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經歷了一次悲壯的突圍,他們於1951年5月21日夜裡接到“就地設防、阻敵北犯”的命令。從5月22日清晨至5月27日夜裡,當180師歷經6天6夜的慘烈戰鬥、面對過3種不同的戰場態勢後,最終被徹底打亂建制、各自為戰。
第一階段:5月22日清晨至5月24日夜,關鍵詞:背水作戰
180師在北漢江南岸設定了3道防線,共堅守3天3夜,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背水作戰。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即15軍、63軍都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5月23日夜)撤退和3兵團發出的那封掩護全兵團傷員撤退的電報。
15軍於5月22日晚上接到3兵團的撤退命令,63軍於5月23日早上開始全線撤退。180師被三面合圍確實與15軍和63軍有一定的關係,可不是全部。15軍奉命撤退,如果說要承擔責任,也是3兵團更多一些。至於63軍,他們隸屬於19兵團,而19兵團負責掩護撤退的部隊是65軍。也就是說,63軍撤退不需要向3兵團或180師請示。
根據時任60軍參謀長鄧仕俊回憶,180師副師長段龍章於5月22日下午就發現187師正在撤退(透過一名187師的通訊員得知)。因此,63軍不能算是完全意義地“不告而別”。鄭其貴之所以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對困難預估不足,二是他對段龍章、王振邦等人說過的那句話:“沒有接到上級的指示,我無權更改就地阻擊掩護的命令”。
相比兩翼的兄弟部隊提前撤退,3兵團發的那封電報更為關鍵。5月23日上午,60軍接到3兵團發來的一封轉運傷員的電報,報文大意如下:
12軍尚有5000傷員,15軍2000傷員,60軍1000餘名傷員未轉運,要求各部暫緩撤退,就地掩護,待傷員轉運完畢後再撤。
接到這封電報後,60軍軍長韋傑向180師下達了“在北漢江南岸堅守3-5天”的命令。長期以來,人們把這道命令歸結為韋傑“誤讀”了3兵團的原意。然而,只要對比志司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就可以知道:60軍的作法沒有錯。
志司於5月21日下達的撤退命令是:“3兵團留守一個軍或師從加平、春川一線佈防”。179師和181師在第二階段被3兵團抽調,當時只有180師位於加平、春川一線。如果韋傑在5月23日讓180師撤退,那麼他就違抗了志司於5月21日下達的命令。
客觀地說,背水作戰確實讓180師困難重重(渡江時損失600餘人),可不是受挫的根本原因。畢竟,當他們北渡漢江以後,至少還有兩次突圍的機會。
第二階段:5月25日凌晨至5月26日黃昏,關鍵詞:馬坪裡公路
180師在漢江北岸血戰2天2夜,繼續轉運傷員。馬坪裡公路成為這一階段的重點,兩次機會都與這條公路有關。當3兵團於5月23日向60軍發完轉運傷員的電報後,就失去聯絡。韋傑先於5月24日晚上讓180師北渡漢江,接著於5月25日上午10時左右命令180師派遣兩個團向馬坪裡公路背後的大山前行,從而控制住這條生命通道。
如果說韋傑命令180師渡江的時間有點晚,那麼讓兩個團佔領馬坪裡公路兩側的制高點就非常及時了。由於美軍此時還沒有佔領馬坪裡,只要兩個團正常抵達指定的地點,就會和179師會合,180師基本可以保全。
當538團和539團向北行軍一個多小時後,“失聯”近三天的3兵團向60軍發出最新的指令:“180師的一個團轉運傷員,另外兩個團在駕德山一線組織掩護”。 非常地遺憾,韋傑沒有堅持最初的選擇,而是照轉了兵團的電報。這道命令不但意味著538團和539團要原路返回、疲於奔命,還失去了佔領馬坪裡公路的最佳時機。
180師繼續在漢江北岸苦戰,形勢也越來越危急。韋傑於5月26日下午命令180師可以開始突圍。然而,突圍路線的選擇卻讓180師徹底地失去生機。
韋傑指示180師翻越西北方向的鷹峰山,經史倉裡越過馬坪裡公路。對於這個選擇,很多人提出異議:大部分的戰士已經餓飯接近4天,這樣的隊伍如何能翻越1436.9米的鷹峰?不如直接沿著馬坪裡公路兩側突圍。
相比於5月25日,這條突圍路線也許困難更多一些,可美軍在夜間會收縮兵力且看守鬆懈,師直二梯隊(機關非戰鬥人員和部分傷員約400餘人)和539團3營8連(130餘人)就是沿著這條路成功地突圍。鄭其貴沒有采納眾人的意見,而是執行了軍部的命令。就這樣,180師失去了最後一次突圍的機會。
韋傑告訴鄭其貴:“抵達鷹峰後就會有兄弟部隊接應,接著穿過公路就會抵達安全地帶”。因此,180師把所有的希望和戰鬥力都留在了開往鷹峰的路上。
第三階段:5月26日夜至5月27日夜,關鍵詞:生死鷹峰
180師在經過1天1夜的突圍戰鬥後,就宣告潰散,而鷹峰成為了將士們希望破滅的地方。180師於5月26日黃昏開始正式突圍,當時還有3000餘人。5月27日凌晨,180師抵達鷹峰,僅剩千餘人。更為重要的是:將士們從滿懷希望到身陷絕望,已經徹底沒了心氣。
僅從軍事指揮角度評定180師的功與過,應該以5月27日凌晨以前為界線。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一個整整五天沒有吃到正經糧食的人還有多少行為能力?很多戰士在一個小時內僅僅能行進二、三百米。這樣的身體又該如何面對又一次包圍、如何完成更艱苦的戰鬥?
鄭其貴下達分散突圍命令的時間是5月27日深夜至5月28日凌晨,當時的180師分散的鷹峰山下的各個角落,各自為戰,建制已經被完全打亂。其實,自從180師抵達鷹峰,沒有找到181師後,部隊就已經潰散。不管鄭其貴是否下達“分散突圍”的命令,剩下的人都會這樣做。
180師受挫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從全域性來說,志司、3兵團、60軍和180師都有相應的責任,可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戰場態勢來看,又都有不得已的苦衷。就如同倖存的180師老兵最喜歡說的一句話:“這是上上下下許多錯覺和各種原因湊合到一起造成的損失……”也許,這就是180師在第五次戰役中受挫的真正原因。
【參考資料】:
1、《歷史的迴音-180師實戰錄》由180師的老兵共同編著
2、《錯覺-180師朝鮮受挫記》由徐一朋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