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戰爭時期,資訊失真,很多歷史真相都被掩埋,我們至今也無從得知。而在當時,也有很多因為訊息傳遞不通暢而發生的誤會,比如我們熟知的“毛猴子”賀東生,就曾在一次作戰中負責斷後工作,結果和組織失去聯絡被認定為犧牲。結果組織為他搭建起靈堂,正在哀悼之時,他卻帶著一名俘虜回到了部隊,和大家大眼瞪小眼,一起鬨笑起來。而今天要講的這場誤會則更加曲折,兩個並肩作戰的戰友足足花了5年時間才再次相見。
正文
1923年,一個男孩出生在遼寧省一個偏僻的農村裡,家人給他取名為許長友。許長友9歲那年,東北三省淪陷,他眼看著祖國大地遭遇日軍侵略者蹂躪,從此在心裡埋下了一顆革命反抗的種子。
等他長大之後,抗日戰爭卻已經結束。他一方面為自己沒能親手上陣殺敵而感到遺憾,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為侵略者被趕走而感到喜悅。然而好景不長,老蔣為了獨吞勝利成果,又挑起內戰,讓中國再次陷入戰火之中。自幼就見慣了勞苦人民生活的許長友,堅定地選擇了我黨陣營,24歲的他報名參軍,正式成為我軍部隊中的一員。
在解放戰爭期間,許長友作戰一直非常勇猛,深受自己戰友和首長們的讚許,幾年戰爭下來,他已經功勳累累,先後獲得了5枚勳章。解放戰爭勝利後,許長友沒有衣錦還鄉,而是選擇了參與朝鮮戰爭,跟隨人民志願軍一起跨過鴨綠江。當年他沒有親手驅逐日軍侵略者,如今聯軍部隊又想進犯別國土地,他可以用另一種形式來完成自己的夢想了。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一場空前慘烈的戰役,在世界戰爭史上都赫赫有名,那就是上甘嶺之戰,而當時許長友正是在上甘嶺作戰的我軍戰士中的一員。當時擔任副班長的他帶領7班3組執行強攻任務,遇到了敵人的鐵絲網阻截,正當他以身犯險,前去破壞鐵絲網的時候,一枚炮彈落在了他的身邊把他掀翻在地。
許長友被炸得滿身是血,有一塊炮彈的碎片還深深地插進了他的背部,但許長友顧不得撤退療傷,連仔細包紮都沒有就繼續帶領戰士們衝上高地。隨著敵人的炮火越來越猛烈,許長友所在的小組又接到了新的任務——端掉敵人地堡,他們立刻向前方進軍。
此時許長友所在的連隊已經是十不存一,僅剩下包括他在內的8個人了。戰友們看到他渾身浴血,站都站不穩,背部的傷口更是深可見骨,趕緊讓他下去包紮,否則會有生命危險。而許長友環顧四周,班長已經失去行動能力,有完整戰鬥力的戰士只剩兩個,他堅決地表示讓衛生員先把班長抬去治療,自己暫代此職繼續執行任務。在他的鼓舞下戰士們燃起熊熊鬥志,捨命端掉了敵人的地堡。
許長友在作戰過程中,為了安放炸藥奮不顧身,結果在炸彈爆炸的時候滾落進了地堡下的交通溝裡,被沙土掩埋。當戰友們把它挖出來的時候,許長友已經口吐白沫,滿身鮮血,一副危在旦夕的樣子。他們立刻把許長友送到後方搶救,由於傷勢太過嚴重,許長友在昏迷中被送回國內治療。
許長友醒來後自己已經躺在了黑龍江醫院裡,後來又輾轉到了遼東普蘭店榮軍療養院。許長友傷好之後就留在了遼寧地區安家落戶,但是在這期間他和戰友們失去了聯絡,部隊也因為戰爭時期聯絡工作的不通暢而失去了他的下落,尋找無果之後將他追認為烈士。
許長友在離開戰場之後,甘心過上了平靜的生活,身邊的人都不知道他曾經立下了多麼大的功勳。1954年許長友被安排進入糧倉工作,擔任警衛員一職。在糧倉工作的工人都很好奇這個滿身傷疤的男人有怎樣的經歷,但許長友只說自己當過兵,沒有提過之前的事情。雖然抗美援朝戰爭勝利讓他感到非常高興,但那段時間以來犧牲的戰友們卻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傷痛,讓他不願多提。
1958年,幾位首長來到許長友所住的東溝縣視察工作,在和群眾們聊天的時候,其中一位首長感慨的提到了自己參加抗美援朝時的場景。縣領導想到了許長友,就告訴他現在糧倉的一位警衛員就曾經是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這讓幾位首長都產生了興趣,想看看當年的退伍老兵如今生活得怎麼樣。
結果當他們和許長友相見的時候,幾個人都詫異不已,因為他們認得這是當年在上甘嶺戰役中立下功勳,被重傷抬下前線的許長友。原來許長友被組織追授為一等功臣,就連金日成也為他頒發了3級國際勳章,他的名字被刻在了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的英雄碑上,照片也和黃繼光的一起在中央軍事博物館展出。
結語
然而國內對他的宣傳和報道並沒有傳到這個訊息不靈通的小縣城裡,不過就算許長友知道的話,恐怕也會低調地繼續維持原來的生活。他是抗美援朝的一等功臣,更是一個平凡的中國人民,以什麼樣的身份為祖國效力,對他來說都沒有關係。功臣也好、糧倉警衛員也罷,都是他甘於奉獻、默默為祖國付出的崗位,這位“犧牲”5年又“重獲新生”的老戰士,真不愧是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