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內分泌瘤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顯性遺傳病,其發病率往往低至2/10萬。其最為常見的是形成胰島素瘤、胃泌素瘤並帶來非常嚴重的內分泌紊亂。蘋果公司創始人就是死於神經內分泌瘤對胰腺的攻擊。與之比較起來,來自廣西的42歲周麗(化名)的病情要複雜得多,她的腫瘤發生在了胰頭、胰尾、肝臟、十二指腸、胃、膽囊、空腸、膽總管七大臟器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團隊藉助手術機器人的輔助,僅在患者身上開了5個小切口,就成功地完成了七處臟器上的病灶切除。“術後2周多患者順利康復出院,折磨患者2年的頑疾被成功治癒。”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膽胰外科主任殷曉煜教授在手術機器人前。
女子四肢無力、腹瀉
竟患上多發性內分泌瘤病
“反覆低血糖、四肢無力、腹瀉,近兩個月還有加重的趨勢。”一位來自廣西的女士自稱被這些不適症狀困擾了整整兩年,心急求醫,卻問診無果。原來,她曾輾轉於廣西多家三級甲等醫院就診,但當地醫院均未能明確診斷及確定治療方案。
抱著一線生機,該女士來到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尋醫。醫院各學科專家試圖對這個未知頑疾一探究竟。經膽胰外科、消化內科、放射影像科、放射介入科、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後,醫生們考慮該患者患上了“多發性內分泌瘤病1型”(胰腺頭部及尾部多發胰島素瘤、胃泌素瘤並肝轉移、II型胃神經內分泌腫瘤)。她的病情十分複雜,腫瘤多發且累及胰腺、胃及肝臟3個部位,並且分泌2種激素導致一系列的病症。
手術刀腹腔內遊走
微創切除七大臟器腫瘤
這麼棘手的多發性內分泌瘤,到底能不能治?會診討論後,專家們明確了患者還有手術切除指徵,多學科專家決定直面挑戰,背水一戰。為了既能完整切除腫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胰腺及脾臟功能,殷曉煜教授團隊計劃藉助機器人給患者實施“機器人輔助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左半肝切除術、胰尾切除術”的“三合一”高難度複雜手術。
殷曉煜教授的手術團隊在移動機器人的術野探頭和手術操作通道。
“儘管手術範圍廣、切除臟器多、難度高,但我們利用機器人精準、微創及操作靈活的突出優勢,還是順利完成了手術。”殷曉煜教授表示,整個手術耗時9個多小時,切除了胰腺頭部及尾部、肝臟、十二指腸、部分胃、近段空腸、膽囊、膽總管等七大臟器病變部位,術中出血僅200毫升。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低血糖、腹瀉等症狀均完全消失,術後2周多便順利康復出院。目前患者生活工作正常,無任何不適。
據悉,殷曉煜教授長期致力於肝膽胰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治療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積極開展各種複雜的胰腺、膽道及肝臟的微創手術,包括各種機器人輔助手術、腹腔鏡手術;目前開展的機器人輔助肝膽胰手術已突破500例,位居全國前五,在機器人輔助肝膽胰手術方面,處於國內先進、華南領先地位。
採寫:南都記者 王道斌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賴一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