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戰爆發之後,許多中華兒女投身到這場與日寇的鬥爭當中,還有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無數為了新中國的解放而犧牲的革命戰士。
這些烈士在犧牲之後,就葬在當地的烈士陵園,可他們的家人直到去世,都未找尋到他們所葬之地,由此更是衍生出很多不為人知的感動故事。
在河南漯河的烈士陵園,有一塊烈士墓碑上,只寫了寥寥幾語:“姓名:景寶玲,籍貫:江蘇,生卒年:?—1955”。
這就是關於這位烈士的全部描述,寥寥幾語,沒有更為詳盡的資訊,只有幾個字,就是她的全部,我們不知道她的過往,更不知道她的犧牲經歷,而這麼大一箇中國,如何找到她的親人?
可即便是中國再大,時間再長,依然不變的是那份牢牢地牽掛,今天我們就走進景寶玲的短短的一生,和她家人的尋親之路。
23歲犧牲,從此再無音訊
1955年5月14日,景家人收到了一封民政部門出具的“烈士證書”,證實了景寶玲的犧牲的訊息,苦苦等這麼久,沒想到卻收到了這樣一封通知,景家人等了好久的訊息,沒想到卻等來了去世的噩耗,但卻不知道她究竟在哪裡?
在景家人的回憶中,景寶玲17歲時考入西南軍醫大學,瞞著家人加入瞭解放軍,還成為了解放軍第四野戰醫院的護士,而後遇見了她的未婚夫,張輝。
在弟弟景寶龍的回憶中,當年姐姐參軍,是瞞著家裡的。
她用一包花生米騙過了弟弟,說自己有點事兒就走了,可沒想到這一走,卻成為了與家人的永別,一個禮拜之後,家人才知道她到了部隊,因為在部隊,家人只知道她簡單的資訊。
1950年,張輝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負傷,於是轉到部隊醫院休養,與當時擔任護士的景寶玲相識,並且一見鍾情,很快就確定了戀愛關係,但是因為還有戰事要打,於是二人之間,就把這件事情擱置下來。
可是等到張輝回到部隊之後,他們之間還是會保持著聯絡。
不過剛開始因為規定,還沒有允許結婚,於是他們之間一直書信聯絡,直到他有機會到南京去,在學習期間本想著與景寶玲把婚事辦了,但沒想到此一去,就再也聯絡不到了。
張輝到達南京,景家人卻說景寶玲不在家,畢竟部隊的特殊性,可能又派出去執行任務了,但沒想到這,一連著好幾天都沒未婚妻訊息,等到第四天的時候,他又一次來到未婚妻家裡,卻被告知未婚妻已經犧牲。
23歲,如花一般的年紀,已經看到了新中國的誕生,卻留在瞭解放的前夜,這讓無數人感到心痛,未婚妻的去世,給張輝的打擊非常大,也給景家人的打擊很大。
景寶玲弟弟景寶龍說,他父親甚至回來把眼睛哭瞎了,因為女兒去世的訊息打擊太大,再加上無法找到女兒葬在何處,成了他一生的遺憾。
我們不知道景寶玲為何去世,但卻知道她為了革命事業的勝利,而不幸犧牲。
可犧牲之後,人在何方?這是他急切想知道的,景家人也在努力尋找著,關於景寶玲的一切。
但是由於特殊的時期,戰爭年代烈士的犧牲,往往都會就地安葬在當地烈士陵園,很多人甚至在最後犧牲的時候,來不及留言隻言片語,更別提親人尋親,有多困難。
“愛人”的相守,尋親之路的艱難
在漯河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經常會看到一個90多歲的老人,搬著小板凳,每天來到景寶玲烈士的墓碑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哪怕是寒冬臘月這樣的天氣,他都會不離不棄的在墓碑旁邊相守。
一個9旬老人,這樣行為,時常會引起工作人員的注意,他們都不知道這個老人經歷了什麼,也不知道老人與景烈士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後來工作人員在詢問下,他才慢慢道出來這段往事。
他拿出了一沓信件,一封一封地翻閱著, 這是他寄給景寶玲烈士的信,也是在革命歲月中與景寶玲愛情的見證。
工作人員得知,這便是當年她的未婚夫張輝,張輝當年得知景寶玲犧牲的訊息後,他在地上滿地打滾,但依舊消除不了這種傷痛。
他已經開好了介紹信,就等著接她一起,兩個人的幸福生活即將就要開始了,可是如今卻天人永隔,甚至連未婚妻的遺體都找不到。
於是往後的歲月中,他多方打聽她的葬身之地,但偌大一箇中國,如何尋找。
於是他多方打探之下,最後才終於確認了景寶玲的犧牲地,就在漯河。
如今他年事已高,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想要幫景寶玲烈士,找到她的家人。
他曾經無數次,給南京寄信,但都沒有得到迴音,還不斷地被退回,這時他才知道,景家人應該早就搬家了,位於中華門外,已經不是他們的住址。
張輝也曾經交代自己的兒子,不斷地打聽著景家人的下落,可建國之後,直到現今,南京的變化之大,如何找尋。
而南京的家人們,也在多方找尋著景寶玲的下落,他們也想早日找到姐姐,但奈何剛開始的經濟條件並不好,根據後來弟弟景寶龍的回憶,年輕時候他們家裡非常貧窮,哪怕連打醬油這麼簡單的事情,都不能跟別的人一樣,買一桶來吃,而是隻敢用碗打一碗。
而尋親之路,可謂之漫長,因為景寶玲烈士在生前,留下來的資訊實在是太少了,很多匹配都不敢貿然做出,因此比起那些資訊更多的人來說,尋找起來也更加的困難。
景寶龍依稀記得當年民政部門,前來送姐姐的烈士證書的時候,父母根本接受不了這個打擊,二老一直心心念念著這個女兒,直到去世都交代兒子,一定要找到姐姐。
姐姐犧牲的時候,景寶龍才只有十一二歲,在記憶中童年都是姐姐照顧他長大,一起走過的那條街現在還在,但卻沒有了姐姐的身影。
後來姐姐曾有一次回來的時候,還給弟弟重新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景峰”,但他因為怕換戶口改名字麻煩,就沒用,卻把這個名字給了自己的兒子,想要永遠記住他的姐姐。
景寶龍現在的家中,有唯一一張姐姐的照片,這是她1954年回家的時候照的,也是留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東西。
景寶龍不管搬到那裡,都會帶著它,因為看到這張照片,他就覺得他的姐姐彷彿還在,而這世界上唯一的念想,就是找到他的姐姐。
64年尋親路,終於畫上句號
因為9旬老人堅守,也為了烈士更好地“回家”,於是陵園工作人員,也開始聯絡當地的媒體,對烈士進行尋親,利用大資料的優勢,推送到當地平臺,讓更多人看見。
剛巧,景寶龍的兒子景峰發了一條朋友圈,配圖是自己姑姑的照片,以此來緬懷犧牲的姑姑。
景峰從小就接受了父親的薰陶,他從小就知道姑姑叫做景寶玲,是一位革命烈士,只是至今沒有找到姑媽究竟葬在何處,而畢生的願望就是把她找到,這也是他作為景家後人的職責。
此前景家人,為尋找景寶玲烈士,一直在作出各種努力,他們找遍了江蘇省的、南京市的,還有雨花臺區檔案館的烈士資料,只為從這裡面,找到一絲關於景烈士的線索,可終究因為時代的資訊差,沒有找到。
檔案館的人,曾不遺餘力地找到了景寶玲原來的部隊的戰友,可如今老人已經80多歲的高齡,身體也有一些問題,常常說到激動之處,會出現一些問題,而且對於景寶玲烈士的資訊知之甚少,因此後來他的家人,就不讓檔案館的人找他了。
這樣的線索漸漸地也就斷了,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因為景峰的這條朋友圈和大資料的幫助,他們才幾經週轉,找到了景寶玲烈士所在之地。
景峰的一位朋友在看到這條訊息之後,印象十分深刻,她在資訊網站上,同時也看到了烈士陵園釋出的這條訊息,因為是身邊朋友,她也知道景峰家中有一位犧牲的烈士,而且“景”字這個姓氏也十分特殊,這就讓很多訊息找起來更加省事許多。
很快,他們取得與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的聯絡,反覆核對了這些訊息之後,確認“南京市中華門外雙橋門”成了最終確認的資訊,而景寶龍正是犧牲的戰士景寶玲的弟弟。
烈士的回家,經歷了64年的漫長曆程。
景寶龍還親自到父母的墓前,告知他們這一令人興奮的資訊,姐姐終於找到了,多年的心願也終於落下了。
隨後他們驅車趕往漯河,來到了景寶玲的墓碑前,這一瞬間恍如隔世。
在景寶龍的印象中,他就是跟在姐姐後面的那個小跟屁蟲,他們小時候的事情,彷彿還發生在昨日,可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了。
這一刻,年過古稀的老人卻像是一個孩子一般,在姐姐的墓前哭得像個淚人,無數的思念化作淚水,噴湧而出。
景寶龍說:姐姐你放心,你沒走完的路,我們會替你走完的,隨後將從南京帶來的一捧黃土拿出來,灑在墓周圍。
這樣一來,她也算是回家了。
中國人最後都想落葉歸根,在這異鄉的土地上,他找到他親人,但親人再也沒有了。
景寶龍的大兒子,把他帶來的雨花石,輕輕地放在姑媽的墓前,他說,像姑媽這樣的烈士,就像是雨花石一般,熠熠生輝。
結語:
景寶玲烈士找到了他的家人,她是幸福的。
雖然參軍報效國家,是瞞著家人做出的決定,但家人卻為她的決定而自豪,她的犧牲雖然遺憾,但是她的精神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後人。
她與愛人在革命歲月中,建立起真摯的感情,雖然沒能長相廝守,卻讓愛人為他牽腸掛肚了60多年的光景,如果她地下有知,她肯定是笑著看著她的親人和曾經的愛人,那都是她拼了命要保護的人呀。
但是更多人呢?
新中國的成立,是建立在無數烈士的犧牲之下的,我們在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同時,更應該緬懷他們的偉大犧牲。
而與景寶玲一樣的烈士們,也正等待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