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人工智慧日新月異,經濟複雜性陡增,未來經濟治理模式將可能由智囊決策向智慧決策轉變。政府決策將是建立在科學、理性以及綜合效益最大化基礎上的全面判斷,而不僅是隻關注經濟效應。未來經濟決策和經濟政策制定將是數字化、智慧化和國際化武裝起來的“經濟大腦”。 “經濟大腦”與城市大腦、金融大腦等伴隨數字化、智慧化而生的概念相似,表達某一個區域或者某一個行業在決策中的科學化。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資料等新型技術,進行整合、最佳化、組合、創新,構建用大資料為基礎,以人工智慧為手段,在國際大環境下進行的決策體系——“經濟大腦”。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需要經濟大腦 如何發揮特別行政區和自由港、經濟特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多重經濟體的體制疊加作用?如何科學、理性引導疊加合力,敏銳抓好“雙迴圈”戰略機遇,對內發揮灣區經濟戰略要素縱深引領的作用,對外吸納有“國際價值”的國外經濟要素,實現灣區功能、使命?粵港澳大灣區解決這些重大問題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決策體系。 適應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具有複雜性。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個法律體系。受疫情影響,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更需要加強經濟合作,而要制定能夠實現帕累托最優狀態(資源分配最理想)的政策難度較高。基於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更需要智慧化的決策體系。 利用“經濟大腦”探索利益共同點與利益平衡點。實現帕累托最優需要找到三方的利益共同點。不同階層和不同區域具有不同利益訴求,其差異性往往容易發現,但其共同點卻難以找尋。尋求利益共同點的前提條件是擁有大資料以及分析大資料的模型或演算法工具。這需要智慧化的分析方法或分析工具,如利用文字分析方法可以在大型交易平臺、社交平臺挖掘情感資料,利用人工智慧獲取最佳經濟模型與最優演算法,進而得到利益共同點或利益平衡點。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大腦”建設思路與實現路徑 建設數字灣區。精準描述和刻畫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執行狀況,首先要建立覆蓋粵港澳大灣區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個人相關資料,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資料採集匯聚機制,實現“一地區一檔、一企業一檔、一行業一檔、一市場一檔”的灣區一體化資料資源體系框架;其次,構建統籌陸、海、空、天、電、網資料資源全領域、全要素,實現對灣區內資訊化、網路化、視覺化和智慧化的數字整合創新體系;再次,構建有效增強粵港澳大灣區資料資源的縱橫聯動和協同管理的資料連通機制。 構建智慧決策系統。首先,構建靜態均衡分析的決策體系。基於大資料的計量經濟學方法創新的靜態均衡分析,利用大資料手段構建的各種新指標與傳統計量經濟學的分析模型相結合,實現傳統統計方法和決策體系的智慧化;其次,構建動態非均衡的演化決策系統。基於主體建模、演化博弈論、機器學習等新技術方法與大資料相結合,形成人類真實主體資料和計算虛擬主體資料之間的對比、宏觀經濟風險識別和趨勢預測的動態演化分析。 構建經濟監測預測和風險防控的安全網。首先,構建基於大資料分析的,具有時效性、精準性和客觀性特徵的經濟執行監測預測系統,幫助人們更快地應對經濟執行可能出現的趨勢性、苗頭性問題,透過應用異常檢驗、新事件探測等技術手段發現海量經濟資料中隱藏的新業態、新模式等。其次,改進傳統統計預測模型,運用多主體複雜性建模、時空演化預測、行為預測、基於機器學習自動識別先行性指標等手段建立全新經濟預測模型。透過運用新技術手段,對經濟執行過程中的異常點、突變點、奇異點進行識別預測,對涉及重大政策、重大專案的風險領域開展預測預警。 (作者:楊公齊,廣東金融學院科技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sponsored links
以“經濟大腦”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建設
分類: 財經
時間: 202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