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馮暉《未消失的風景——成都深度遊手記》
文 | 龐驚濤
即便是感官遲鈍的原住老居民,對於近年來成都老城區頻繁出現的城市漫步者,也不會無動於衷。他們不是揹著旅行包的外地遊客,不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公職人員,不是閒得無聊打發時光的無業人員,他們大多是操一口純正老成都話的智識階層,穿著得體、談吐不俗,又對每一街每一巷的歷史如數家珍。最為關鍵的是,他們通常揹著一個裝了幾個鏡頭的攝影包,在老居民常常認為的尋常巷陌一拍就是大半天。
其實這類少數派的身份不難認定:在歐洲的發源地,他們被定義為“城市漫步者”(法語flâneur),出自斯堪的納維亞方言“flana”,原意為“向左向右走”。在今天, 漫步者 flâneur 是指遊離在普通大眾之外的散步者,他們觀察著周邊發生的一切,試圖從更深更細膩的人文歷史角度讀懂這個城市。”從歐洲而至日本,再到中國的上海等一線城市,“城市漫步者”漸漸演變而為一種新潮、小眾的深度旅遊方式。
在成都,作家馮暉是這個城市較早自覺接受“城市漫步”生活的人。在他的身上,似乎可以找到法國早期城市漫步實踐者Federico Castigliano(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相類似的經歷和精神特質。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是一位有名的“城市漫步”文化研究者和實踐者”,他寫作並出版了一部關於漫步巴黎的著作《Flâneur. The art of wandering the streets of Paris 》,被“城市漫步者”奉若“城市漫步”的理想之書。
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是義大利都靈人,在巴黎生活和學習的時光,使他有機會在這個漫步文化的誕生地,細細進入這個值得漫步的城市的人文肌理。19世紀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的作品,對他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他看來,波德萊爾不放過“經過身邊的每一絲有力量而短暫的美感”,正是對這種城市漫步的最好詮釋,他希望自己能否像波德萊爾那樣,做一個“捕捉瞬間之美的人”。
在他的《Flâneur. The art of wandering the streets of Paris》中,他用流暢而憂鬱的文字記錄了自己作為“城市漫步者”的一天:
去往教堂的途中,我發現自己偏離路線,身處第五郡西邊的聖日耳曼大道上。我繞道來觀察坐在咖啡桌旁的美麗的人們,呼吸巴黎這個角落的典型氛圍。馬布龍地鐵站附近的小街道沒有平日夜晚的熱鬧,異常安靜。路過酒吧的時候,我呼吸到被啤酒浸泡過的木頭氣息。從雷恩街右轉,佛羅里達咖啡廳裡坐著城中名流、電影明星和時尚寵兒,他們坐在床邊喝咖啡,看風景時,也被當作風景。純粹的個人風格與宏偉的建築等城市景觀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非凡的整體。整整一天漫步帶來的疲憊,讓我產生了一種修行般的靈魂遊離。
帶著這種能量場,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後來來到了北京,流連漫步於他不熟悉的北京胡同。在這裡,他再一次昇華了關於“城市漫步”的理想:漫步者需要“主觀擯棄或是在過程中徹底遺失目的地,完全沉浸在周圍的環境中,開啟所有感官,使自我被環境淹沒。這正是漫步者的意義 ”他說,漫步者只有做到忘我,並在主觀上願意“嫁給人群”,城市漫步才會有更大的發現和更多的收穫。
對於北京這個城市的“快”,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有準確的判斷。城市漫步的“漫”雖然不能消解這個快,但也不失為一種方式。人們正是需要透過偶爾的“慢”,給予日常的“快”更多能量,是他認為“城市漫步”之於今天的都市人最大的意義。“我們只是需要一些時間,讓自己真正體會到這種豐盈而舒展的內心狀態。”他說。
和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不一樣的是,馮暉是土生土長的成都人,他對成都這個城市的漫步區域和方式,有自己的態度和理解。他甚至不是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城市漫步理想的異域追隨者,但這不妨礙他作為城市的先行者,進行一項有意義的城市歷史人文的深度打撈和發掘的工作。在馮暉前兩部關於“城市漫步”的著作《成都街道漫步》和《影像裡的成都》,與最新出版的《未消失的風景——成都深度遊手記》(成都時代出版社,2021年9月)一起構成了“成都手記三部曲”。在這個三部曲裡隨處流淌的,正是這種對城市漫步的熱愛和深度發掘的城市主人自覺。
作為成都少數新興但頗為資深的“城市漫步者”,馮暉和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一樣,都是這城市裡的智識階層,並且有很深厚的文化鑑賞力。此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具備很強的行動力和迴圈往復的耐心。後面兩種特質,幫助他們在日復一日的城市漫步裡,發現了獨特的城市風景。這裡,既有自然的,也有人文的,更有心靈和思想層面的。
毫不否認,馮暉在這本書裡所奉獻出來的環線、北線、中線、南線、東一線、東二線、西一線、西二線八條深度遊線路,並沒有特別之處,但他將城市漫步的人文價值和觀賞價值空間鎖定在二環內的定位,我倒是十分贊同的。這倒並非是要否認那些新興的城市景觀沒有漫步的價值,而是它們相對於一個數百乃至上千年滋養的老城,確乎顯得太年輕、時尚了。這個時代,最不缺且最容易形成並模仿的,就是時尚。恰好是歷史,既無法形成,也難以模仿。
即便是這些熟悉而平常的線路,在馮暉的漫步下,也會有不同的發現和體驗,這種體驗感超越於發現,恰好是城市漫步的精神營養和文化價值所在。先說發現,在《碼頭與船幫》一章裡,馮暉介紹了民國時期成都東門大橋和合江亭一帶,先後建立起來的數十個碼頭和幫派:“你也許根本找不到任何一個碼頭的具體位置,沒有關係,在河邊問問老年人,他們大都可以指點一兩處老碼頭的位置,講述幾個有關老碼頭的故事。你和他們閒聊半天,相當於聽了一場免費的地方史講座。(P063)”
馮暉要做的,是透過城市漫步,讓普通人的視線能夠掃描城市宏大的歷史畫卷。在“城市漫步”的情感體驗上,馮暉和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是心靈相通的。“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歷史就是帝王將相和英雄豪傑的傳記,但真實的歷史卻更像是平凡人物演繹的一幕幕話劇。這樣的微觀歷史,真實直觀、生活有趣,接地氣”。“成都一遊,不僅要了解諸葛亮、杜甫和巴金,更要了解普普通通的成都人,以及普普通通的城市生活。”此外,他還認為,“麻將、火鍋、茶鋪,這些是成都街頭常見的景象,但卻無法完全代表成都靈魂深處最真實的東西。這城市既讓人開心,又讓人感動,還讓人思考。深度遊走與系統尋訪,讓你發現完全不同的古城氣質。這座城市的確有點像美女,但卻無法簡單從靚麗的外表來猜測她的身世與才情”(見本書序)這些體驗以及見地,就與費德里科·卡斯蒂利亞諾在巴黎和北京的漫步所得,若合符契了。
相較於巴黎和北京,成都的城市漫步價值雖然略有不及,但卻自有獨特的品質和魅力,甚至,在某些方面,它超越了巴黎,超越了北京。消失了的古城之外,還有一些未消失的風景,藏在這城市的日常裡、煙火氣息裡,需要細細打撈、慢慢發現。馮暉有對這城市日常煙火氣的敏感之心,他用文字架構起來的成都漫步手記,雖然不足以成為普適意義上的理想設計,但對於習慣了快的人們,仍然不失為一個有價值的生活嚮導。至少,在觀念革命上,他們會慢慢接受:有時候,慢,更容易看見不一樣的風景。對於慢行系統越來越優良的成都,公園城市的建設,幾乎就是為城市漫步者而天造地設的。
更為難得的是,馮暉還用鏡頭,展現了一個漫步城市的別樣風情。在這本《未消失的風景》裡,這些鏡頭以及鏡頭下呈現的城市,是新穎而別緻的,而那些鏡頭下的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展現出來的生機和活力,以及對這城市浸入骨血的熱愛,大有讓我們耳目一新之感。
我預感,成都即將成為新一代“城市漫步”者的熱選之城。它,既是馮暉這樣的老成都人的,也是類似於費德里科這樣的新成都人的。我甚至預感到,有一天,馮暉會在某一條城市老街,與聞名而來的費德里科狹路相逢。
紅星新聞記者|陳謀
編輯|段雪瑩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