苦。
其次,半島的冬天巨冷無比,滴水成冰,據說就連當年縱橫亞歐大陸的蒙古騎兵,也不敢在冬天的朝鮮半島瞎溜達,因為那裡的冬天又溼又冷,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強鄰環繞、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這樣的一個地方,註定誕生不了強大的國家。而國家羸弱不已,在強鄰環繞的環境之中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選擇逆來順受,忍辱負重,面對強國的霸凌擦乾眼淚,笑臉相迎。
千百年來對周邊大國充滿了臣服與順從,並且時常被“惡鄰”摁在地上摩擦而無力反抗,近現代又在列強的夾縫中艱難求存,自始至終,都難逃大國博弈的棋子命運。
長期在這麼一個惡劣、備受壓抑,卻又不得不強顏壞笑的環境中生存,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很容易滋生出極度自卑、敏感悲觀的心理情緒,而韓國人一點小事就炸毛,特別矯情的毛病也是來源於此。
4
在近代以前,整個半島作為我國的藩屬,除了時不時呼叫“老大哥”我國來搞一波“抗倭援朝”之外,基本上就是個小透明,沒什麼存在感。
事實上,直到整個二戰結束,日本投降,朝鮮半島這地方依舊是沒什麼存在感。具體表現在美蘇之間的勢力地盤劃分就非常的隨意。
起初,百萬蘇軍南下,迅速就解決掉了窮途末路的“關東軍”,進入朝鮮半島,並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就攻領了雄基、羅津和清津等地。
而此時的美軍尚在幾百公里以外,太平洋上的沖繩島上與日軍死磕。
見狀,漂亮國不禁有些鬱悶,“敢情自己在這跟日本人槓了這麼久,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又是肝航母、造軍艦,又是擼大炮、研究原子彈,到頭來居然讓他蘇聯人摘了勝利的果實?憑啥?”
於是,眼瞅著蘇軍在憋大招,一波就要平推了整個半島,漂亮國趕忙出手,一把扯住就要“宜將剩勇追窮寇,誓將戰鬥進行到底”的蘇聯人,笑容可掬道:“靚仔且慢,反正勝負已定,揍日本的事不如暫緩一下,咱哥倆先來喝杯茶,好好嘮嘮戰後地盤劃分的事兒唄。”
於是,在一番“友好和諧”充滿誠意的洽談商議之中,美蘇達成了由漂亮國方面提出的“三八線”為界,劃分受降區的建議,美軍才得以在朝鮮半島分到了一塊地盤,也就是現如今的韓國本土。
至於為什麼向來強硬的毛熊為何會如此爽快的答應“三八線”為界的建議,有一種說法是,毛熊希望利用“三八線”為界的由頭,理直氣壯地將千葉群島和日本北海道北部囊括進懷中,但更大的可能性還是他們期望透過在朝鮮半島釋放的善意,促使漂亮國遵守履行之前敲定的雅爾塔協定,重新洗牌、一起瓜分英法等老牌帝國在全球的利益蛋糕。
當然了,以上的這些都是世人的猜測,真實的內情我們並不得而知。但最後的結果就是,隨著美蘇之間的捂手言和,朝鮮半島就此一分兩半,成為了兩個敵對的國家,韓國因此得以建立。
一個國家的建立,並非是民眾的不懈鬥爭,努力奮鬥而來的結果,而是大洋彼岸漂亮國的某位參謀上校,盯著世界地圖,隨手那麼一畫,就給畫出來的。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5
可以想象,就這麼一個充滿了屈辱與悲催的倒黴國家,想要激發出他們本國民眾的愛國之情,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地獄級難度。
然而,韓國人做到了。
而且不僅做到了,還貌似非常的成功。在現今這個地球上,論起對自己祖國的狂熱程度,幾乎沒有人比韓國人更加狂熱了。前些年,韓日之間因為某些問題爆發衝突之後,就有韓國青年跑到日本的大使館門前斷指明誓,這股偏執勁,您感受一下。
看到這裡,也許會不禁感到納悶,韓國人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答案也很簡單,編故事唄。
既然實事求是,將真實的歷史告訴民眾,民眾很容易變得頹廢消極,那麼就索性透過憑空捏造、弄虛作假,偷竊霸佔,將他國的一些輝煌事蹟與優秀文化,強行按在自己的腦門上,竭力營造出一種自己國家的過去其實很厲害的假象,以此來激發韓國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那麼問題又來了,按理說這種弄虛作假的忽悠伎倆,應該很容易就會被人戳穿呀,韓國民眾能蠢到相信?難不成他們都不上網,都不走出國門去看看嗎?
然而現實就是這麼魔幻,韓國人還真就信了,而且不但信了,還充分地發揮了野獸般的想象力,為他們歷史上為什麼總是被人修理暴揍,為什麼現如今仍舊是過得那麼卷,那麼痛苦,尋找了各種各樣,看似合理的解釋。
既然一切問題都是客觀原因和運氣不好造成的,他們自身並沒有那麼不堪,所以也就必要再繼續自卑了。
於是,就像是所有窮久了的爆發戶一樣,突然一闊氣,免不了要嘚瑟一番,韓國人也就不可避免地從自卑的極端,滑向了另一個極端——自負。
只不過,假的就是假的,無論韓國人再如何自我感覺良好,再怎樣不可一世,依舊改變不了他們惡劣的地緣環境,依舊無法逆天改命,擺脫大國博弈“棋子”的宿命。(全文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