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範疇內,有一種武器叫做“空爆彈”。
所謂“空爆彈”即指在炮彈的彈丸內加裝一個時間電子引信以定向、定點、定時地對炮彈實現爆炸控制。
當今的“空爆彈”,多是集現代高科技軍工於一身的產物,多用來攔截空中導彈或殺傷空中傘兵,也叫做“榴霰彈”。
然而,最早期的“空爆彈”卻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被我軍戰士運用得出神入化。
其中戰鬥英雄蔡興海更是僅帶著8名戰士便利用“空爆”技術,打退了敵人的七次衝鋒,實現了以輕傷3人殺敵400餘人這樣的偉大勝利。
莫非抗美援朝時期我軍就掌握了“空爆彈”技術?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此“空爆彈”非彼“空爆彈”,而是我軍的手榴彈與手雷。
那麼蔡興海到底何許人也?他又是如何利用手榴彈打出“空爆彈”對敵實現大規模殺傷的呢?就連當時的美軍都一度認為我軍掌握著高科技武器,圍繞這位英雄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篇文章,筆者將聚焦於抗美援朝“特等功臣”蔡興海,為大家再講述一段紅色傳奇故事。
蔡興海,陝西咸陽涇陽縣人,生於1931年5月。
關中人性格彪悍,桀驁不馴,在自古以來的軍事戰鬥中往往能夠表現出一往無前的氣勢,蔡興海在1949年12月參軍後便很好地發揚了這一特點。
他在戰場上十分驍勇頑強,屢立戰功,尤其是在1952年報名參加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作戰時,作為志願軍第三兵團十二軍三十一師九一團八連四班副班長的蔡興海,更是在上甘嶺戰役中以手榴彈“打空爆”的打法,在戰場上大殺四方,以僅有9人的兵力,對敵造成了大量殺傷,守住了597.9高地。
那麼,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蔡興海
1952年10月,敵聯合國軍已經認識到了其在戰爭中的頹勢,於是開始把戰略重心往高地戰轉移。
10月14日,聯合國軍出兵6萬餘人,浩浩蕩蕩地向597.9和537.7高地襲來,上甘嶺戰役在兩個高地之間一觸即發。
597.9高地的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由東北與西北兩條山樑組成,遠看起來就是三角形山脈。
在597.9高地上,左右各分佈著共12個陣地,我軍在這裡僅駐紮著兩個連的戰士,呈V字型展開。
上甘嶺戰役打響之後,戰況空前慘烈,敵人前後調集了共6萬餘人,大炮170門,坦克170多輛,出動飛機3000多架次對這裡發起進攻。
平均每秒鐘,便有6顆炮彈落下,就只是為了爭奪我方兩個連駐守的一塊麵積僅3.7平方公里的高地。
戰鬥打到11月2日晚上,蔡興海所在的志願軍31師91團8連4班9名戰士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趕到597.9高地最前沿的9號陣地駐守一個晝夜。
當時剛接到這個命令的蔡興海等9人就已經做好了視死如歸的準備。因為9號陣地的駐守戰絕不輕鬆,它位於所有高地的最前沿,首當其衝地抵擋著敵人最猛烈的進攻。
對敵人來說,只有拿下9號高地,才能算作是進入了高地爭奪戰的階梯。因此敵人對這個地方的攻勢是最猛烈,最瘋狂的。
而於我軍來說,9號高地之後,便意味著我軍居高臨下據險而守的優勢徹底喪失。面對敵眾我寡與武裝到牙齒裡的敵人,9號陣地一丟,後面的陣地也必將丟失。因此,我軍戰士必須像釘子一樣,扎死在9號陣地的山頭裡才行。
當時4班的戰士已經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比敵人的炮彈多扎深一尺!
等到蔡興海等人趕到9號陣地時,戰況果然如所有人判斷的那樣,在這個小小的山頭,敵人的炮彈就像下餃子一樣不計成本地傾瀉而來,硬生生把整個山頭都削低了2米。
原本堅硬的岩石與山麓溝壑,早已經被炮彈碾壓成粉塵一片。戰士們的腿,都已經被塵土掩埋得尺高,塵土更像剛起鍋的炒麵一樣,泛著熱氣冒著濃濃的硝煙,一把抔起,盡是扎手的炮彈彈片。
即使敵人的攻勢如此,我軍仍舊死死地駐紮在陣地上,巋然不動,打退了敵人一遍又一遍猛烈的衝鋒。
4班抵達陣地後,便各就各位,戰鬥一經打響,蔡興海等人就感受到了敵人從四面八方而來排山倒海般的攻勢。
天上敵人的飛機不停地盤旋,炸彈一顆又一顆地在頭頂傾瀉。高地下則是敵人大炮與坦克的遠端吊射轟炸。等到兩輪轟炸過後,便是敵人如潮水般蜂擁而上的攻勢。
然而,9號陣地的位置註定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的,加上蔡興海等人配合默契,作戰得當,愣是打退了敵人一輪又一輪的衝鋒。
此時,一面是我方誓死堅守,寸土不讓。另一面敵人更加不死心,援兵就像永無止境一樣,一茬又一茬衝著往上冒。
敵人的兵力遠勝於我們,且火力兇猛,動輒又有地面與空中炮火支援,而我軍雖據險而守,但梯次配置有限,武器落後,彈藥運輸更是困難,因此必須與敵人打拉鋸戰、消耗戰與持久戰。
我們的武器是步槍、機槍、重機槍和手榴彈,這些相對於敵人的坦克、飛機大炮來說,都是輕武器。
因此,要想實現最後戰爭的勝利,我們必須充分地挖掘輕武器的價值,實現對敵的最大殺傷。人家是地主老財,我們是貧農。貧農硬是要和地主鬥財富,自然是拼不過的。因此不能蠻幹,只能智取。
那麼面對敵人如此密集的轟炸,戰士們到底該如何生存下來又如何智取呢?
原來早在敵人來襲之前,我軍就已經做好了打大仗打艱苦仗的準備。硬扛扛不過,但地道戰是我們的拿手好戲,因此我軍依據山勢在山頭修建了很多戰壕不說,更掘地丈深地修建了大量縱橫交錯的地道與防空洞。
白天敵人的飛機大炮進行轟炸的時候,我軍便躲入地道與防空洞暫避鋒芒。等到敵人炮火停止準備進攻時,我軍又從四通八達的地道里出來各就各位地組織戰鬥。
面對如此多敵人成片成片地襲來,蔡興海也是陸續在作戰中找到了儘可能大量斃敵的技巧。
當時我軍投擲的炸彈主要有手榴彈與手雷兩種。
手榴彈有把,適合遠端作戰,但威力較小。
而手雷整個就是一鐵地瓜,因此較重,威力也較大,因此適合短距離且敵人密集處作戰。
在投擲炸彈上,蔡興海可謂是瘋狂研究手榴彈和手雷的各種特性,找到了其殺傷技巧。
他充分地利用手榴彈與手雷的特性,當敵人距離較遠人員稀疏時,則用手榴彈招呼,當敵人較近人員較密集時,則用手雷招呼。而且在戰略上亦頗有章法,先打近的,再打遠的。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在充分發掘炸彈的威力與效用時,蔡興海又研究出了殺手鐧,那就是“打空爆”。
一般來說,當時的炸彈拉去引信之後有5到7秒的時間才爆炸,而所謂“打空爆”既炸彈拉去引信之後,延遲數秒之後再扔出,利用對引爆時機妙至毫顛的控制在空中實現爆炸、實現殺敵效果。
相信看到這裡,許多讀者小時候肯定也這樣玩過爆竹。
然而這與玩爆竹可不一樣,這個打法,無異於和閻王爺過招,是極其危險的,對戰士的作戰經驗、能力乃至心理素質要求都極高。
丟得太早了,實現不了既定效果不說,還有可能被敵人丟回來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而丟得太晚了,則分分鐘把自己給交代了。
要丟得不早不晚,剛剛好在敵人的頭頂爆炸,還不能落地爆炸,因為在其頭頂才更具殺傷力,如此看來,這簡直是一門戰場上無與倫比的藝術。
眾所周知,炸彈爆炸對人進行殺傷,其爆炸所產生的震盪與衝擊波對人造成傷害是一方面,但大多是不致命的。最致命的還是由其爆炸向四面八方射出的彈片。彈片裹挾著爆炸所賦予的動能,足以將人體打成肉泥。
而面對炸彈,並非毫無辦法應對。比如面對飛機大炮的轟炸,首先是找彈坑,因為從機率學上來說炸彈落在同一個位置的機率是最小的。其次是趴下臥倒。
為什麼要臥倒呢?
因為炸彈爆炸以後,它的彈片只會大機率往空中激射,而不是沿著地面水平激射。因此只要不是被炸彈命中,臥倒往往能夠保命。
蔡興海利用手榴彈與手雷打出的“空爆彈”對敵實現殺傷,正是反向利用了這個原理。
當炸彈抵達敵人頭頂時,突然爆炸,那麼也就意味著無論你臥倒不臥倒都作用不大了。因為在其爆炸範圍之內,彈片幾乎是可實現向下飽和覆蓋的,並且極大機率優先擊中頭部,那麼等待敵人的便唯有死路一條,避無可避。
最終4班的戰士在蔡興海的帶領下,充分地利用“打空爆”技術,頑強地打退了敵人連排級以上的衝鋒共7次,僅用3人輕傷的微小代價,便打出了斃敵400多人的偉大戰績。
整個上甘嶺戰役,敵我在此地投入了共10萬餘人的兵力,戰鬥整整打了43天,直到1952年11月25日才以我軍全面守住陣地而宣告結束。
整個戰役期間,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反覆爭奪陣地達59次,志願軍共擊退“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
據戰後資料分析,單單上甘嶺戰役,聯合國軍方面就傷亡9000餘人,而我軍則付出了傷亡1.1萬人的慘重代價。
儘管如此,面對敵眾我寡,敵強我弱,這樣的戰績,已經是來之不易的偉大勝利了。
9人殲敵400餘人,以少勝多,戰役結束,蔡興海的大名威震三軍。
尤其是訊息傳回國內,《新華社》與《人民日報》均對其英雄事蹟進行過報道,全國全軍掀起了向戰鬥英雄蔡興海學習的熱潮。
無數青年學生都把他當做偶像,就連小孩子過家家都為搶不到“蔡興海”這個角色而爭吵不休。
此次戰役之後,為了鼓勵三軍,宣傳先進戰鬥事蹟。蔡興海等人又先後受到過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與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親切接見。
1953年3月,蔡興海響應黨的號召,正式入黨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從入黨之後,他便下定決心,一輩子跟黨走!
1953年6月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給蔡興海榮記特等功,授予其二級英雄稱號。在立功命令上,蔡興海的名字與黃繼光、邱少雲並列在一起,成為共和國為數不多幸存的特等功英雄。
瞭解共和國曆史的讀者自然知道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這幾個名字於我共和國的意義。
同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還授予蔡興海“一級國旗勳章”。
朝鮮戰爭勝利結束之後,蔡興海又充分發揮了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哪裡需要我,我就到哪裡去”的精神,不僅自告奮勇地申請到最困難的西藏去工作,還一干就是17年,在這段時間,他又參加了西藏的平叛戰鬥,且戰績突出,屢立軍功。
後來,蔡興海又參加了中印自衛反擊戰。
面對人們詢問他不怕苦,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動力來源於哪裡,蔡興海總是說:“既然大家都認為我是戰鬥英雄,那麼我就應該到最艱苦,最危險的地方去,我要用一輩子去堅守上甘嶺精神高地!”
縱觀蔡興海的軍旅生涯,31年以來都是聽黨指揮跟黨走,做黨最英勇無畏的戰士。31年間先後立功十多次,五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與表彰。
他是我黨、我軍中為數不多的職級較低卻有影響有地位的軍人。
1981年10月,蔡興海脫下軍裝,結束了31年的軍旅生涯,回到家鄉咸陽參加工作。
就在所有人都認為他的“戰鬥”已經結束了的時候,新的戰鬥卻在這位共和國戰士的心裡悄然打響。
蔡興海當時被分配到了咸陽地區木材公司擔任黨總支書記。
上個世紀,木材生意還是極其利好的。那時候現代摩登的傢俱不多,比如座椅、沙發乃至房子等,很多都需要木材。因此作為國企木材公司的負責人,很多人聽說蔡興海就職後,都想方設法地想要和他套近乎撈點好處。
然而,蔡興海還未就職,覺悟就無比地高,他對當時奉行的收禮辦事等官場風的認識也無比清楚,因此新官上任他就給自己約法三章:
一、把好政治關。
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人,誓與一切奢侈與不良作風劃開界限。
二、把好享樂關。
以前毛主席說“我們不能做李自成”,後來還是出現了像劉青山與張子善這樣的鉅貪大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因此,蔡興海從始至終以此為戒高度警惕。當時他的級別不低,公司給他配了專車。可是他一直堅持自己騎腳踏車上下班。家人從來沒有沾過他的光不說,他自己不到萬不得已都不坐車。
三、把好家庭關。
為了防止親朋好友從這裡這裡走後門撈好處,他幾乎把所有人都罵了一遍,也得罪了一遍。
總之就是既要做到嚴於律人,更要做到嚴於律己。
這說起來三言兩語很容易,做起來卻很難,絲毫不亞於一場戰鬥。他很清楚,在腐敗風面前,動輒便是兵敗如山倒。
1984年9月,蔡興海又調任咸陽市機電裝置公司。調任的當年他就克服困難,大膽創新,當月便實現了公司利潤年遞增30%以上。
1985年11月,蔡興海的一個大挑戰悄然來襲。
當時機電公司準備建一座營業大樓,聞訊而來的一個老部下,當即就興沖沖地趕來向其表示,如果讓其所在的建築公司承包該工程,將承諾送其一臺彩電和4000元作為勞務費。
這是妥妥的貪汙受賄!
因此蔡興海還未聽其說完便義正言辭地拒絕了,老部下沒想到他如此不顧情面,只能氣鼓鼓地走了。
就在老部下剛走沒幾天,自己的哥哥又來了,原來還是盯上了“營業樓”這個活。很顯然,他是自己的老部下派來說服自己的。大哥兜了半圈,最終終於開門見山地說道:“你還是讓老鄉接下這個活兒算了,於大家都好!”
蔡興海一聽,當即皺起了眉頭,他掀起了自己的衣服,指著自己身上的傷疤對大哥說:“大哥,你兄弟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戰士用生命換來的呀,對不起,我不能幹辜負黨和戰友對我的信任。”
蔡興海的一生就是這樣盡職盡責,大公無私,直到1992年光榮退休。
退休之後的蔡興海又響應組織的號召,經常到附近的學校給孩子們講共和國的百年興衰史,講包括空前慘烈的上甘嶺戰役在內的每一場戰鬥,講戰士們的精神,講他們是如何為後輩奮鬥出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的。
他的家裡的辦公桌上,一張《上甘嶺戰役戰略佈局圖》一直都在那裡陳放著,晚年的蔡興海經常一個人靜靜地用放大鏡看著,一遍又一遍地體驗著往日的戰場鐵血。
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一生都是黨的戰士,跟黨指揮走,這就是戰鬥英雄蔡興海。
編者簡介:
我叫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現在已經月入過萬,還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
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實現財務自由,可以微信搜尋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一起探討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