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防空警報響了,你知道往哪躲嗎
2018年1月13日早上8點,剛睡醒的夏威夷居民突然從手機上收到一條即將遭受導彈打擊的警報!
▲緊急警報,夏威夷即將受到彈道導彈攻擊!
當地居民瞬間睡意全無
緊急警報訊息中寫道:“夏威夷即將受到彈道導彈攻擊,立即尋找庇護所,這不是演習!”
當時朝鮮不僅成功進行了核試驗,而且剛剛試射過遠端彈道導彈,美國和朝鮮關係比較緊張,夏威夷一直處於警備裝備。
這場突如其來的警報,讓夏威夷頓時亂成了一鍋粥。有人躲進地下室,有人藏在井蓋下,隧道擠成了停車場,找不到“庇護所”的人們四處亂跑,絕望籠罩著整個夏威夷,還有人犯了心臟病,有人向親人痛哭告別……
▲夏威夷街頭一片慌亂
40分鐘後,夏威夷才發現這只是一次誤報,倘若是真的警報,那些平日裡不知曉緊急避難所等其他各種民防工事的市民恐怕已經葬身火海了。
現代戰爭中,空襲警報不一定意味著天上會出現電影裡那樣遮天蔽日的轟炸機。除了飛機,導彈或遠端的火箭彈也可能會被用於轟炸城市目標,這也會引發防空警報,並且你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核打擊。同時你要密切注意手機、電視、廣播等一切媒體工具上出現的緊急通報,而這,只是第一步。
武裝部隊會完成針對敵人空軍的要地防空和野戰防空的任務,若是導彈逼近也會設法攔截。然而更多的、更基礎的、更廣泛的防空和防核打擊任務,則要交給現在各國普遍設立的準軍事化組織——民防了。
▲中國人民防空
和平年代,民防的存在感並不是很高,可能有不少人至今都沒有民防的概念。但一旦天際線上出現了轟炸機、核彈這樣的“不祥之物”,民防就會像及時熔斷的保險絲一樣發揮重要的作用。
“民防”又稱“人防”,是政府動員和組織人民群眾防備敵人空中襲擊、消除後患採取的措施和行動。它同要地防空、野戰防空共同組成國土防空體系,是現代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很多國家就意識到防空不僅是軍隊的任務,還要把平民百姓動員起來主動防禦。組織平民防備敵方空中襲擊、消除空襲後果,就是要民防負責的工作。
新中國剛建立時經常遭受美蘇的核威脅,早在1950年11月就組立了“人民防空委員會籌委會”,周總理親自擔任主任。很快全國各地就建立起大量的人防工程。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北有蘇聯百萬大軍壓境,南有佔盡空中優勢的美軍耀武揚威,不知外國有多少核彈瞄著我們隨時準備著發射。面對這樣危急的形勢,中國民防建造了無數的地道、防空洞等人防工事。
▲地下工事
躲避來自空中的襲擊,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藏進地下掩體。然而修建大型的地下掩體需要大量勞動力來完成勘查、挖掘等等極其繁瑣的任務,而且需要大量的空間資源。倘若能夠將軍事用途與民事用途相結合,那就可以節省很多寶貴的資源。
在和平年代,地鐵,就是將這一思想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人防工程。
二戰時,面對德軍的狂轟濫炸,莫斯科地鐵和倫敦地鐵都起到了保護平民、調集軍隊和充當臨時指揮所的作用。
▲英國人在地鐵中躲避德軍的轟炸
北京地鐵一號線的修建,最初完全是為了戰備。
周總理說當時的北京“如果為了交通,只要買200輛公交汽車就能解決”。所以,修建北京地鐵並不單單是為了交通。
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參考了莫斯科地鐵在莫斯科保衛戰中作用防空洞與軍事指揮所的經驗,開始籌備北京地下鐵道建設,地鐵建設的指導思想確立為“戰備為主,兼顧交通”,路線暫定為北京站——東單——中山公園——石景山和龍潭——天安門——西四——西直門——頤和園。儘管與今天的北京地鐵1號線、2號線實際情況有不小的差別,但基本確定了連線政治中心、交通樞紐和西北部山地的工程思路。
▲北京地鐵早期的方案
1965年7月1日,在經過十分詳盡的論證之後,北京地鐵一號線終於開工了。由於經濟實力、技術實力不足等種種原因,北京地鐵1號線最終採取的施工方法主要是明面挖掘——也就是從地面向下挖,挖出一條“溝渠”並在裡面建設地鐵,然後再掩埋起來。
雖然挖掘技術不高,但1號線也是地地道道的三級防護工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說,北京地鐵1號線可以承受百架飛機轟炸。這條隧道之上鋪設有七十多釐米厚的鋼筋混凝土和足足一米厚的防爆破材料,且能夠防止原子輻射、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的滲透。
▲早期乘坐北京地鐵需要的憑證
1969年,北京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終於建成通車。1971年北京地鐵才開始接待持有單位介紹信的乘客,嚴格來講這些乘客是參觀北京民防建設的“觀眾”。這條地鐵1972年取消憑介紹信購票的制度後才開始真正擔負起交通任務。
今天的北京地鐵一號線是早期規劃中南禮士路以西的部分與鮮為人知的“復八線”相聯通的產物。“復八線”是1999年、2000年間存在的,北京東西向中軸線上復興門到四惠東的一段地鐵。
在很多人印象中,北京地鐵一號線西部終點站是蘋果園站,那為什麼今天的地圖中終點站卻變成了“古城”站了呢?
▲北京地鐵1號線蘋果園站
作為新中國第一條地鐵的終點站,蘋果園站是北京最古老、最神秘的地鐵站之一。它的結構與其他站都不同,它的樣貌直到去年(2020)4月正式封站改造之前都基本保留了上世紀濃濃的戰備風格。站口低矮不起眼,站內幾乎沒有任何裝潢,站臺非常狹窄。
▲北京地鐵1號線蘋果園老站臺
▲更早的蘋果園地鐵站
蘋果園站原稱51號站,曾經是一個戰備車站,不對外開放。當時,這樣一座其貌不揚的地鐵站擔負的責任極其重大,它起著連線全國政治中心與西部山區軍事力量的樞紐作用。戰爭一旦爆發,地鐵1號線可以迅速將國家領導人和各種資料轉移進西部山區的安全地帶,同時可以直接向城市運送多達5個師的兵力。
▲圖片來自網易軍事
在蘋果園更向西的地方還有四座不對公眾開放的站口,分別是福壽嶺站、高井站、黑石頭站和三家店站(這些站口的名稱不是正式名稱),如今基本都已荒廢,但當時可是重兵把守的關鍵點。
▲圖片來自網易軍事
畢竟今天北京城市的範圍擴大了太多太多,蘋果園站成為了京西老百姓早晚通勤的樞紐,當初為戰備修的地鐵早已不堪重負,於是從去年開始封站改造。預計改造完成後可以連線起6號線和更靠西的磁懸浮S1線。神秘的福壽嶺站也可能會在近年完成改造並對公眾開放。
有人可能要問,這些平日裡大家司空見慣的地下場所,真的能扛得住航彈、導彈甚至核彈的攻擊嗎?
1973年,為響應“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號召,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一部關於防護原子武器的紀錄片。影片用例項充分展示了地下工事在核爆中的關鍵作用。這部影片詳細描述出核彈可怕之處就在於光輻射、衝擊波與核輻射,但地鐵所具備的特點正好可以大大削弱這些威脅。
核爆的殺傷效果主要是透過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實現的。
所以,如果核爆發生時你正在地鐵裡,正常情況下你相當於直接“免疫”光輻射的傷害,並且有整個大地和加固過的地鐵工事來替你抵禦掉幾乎全部的衝擊波。
早期核輻射是核爆發生後十幾秒內發出的有穿透能力的射線。0.5米深的地下工事就可以防禦住90%的射線,1.5米深的地下工事則能防禦住99.9%的射線。核實驗中,離爆心很近的地下工事中的動物幾乎完全沒有受到傷害。
而放射性沾染為爆炸後帶有放射性的塵埃,汙染持續時間能夠延續很久很久,且放射性塵埃也會隨風飄到很遠的地帶造成更多汙染區域。但地下工事中的人員只要不回到地面就基本不用擔心,而且從地面返回地下工事的人員都會先經過劑量檢查和洗消。
所以,只要你面對的不是鑽地核彈,一般只要是呆在地下的地鐵裡就夠你逃過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沾染的侵害。但是你要配合人防部門的工作,比如核爆之後你在外面倖存下來後想要進入地鐵避難,那你必須要按照要求接受劑量檢查和洗消等工作。
如果你擔心,要是敵人使用的就是鑽地核彈怎麼辦啊?關於這個問題你可以不用那麼擔心。目前世界上一共也沒有多少鑽地核彈,而且鑽地核彈發明的本意是用來攻擊地下深處的重要軍事目標,如果用於攻擊平民實在太不划算。
呆在地鐵裡來躲避核彈攻擊或者普通空襲,只要地鐵裡的裝置齊全,管理得當,安全係數就高了不止一星半點。
當然,具體防護的效果也跟地下工事的深度、附近的地質有關,地鐵、地下室的建設必然會充分考慮這些因素。說起深度,朝鮮平壤地鐵可謂一絕,平均有100米深,最深能達到200米。乘坐極快的扶梯進入都需要兩三分鐘的時間,而且對恐高症極不友好——
▲平壤地鐵的扶梯
天津,是中國大陸第二個有地鐵的城市。1970年天津地鐵1號線開工,並於1984年正式投入運營。如果你擔心核彈或航彈的衝擊波會把地鐵擠碎,那天津地鐵在唐山大地震中的經歷會證明自己。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天津24296人死亡和21568人重傷,中心市區6區有64%的建築遭到破壞,14%被完全震毀,但天津地鐵1號線的隧道洞體卻幾乎完好無損。
那時中央對於地下工事的政策是:“北京要搞地下鐵道,不僅北京要搞,有很多城市也要搞,一定要搞起來。”
▲中國地鐵里程數早已世界第一
今年年初,中國大陸的地鐵總里程已經達到了7545.5公里,有44個城市開通了地鐵,狹義上的地鐵里程,中國無疑是世界第一(因為有些國家非常流行通勤鐵路,概念上與地鐵有所不同)。中國地鐵是名副其實的地下長城。
不過,並不是所有城市都有修築地鐵的條件。但中國普通城市中的防空洞、地下停車場、地下商場、地下通道甚至單純的地下乘涼場所,都可以按照平時民用、戰時防空的標準來修建。
▲北京地鐵10號線中的防核門
平時坐地鐵可以留意下
作為普通乘客,你可能不會注意到地鐵中這些並不起眼的人防設施。上圖是2013年新華網公開的北京地鐵10號線“隔斷防護門”。
在戰爭時期一旦需要,這些可以抵禦核武器的鋼製大門就會移動關閉,同時通風裝置開啟,將地鐵的各個區間變成一個個密閉、堅固又可過濾通風的安全避難所。並且每個區間都配備有防洪、防火、防生化的器材和物資,能夠在今天人們難以想象的災難之下保護無數群眾相當長時間的安全。
▲地鐵通道里,牆壁和地板上這道金屬板
可不僅僅是簡單的金屬板
走在地鐵通道里的時候,你可以抬頭觀察下圖中的玻璃擋板。它們也不單單是為了裝飾而設定的,它們也是人防工程。這叫“擋煙垂壁”,顧名思義,就是當通道中發生火災時,這些玻璃板可以將有毒煙霧困在一個個小格子之間,使其不會到處流竄傷害到人。
▲擋煙垂壁
火災中大多數的傷亡都不是來自火焰本身而是有毒煙霧,這些擋煙垂壁可以在地鐵起火,或者一些比空氣輕的毒氣湧入時拯救很多人的生命。很多地下停車場或地下通道也都安裝有這樣的擋煙垂壁。
儘管各類設施相當齊全,我倒覺得這些照片看上去多少有些冷峻蒼涼,與核戰、大轟炸之類的事情聯想起來很有一種末日堡壘的感覺。不過,並非所有人防工程都是如此,有一些生活中容易被你忽略的場所也可能是人防為你提供的堡壘。
比如,有些人平常點外賣的時候可能比較在意商家的位置,對一些來自地下的“美食城”的外賣可能不太放心,怕店鋪環境不好,衛生不好(當然也有不少乾淨安全的地下美食廣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天一些地下“美食城”和地下商城很可能就是當年的人防設施變的。
這種商業化的地下場所往往有著更發達的供水設施、衛生設施或通風設施,且有著相對豐富的食物等資源儲備,當你找不到其他人防設施時不妨考慮一下。
▲在地下室你有沒有看到過這種門?
同樣的,你平常愛逛的大型商場也一般都有地下室或地下通道,有不少商場有一層甚至好幾層地下室,有些現在可能是網咖、服裝店、零食店、餐館等,戰時這些地方都可能成為人民防空的一部分。平常注意觀察一下他們寫著“安全出口”和“人防工程”的門在什麼地方,有條件可以研究研究它們是否可以正常開啟以及通向什麼地方,危險降臨時說不定就會派上用場。
▲一個普通的地下停車場,
注意柱子上的文字“人防掩蔽E區”。
▲平時納涼,戰時防空
▲青島曾經的防空洞,經過開發成為了商業區和旅遊景點,防空賺錢兩不誤
核武器襲擊或普通的空襲來臨時,這些平日裡早就融入生活的人防工程可以救下你的命。平常一定要對自己生活環境周邊的人防工程的大致位置有個印象,這樣危險來臨時才不會絕望。
另外,做好人民防空只有設施是遠遠不夠的,決定戰爭走向的永遠都是人而不是物。因此,一支專業的、訓練有素的民防隊伍和一群自覺的、遵守紀律的公民才是確保空襲損失能夠降到最小化的關鍵。
▲中國的民防隊伍
如果你認為空襲和核威脅離你很遙遠,民防知識大可在戰爭來臨的時候慢慢學習,那你很可能會被敵人打個措手不及。想想夏威夷導彈報事件中的那些人,有多少是在警報發出之時手足無措導致自己陷入絕望的!
一戰前的歐洲作家茨維格曾說:“人們用蔑視的眼光看待從前充滿戰爭、饑饉和動亂的時代,認為那是人類尚未成熟和不夠開化的時代。”然而後來發生的一切很快證明了這簡直是致命的麻痺。
1917年,德國飛機向倫敦城市中投放炸彈,造成了大量平民的傷亡,拉開了對非軍事目標展開戰略轟炸的序幕。即便後來,國際上有了各式各樣的條約限制,世界上活躍的那些軍隊有意也好,無意也罷,發動軍事打擊造成平民傷亡的事件至今都在發生。
冷戰過後,核武的陰霾也仍然沒有散去,更何況今天西方國家也在鼓吹“新冷戰”。防空、防核的知識早已不應僅僅是軍隊的專長,更應該是全體國民的必備。
我們對戰爭的準備越充分,就越能避免戰爭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