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5年,已經以周代商的周武王開始實施分封諸侯的制度,之後又陸陸續續封了不少小國。西周到底封了多少諸侯國,按照《荀子·儒效》中的說法是:“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呂氏春秋·觀世》中的記載則更誇張:“周之所封四百餘,服國八百餘”。
我們都知道周朝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無法遏制土地越來越廣闊、野心越來越膨脹的諸侯王;而作為前車之鑑的商朝早已經用自己的滅亡證實了這點,當初周朝也只是殷商所封的諸侯王之一,那麼推翻了殷商統治的周朝為何沒有吸取教訓,還是要設立那麼多諸侯國,並將封國地盤劃得那麼大?周朝直接自己直接控制土地不好嗎?不是周王室不想,而是他們做不到,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周朝的力量比我們以為的要弱
周朝的崛起並非一日之功,在古公亶父時期周人從豳遷移到岐山下的周原,之後季歷繼位,透過蠶食那些殷商顧忌不到的地盤迅速擴張,成為當時殷商最強的方國,甚至達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
但別看此時周部落所佔領的土地廣袤,可那大多都是殷商本身實力無法輻射到的偏遠地區,要論硬實力,周部落還是無法與殷商相媲美,所以周武王在伐紂之前,先聯合了其他部落一起,形成了盟軍力量,周部落則是盟軍的主導,具體可以理解為後來三國時期十八路諸侯會盟的局面。
依靠其餘部落的共同力量,周部落這才推翻了殷商的統治,因此在周朝建立後,周天子肯定的要給這些其他部落一定的好處,因此劃分了一些諸侯王。
二、周朝需要依靠宗室的力量進行牽制
周朝建立後國家並不穩定,首先上述所說的那些其餘一同推翻殷商的部落,對於周王室來說就是一股不穩定的力量;其次殷商舊部,例如帝辛之子武庚等還被圈養在朝歌,這是一股極為不穩定的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周王室只能選擇透過血緣關係,將更多的地盤封給同姓宗族,以此來牽制住那些對周王室來說不穩定的力量,同時還能夠透過層層分封,加強周天子的權威性,使得周天子地位牢固穩定。
三、古代交通等不發達,周天子權力輻射範圍有限
還是透過周部落的發家舉例。當初周部落能夠佔據那麼廣袤的領土,說白了就是這些領土本就位於殷商的範圍之內,所以一開始殷商並不會因此動怒,甚至在季歷在位時期,還封其為“牧師”。這個牧師不是遊戲里加血的那個牧師,而是掌管當時西方廣袤土地的官職。
殷商的範圍本就不大,北到如今的北京市,南到洞庭湖一帶,西到陝西西部,東到山東東部,超出這個範圍外,以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中央王室就要管控不過來。舉個例子,假如位於殷商西北一帶的鬼方突然要攻打殷商,等殷商收到訊息的時候,可能鬼方都已經打了過來,這個時候殷商再去調集兵力,又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這樣子很容易延誤戰機。
周王室吸取到了殷商的教訓,透過劃分諸侯國,讓諸侯國管理轄區內的大小事宜,自己再去管理諸侯國,這樣子就能夠使得一些急事的處理速度提高很多。比如說如果犬戎打過來,距離比較近的諸侯國,像是晉國等,可以先自行調兵抵禦。
有人估計要問,既然如此,那為何周幽王時期,位於周朝中心的周地盤還是被犬戎所攻破?北方的諸侯國都在幹什麼?很多人提及“烽火戲諸侯”這一段,都以為是褒姒動不動點烽火玩惹怒了其於諸侯,所以導致犬戎進犯時無人抵禦;但實際上犬戎大舉來犯,是申國聯合了繒國共同造成的,其餘諸侯國樂得看戲。
等到周幽王去世後,鄭侯、魏侯、晉侯等才又跑出來,一起立周平王為天子,並且遷都洛邑,就此掀開東周歷史。順便一說,秦始皇為什麼一統中國後,要立刻施行車同軌,還要修建秦直道等?就是為了加強全國聯絡。
結語
從上述三點中可以看出,周朝建立後,周天子之所以把諸侯封國劃分那麼大,並非是自己不想控制,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分封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