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政府針對生育問題釋出了“三胎”政策,根據最新的資料,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已經跌破了百分之一,這讓很多人開始思考,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生孩子了?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以前的人為什麼願意多生孩子”這個問題開始思考,進行反向思考與分析,去得出關於生育率降低的問題的答案。
所謂的“以前”,我們可以將古代封建社會到新中國建立初期,作為我們所說的“以前”,進行我們的分析。
根據對以前的人與所屬的社會環境進行分析,我認為以前的人生孩子的意願維持較高水平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以下所列情況不包含受戰亂等不可控因素所影響的時期):
1、以前避孕措施不完善
以前因為受限於醫療條件、自然環境、社會發展情況與社會穩定情況等因素,死亡率都維持了較高的水平,但是各朝代人口總數依然能夠保持一個較高的水平,說明以前的生育率也一直處於較高的水平
以前的生育率高,有很大的原因是普通百姓的避孕措施、避孕意識不夠完善,再加上以前社會一直就有“無後為大”等傳統思想,因避孕不力而懷孕生產也就不稀奇了,這也是以前的生育率高的原因之一
2、古代需要勞動力
我國古代一直是以“男耕女織”為典型經濟結構的小農經濟,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基礎的生產單位,並且參與基礎勞動的門檻較低,有人就能做事,還是家庭內部自負盈虧。
在這種情況下,多一個人就是多一個勞動力,就能為家庭產出更多生產資源、增加家庭內部的財富,減輕家庭主要勞動力的負擔。
並且古代還有“養兒防老”的思想,所以古代的生育意願本來就是較高的。
3、古代撫養小孩的成本較低
在以前,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不需要進行過多培養與過多照顧,反而很早就被父母要求開始參與家務勞動,減輕父母負擔
以六七十年代的某些鄉村家庭為例,孩子到了十歲左右就需要開始學習做飯、洗衣服、撿柴、放牛等,進行力所能及的勞動以減輕父母負擔。
這還是在建國以後,鄉村開始建立小學初中普及教育時,大部分鄉村的情況更不用說古代不用上學的孩子。至於古代城鎮裡一般人家的孩子,也不會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沒有能夠接受教育,沒有提供更好衣食的條件下,養育一個孩子長大並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與成本。
4、古代結婚成本較低
婚姻是生育後代的前提,所以想要分析古代的生育率,對古代的婚姻進行分析也有一定的必要。
雖然古代同樣有未婚生子的情況,但是受傳統禮教影響的今天,未婚生子的情況依舊很少,古代按理來說只會更甚。
古代婚姻中,因為古代講究門當戶對,婚禮規格也有制可循,所以實際上彩禮嫁妝都是有一定規矩的。總的來說,無論對於男方還是女方,婚禮成本並不會太高。
除了以上4點,或許還有諸如政府鼓勵、成婚年紀較早等因素,但是影響相對而言比較輕。
上述四點其實可以分三個維度進行理解:不得不生、有生的需要、生育負擔不大,既有生育的需要與內因,需要付出的又不大,才造就了古代的高生育率。
透過對以前進行分析後再來反觀現在,我們或許可以得出“年輕人為什麼生育意願低?”這個問題的答案了。
還是按照上面四點來分析
1.關於避孕
目前社會上關於避孕的知識較為普及,避孕措施也較為豐富可靠,避孕物品也很容易能夠買到。
社會上對於意外懷孕後打胎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並且意外懷孕後的處理方式相較古代也是質的飛躍,這就避免了很多“不得不生”的情況
2.關於家庭需要勞動力
現在社會的勞動門檻相較古代不可同日而語,在新增一個勞動力之前還要至少付出18年的培養,並且後代的勞動收入並不是一出生就能確定的,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且現在社會制度也很關注老年人,有退休工資的老人不一定比不上年輕人的收入,還有醫保、低保等社會保障,養老問題並不是那麼急切
3.關於養育成本
目前社會對於孩子的養育要求太高,不僅需要給孩子精緻的生活,還要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需要投入大量成本,或許比花在父母身上的費用還要多
4.關於結婚成本
各個地方、不同家庭條件的婚姻結婚成本不一樣,其中有高有低難以統計,結婚成本並不像以古代那樣有規律
而且平均來看,目前的社會上對結婚的共識越來越一致對外需要有房有車,到了連國家也要出臺相關規定,建立改革試點的地步,結婚成本之高可見一斑
透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對於目前的年輕人來說:不得不生的情況幾乎不存在、用生育來改善生活增加勞動力的需求極低、生育成本極高,也就是說不僅沒有生育需求而且還有不生的理由。
能夠促使目前的年輕人結婚生子的動因,可能只有父母的要求與固有的傳統理念了,當這些消失以後,可能只有愛情才是促使年輕人生育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