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刷牙,老是乾嘔,相信大家經常有這樣的經歷。或者老是感覺自己咽喉中有東西,吐之不出, 咽之不下,好像有一團東西堵著一樣。
這就是慢性咽炎的症狀。西醫呢,消炎藥現在也不好開,國家對抗生素限制還是很嚴格,而且就算用了抗生素,也不一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中醫認為,這是因為飲食辛辣食物刺激咽喉,或者脾胃受損,清氣不能濡養咽喉,或是腎虛導致虛火上炎,也有是因為肝氣不疏,鬱結在裡,氣機不利,則咽喉不適。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總體上講,慢性咽喉炎跟肺和胃的關係比較大。為什麼呢?因為喉與肺相連,咽和胃相連,當肺胃的津液不能濡養咽喉的時候,就會產生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因此,我們可以從肺胃來治療咽炎。
送你六味藥,清養肺胃,降逆下氣。
麥門冬、半夏、人參、甘草、粳米、大棗。
這就是《金匱要略》的麥門冬湯。
麥冬 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本草經解》:“ 氣平.味甘.無毒.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咽喉的肺胃的門戶,麥門冬既養肺胃之陰,又可以清肺胃虛熱,是治療咽炎的良藥。
半夏 燥溼化痰,降逆止嘔,與麥門冬配伍,可減其燥性,又讓麥門冬滋而不膩,二藥合用相反相成。
《本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脹,咳逆,腸鳴,止汗。"
《別錄》:"消心腹胸膈痰熱滿結,咳嗽上氣,心下急痛堅痞,時氣嘔逆;消癰腫,墮胎,療痿黃,悅澤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人參 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
《本經》:"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別錄》:"療腸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滿,霍亂吐逆,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令人不忘。"
因此,人參可以大補津液,濡養咽喉,治療咽喉不爽的感覺。
甘草也可以補益脾胃,具有補津液的作用,還可以清熱解毒、調和藥性。
大棗 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調營衛,解藥毒。
《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粳米 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除煩渴,止瀉痢。
《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洩。"
甘草、大棗、粳米都具有調和脾胃的作用,脾胃氣足,則氣機升降正常,氣機通利,則咽喉氣機調暢。
諸藥合用,則可清養肺胃,降逆下氣。常用於治療胃陰不足的咽喉炎。
小結一下,麥門冬湯可以治療慢性咽喉炎,包括了咳嗽氣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
此外,推薦大家同時加用胖大海、菊花、羅漢果代茶飲,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