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
歷時20天,兩入重症監護室(ICU),我院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再次成功救治低齡巨大肝母細胞瘤患兒。
11月11日晚上,ICU電話鈴響起,肝外五科閻凱醫生請求會診,會診物件卻讓大家倒吸一口冷氣——剛收入院的五個月大患兒因哭鬧導致腹腔內巨大肝母細胞瘤破裂,需要緊急留置中心靜脈導管,並有可能隨時需要進行急診手術。
需要做治療的小朋友名叫沖沖。從核磁共振上看,佔據肝臟四分之三的腫瘤被肝內主要大血管緊緊包圍,手術治療是成功救治沖沖的關鍵。在這之前,他的父母已經帶他輾轉多家知名醫院,都因為患兒年紀過小、手術難度太大而被告知沒有手術機會。面對愛子心切的父母和幼小無辜的生命,楊廣順教授憑藉過人膽識和豐富經驗,決定將其收入我院,嘗試為切除腫瘤作術前準備。
若要成功開展手術,除了外科醫生技術過硬,還要有完備的麻醉、重症、護理保障,同步還邀請長海醫院兒科周霖教授醫護團隊協助制定詳盡計劃。而當晚破裂意外的發生,無異於使本就困難的治療雪上加霜。沖沖的血色素已經下降到正常水平的一半,生命體徵也開始不穩定,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與成人中心靜脈置管不同,小兒不僅血管細,難以穿刺,而且無法配合置管操作,需要在麻醉下進行。麻醉科孫玉明主任立即協調好手術房間、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長安排護士配合,外科醫生同時迅速做好急診手術準備。
平素簡單的中心靜脈穿刺,在沖沖這裡變成了與死神的競速。搶救工作在三個科室協作下緊張有序的進行著:麻醉醫生陶勇在患兒氣道里插入比鉛筆還細的氣管導管,全身麻醉順利完成。張金旻副教授透過超聲引導,在只有一根手指寬度的患兒脖子上成功留置了頸內靜脈導管,患兒生命體徵穩定。經過仔細觀察,暫時無需急診手術,為患兒留出了寶貴的術前準備時間。手術室內外醫務人員們為寶寶而懸著的心暫時放回肚子裡。
有了保命通路的患兒立即轉入ICU繼續治療。ICU護士長將為患兒手術準備好的護理團隊緊急召集到崗,應對這意外到來的“小可愛”。檢查、輸血、補液、觀察,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患兒的生命體徵進一步穩定,急診手術改為限期手術,避免了急診手術可能帶來的風險。
為了患兒能夠得到父母更好的照顧,在病情穩定後,患兒順利轉回病房。病房石春鳳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接手患兒護理,外科、麻醉、重症又開始為患兒制定接下來的圍術期計劃而忙碌了起來。
返回病房後的第三天,手術正式開始。孫玉明主任坐鎮麻醉,邱海波醫生仔細操作,順利平穩;張海斌主任在老師楊廣順教授帶領下從容地舉起手術刀。由於腫瘤巨大,每一步操作都需要止血鉗在幾根重要血管間輾轉騰挪。
術中發現,沖沖的實際情況比術前核磁共振顯示的還要嚴重,只有四分之一的肝臟能夠保留,在三支重要的肝靜脈裡,有兩支已被腫瘤吞噬,剩下的一支也嚴重受壓。在楊教授帶領下,醫護團隊鎮定自若,終於成功切除大小12cm×14cm、重量950g、足足達到患兒體重1/10的腫瘤。手術成功了!
手術順利結束,患兒再次轉入ICU,手術的創傷和痛苦使患兒的心律一度達到200次/分。監護評估、補液輸血、鎮靜鎮痛,醫護人員精心呵護著小生命,沖沖的生命體徵終於逐步恢復正常。
針對患兒哭鬧,除了鎮靜鎮痛藥物的使用外,魏凱醫生靈機一動,讓家裡人買來安撫奶嘴,用盡可能少的藥物干預達到良好的安撫效果。哭鬧少了、尿量多了,大家再接再厲;能排便了,不發熱了,人人不敢鬆懈。小患者在ICU呆了4天后,順利轉回肝外五科護理病房,9天后,指標逐步恢復到正常。
終於到了可以出院的時候。寶寶臉上純真的笑容,彷彿先前經受的磨難僅僅是一場惡夢,不曾真的發生過。只有陪護過他的父母知道,他承受過怎樣的痛苦;只有接診他的醫護人員知道,他的康復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文中患兒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