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你身處深淵、退無可退的時候,眼前就只剩下向上這一條路
我是個徹頭徹尾的不懂球的胖子。不會打球,更不懂球,因為曾經入選過世兵賽的禮儀小姐,當年便迷上了“乒乓王子”孔令輝。這種著迷也不過是在他的比賽時會關注一下成績,隨著他退役當了教練員,人也胖的再無帥氣可言,到後來退出國兵,我再也沒有看過一場球。但是,2021年夏天,東京奧運會上,我這個不懂球的胖子喜歡上了馬龍。他清透乾淨的笑容溫暖又治癒。我在頭條上刷了他很多的比賽影片,也聽了他的演講,一箇中年老阿姨對他只剩了欣賞和崇拜,競技體育是非常殘酷的,除了過硬的技術,更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馬龍,就是靠著超乎常人的堅韌一直走到了他的33歲。
33歲,真的不是一個運動員的全盛時期了。王楠在和魯豫的訪談中提及馬龍,眼裡泛著淚光。她說:“我佩服他,不是他成績拿得有多好,我只是佩服他整個的這個起起伏伏,我看到他並不是什麼龍隊啊,那種光環啊,因為運動員他的週期性就在那,我看到的是另外一個馬龍,所以話不多,我們倆不用說太多,包括參賽之前有一段他的狀態不是特別好,真的,當看到他脆弱的一面時我們都很心疼,我一提他,我真的很激動,特別不容易,他這個人看上去不說話,打過球的人,或者說,只有劉國樑能讀懂他,但是我從旁觀者來說我能懂他,我覺得如果要說男運動員最佩服的人可能就是馬龍,他足夠堅定,足夠頑強,這也是我對他的評價,你說奧運會感動我還好,最感動我的是全運會,還在那麼拼殺,這個是一般做不到的,可能我當年在全運會時候,我都會懈怠一些,人的本能,不可能持續這麼長時間,所以他只要一上場,我就希望他贏。”我也一樣,一個最普通的粉絲,也一樣,只要他上場就希望他贏,因為他執著的精神非常讓人感動,我想,他對乒乓球的熱愛已經緊緊和他的生命融匯在一起,重要的不是輸贏,重要的是能夠站在球檯前,能夠認認真真打好每一場球。
2021年4月初,全運會乒乓球預選賽結束後大約一週的時候,中國乒乓球隊隊長馬龍參加了一期節目,帶來了一場勵志演講!
演講全文如下:
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註解,只有努力,才是天賦最完美的詮釋。經歷過低谷的人,就不會畏懼黑暗,受過的傷,都會變成勳章,伴我前行,每一個巔峰都是下一個起點!我是馬龍!
作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常有人跟我說,外國人一提到中國,就會想到乒乓球,甚至外國的有才的網友會重新定義乒乓球運動的難度等級——簡單、普通、困難、煎熬和中國隊!我本來想要反駁TA們,但是一想還是算了吧,實力不允許啊。
當然,這只是給大家講個段子。今天,好像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乒乓球隊的強大。在中國,大家也都喜歡打乒乓球,你可以在學校、社群、公園,看到乒乓球檯,乒乓球在中國也是國球,為中國帶來無數的榮耀,我們也將對乒乓球的熱愛發揮到了極致。
我從小也喜歡打乒乓球,在我五歲的時候,我的父母就把我送到了少年宮去練習。我父母那一輩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乒乓球情結。記得小時候,大人們經常坐在一起看比賽,一屋子的人守著電視給運動員們加油。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當時自己已經開始學習打乒乓球了。在男團決賽裡,中國隊迎戰瑞典隊,在這之前,中國男隊一直處於低谷期。國乒在1989和1993年兩次團體世乒賽決賽都輸給了瑞典隊,甚至在1991年的時候連四強都沒有打進去。
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男團決賽,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看了全程。我從小就是一個不太露表情的人,但是隨著比賽的進行,雙方的比分一直焦灼著,看著大人們盯著螢幕加油的樣子,看著賽場上中國隊員們雖然有時候會落後但是依然沒有放棄的樣子,我瞬間覺得,我也要為中國隊加油,一股子熱血就這麼湧上來。最終中國隊贏了,時隔六年再次登頂,那場比賽也被稱為是中國隊的翻身仗,是一個重要的轉折!
當年的孔令輝清瘦又帥氣
中國乒乓球隊從此以後所向披靡,而對我的意義,就是種下一顆種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國出戰,贏得冠軍!
在這之後,我拼命訓練,參加各種大小比賽,終於在我十五歲的時候入選了國家隊。進入國家隊之後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訓練和比賽,中國打乒乓球的人太多了,隊內競爭激烈,教練是世界冠軍,師兄是世界冠軍,隊友是世界冠軍,師弟也必然是世界冠軍!這就是為啥大家開玩笑說,當世界冠軍不難,拿全國冠軍才是真的難。
在這種情況下,隊裡的每個人都拼盡全力,為了那一個冠軍。18歲,我隨國家隊出征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賽,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年輕、天賦極佳,這是當時外界對於我的評價。但我知道,這還遠遠不夠,在中國,乒乓球是國球,外界對於國乒給予了巨大的期望。作為國乒,只能拿第一,第二就是失敗,所以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國乒隊內,只有拿了大賽的單項冠軍才能被認可,所以,我需要世錦賽單打冠軍和奧運會冠軍,來證明自己!
青澀的並不起眼的馬龍,巔峰時期的“二王一馬”,(2006不萊梅世乒賽,馬龍拿到了第一個團體世界冠軍)
然而,想要獲得世界錦標賽單打冠軍談何容易。2007年19歲,第一次參加世乒賽單打,我止步了16強;2009年、2011年和2013年,我都穩穩當當地進入了四強,但是也都是在最後被擋在了決賽圈外。按照當時劉國樑教練的說法,我已經三次埋葬了自己。
世乒賽連續三次無緣決賽,好像也成為了我的夢魘。下一次世乒賽是2015年,我27歲。劉國樑教練在27歲的時候已經拿到了大滿貫,滿身榮譽,成為中國乒乓球的少帥;而我在三大賽上,只是拿了世界盃的冠軍。然而在2014年的世界盃上我又輸了,那次之後我懷疑自己到了頂點,甚至想到了退役,外戰輸過,團體賽輸過,爆冷出局,領先被反超,我嘗試到了各種各樣的輸法。
2013法國巴黎,世乒賽半決賽,王皓打崩馬龍
但是就算心理崩潰,我卻還是堅持日復一日的訓練,我不想就這麼認輸。你們相信嗎,當你身處深淵、退無可退的時候,眼前就只剩下向上這一條路。2015年蘇州世乒賽我一路來到了半決賽,又是半決賽,從2009年開始半決賽已經成為了我的心理障礙。
賽前,教練給我做了心理建設,他對我說:“唯一能夠戰勝你的,就是你自己”,還好這次我贏了,一直贏到了決賽,一直贏到了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我終於在我28歲的時候拿到了大滿貫。不僅如此,在這之後的2017和2019年世乒賽上我都贏了。雖然贏得很曲折,因為打球的動作習慣和常年的勞損,我的左膝蓋會有些疼痛,這些年一直在進行著理療和康復訓練。
2015蘇州會展中心,馬龍拿到第一個世乒賽男單冠軍
2016里約,馬龍獲得奧運會單打冠軍,成為大滿貫
(2016里約男團,馬龍“王者蔑視)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因傷退賽了好幾次,8個月遠離國際賽場,3個月沒有碰球,那時候是我職業生涯最艱難和黑暗的時刻之一。從5歲學球開始,我從來沒有這麼長時間沒碰過乒乓球,教練和醫生帶我見了許多的著名醫生,中醫針灸和西醫理療交替嘗試,那段時間我的膝蓋都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沒法訓練的日子,我只能訓練身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就算是身體訓練,只要稍微上量,我的膝蓋就會腫脹,疼痛。到了2019年初,我在2個月的時間裡,4次去醫院抽出膝蓋裡的積液。
“傷病擊垮馬龍、他太老了、六邊形戰士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那段日子,自媒體上充滿了各種各樣對我看衰的標題。每次被傷病折磨的時候,我也會問自己,還能重新回到賽場上嗎?這時候,心裡的另一個聲音冒出來了,為什麼要重新回到賽場上?
(馬龍當時接受膝蓋手術)
事實上在2016年,我就已經成為了大滿貫。在大多數選手看來,28歲的我,應該可以選擇激流勇退了。說真的,當時我也猶豫過,然而在我還不知道未來的方向在哪的時候,積累的傷病先爆發了。這麼長時間沒有打球,反而讓自己真正感受到我是多麼熱愛這項運動。那幾個月的時間裡,偶爾可以練一次球的時候,我就特別開心。
如果說2016年之前我的目標是拿冠軍,那麼在這次傷病之後,我的目標變成了,能夠在我熱愛的球檯前繼續打球,乒乓球已經成為了我生命中無法割捨和替代的一部分,它就像住進了我的身體裡一樣,我太熱愛它了。
我怎麼能不熱愛它呢?就像小時候看著電視為中國隊加油那樣情不自禁,就像看到我的前輩們贏得冠軍之後親吻國旗那般深深震撼。就像2019年世乒賽的時候,時隔8個月我戰勝傷病,終於獲得了冠軍,賽後採訪時候說出的那句“I am made in China”(這句話曾經入選高考語文作文題目)一樣,乒乓球跟祖國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裡,每次看到五星紅旗,在賽場上因為我而升起,都是我最為幸福的時刻。我終於實現了為國爭光這個小時候的夢想。
從1959年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容國團為中國隊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開始,乒乓球就為中國不斷贏得榮耀、贏得尊重,70年代的乒乓外交,乒乓球成為連線中國和外國的紐帶,中國隊一代又一代的隊員,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這顆小球發揚光大。作為中國隊的一員,我能做到的就是,不問終點,全力以赴!
鞠躬致謝!
看完這段演講,我哭了。尤其是馬龍說道:你們相信嗎,當你身處深淵、退無可退的時候,眼前就只剩下向上這一條路。放棄很容易,但是堅持很難。每個人生來,身上就是矛盾的結合體,沒有什麼成功是輕而易舉的,當你一個人熬過所有,在前過的路途上跌得頭破血流,只有自己,也唯有自己,才能成為成長路上的一點點微光。
2.在自我博奕中贏得自律
柴靜在《看見》中寫到:“每個輕鬆笑容背後,都是一個緊咬牙關的靈魂。”人生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很多人都曾對未來心懷期待,卻最終因為沒有經受住時間的堅硬與無情,在與自己的對磊和較量中敗下陣來。每一個獲得成功的人都是用苦行僧般的自律交換別人眼中豔羨的光芒,就如同蠶蛹之所以能夠破繭成蝶,那是淚水和汗水在時間的殼裡剝出夢想的果實。能夠日復一日地堅持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品質就是自律。前兩天,馬龍在訪港時也談到是:“自律還是非常關鍵,因為一個運動員要想長期保持最高水平,他的生活方式 、訓練、自律還是非常重要。”自律是對一個人耐性和毅力的挑戰,憑藉強大的意志力與堅持,建立起規律的生活節奏和秩序,一旦自律形成習慣,便能在人生中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我一直勵志做一個自律的人,每年年初都要給自己立下一個flag,比如,每週讀一本書、每週交一篇稿、KEEP訓練連續打卡多少天,但事實是心境越來越浮躁,書也只能越讀越淺,交稿的時間從一週拖到一個月,甚至還有持續向下拖的跡象,十八天的KEEP課程,反反覆覆經歷了八十八天。我總有各種理由為我的惰性找到藉口,但人的惰性一旦開啟,讓心裡繃著的那根弦鬆弛下來,便很容易被一些浮淺的快樂誘惑,比如,連續幾個小時刷抖音、淘寶、小紅書...... 為了一個並不是很需要的物件,竟然荒唐地動用朋友圈裡一直不怎麼聯絡的人去砍價,這種虛空的滿足之後,沉寂下來的仍舊是大片的空寂。放棄容易,堅持很難,人都是有惰性的,一旦某個環節鬆弛下來便很容易被誘惑侵蝕,甚至被牢牢捆綁。在《蘇筱的戰爭》這本書中提到過“一萬小時定律”,作者寫道:“任何一件事,只要你花上一萬個小時就能成為專家,別人下班,我加班,別人看電視,我看專業書,所以我才能一次透過註冊造價師考試”,所以,一個高度自律的人往往都是有極強原則性的人,懂得把自身的能量釋放到最大,無昧的時間壓縮到最少,不會原諒自己在舒適而麻醉的狀態裡沉溺。
我丈夫最大的樂趣就是每天早晨四點半起床去打籃球,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以高度自律的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下來,從青年隊編入了中老年隊。我常勸他,從手術檯上一站幾個小時已經很累了,還是要多休息,但他卻覺得,那些日積月累的努力和自律看似微不足道,卻能讓他能遇見更開闊的自己,也只有在籃球場上擁有的自由和快樂才能去消解他每天不得不面對的生生死死的負面情緒。
劉國樑曾在2019年發過這樣一個“平平無奇”的微信朋友圈:“今天週日上午我去乒乓館突擊檢查,想看看有多少人利用週日在補課。男一隊只有一人在訓練,30個衝下旋擊中29個。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才不可怕、可怕的是天才比你更努力。”劉國樑口中這個“可怕的天才”便是馬龍。即使已經是大滿貫得主,馬龍依舊放平自己的心態和位置,週末加練在他看來不過是職業運動員該有的樣子。“現在大家都越來越職業化了,到了一定年紀,訓練是不需要教練盯著,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加強。”
如果說優秀是一種習慣,那麼馬龍便是把這種習慣一以貫之的人。從東京奧運會回來的隔離期間,馬龍依舊保持著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以及運動習慣,彈力帶、啞鈴這樣的小物件也在隔離期間派上了大用場,每天練上一兩個小時讓馬龍感到“出出汗更舒服”。難得的閒暇時間,也讓馬龍有了靜下心來思考和規劃的時間。像往常每次大賽後一樣,馬龍在筆記本上寫下了這次奧運會的總結,還調侃說:“以後老了回頭看看,應該也是挺有意義的一件事。”人生終歸結底,不過是自己與自己的一場較量。一個人越自律,便越堅韌、越強悍,像是一棵樹因為內生的張力不懼風雨,而那些飽含苦痛和折磨的日子,也因為堅持了一下,再堅持了一下,才有機會抵達別人無法到達的高度,才能造就出偉大的球員馬龍。
3.心懷熱愛與夢想,永遠都是當打之年
馬龍在12月5日與香港學子對話中說:“每次奧運會結束後,很多運動員都會被大家認識,受到大家的喜愛。很多時候我都在想, 這個時代,我們需要怎麼樣的偶像。我想偶像言是火燭,是鏡子,映照出心懷熱愛、夢想的你們和我們;心懷熱愛,永遠都是當打之年。”今年東京奧運會開始前,有記者問馬龍,你害怕失敗嗎?他說,我也會怕失敗,但我更想贏得勝利。帶著這份信念,32歲的馬龍再次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最終收穫兩枚金牌。
“比賽結束後,我給所有人比了個心,這個心也送給自己,送給那些艱難時刻沒有放棄的自己。”馬龍說。
“在金牌和冠軍之外,這20多年的運動生涯中,乒乓球教會我最多的就是如何面對輸贏。”馬龍說,作為競技運動員,賽場上每天都要面對輸贏。“只有你抱著必勝的決心和努力,你才能走向成功;但體育運動教會我們的又不僅僅是輸贏,還有在失敗後重新來過的勇氣、絕境處不放棄的信念。
(馬龍在東京奧運會取得男單金牌後,向全世界“比心”)
在近期的世錦賽、全運會等各項比賽中,小胖樊振東連續摘得金牌,網上很多人開始說,“馬龍給小胖讓路吧”、“你已經不是小胖的對手了。”“當年”二王一馬“不也是這麼對你的嗎”,我這個不懂球的胖子在看到這些留言時第一反應是憤怒,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馬龍這種執著、堅韌的體育精神致敬,他沒有放下球拍不是需要搶佔冠軍的位置,而是他真的放不是對乒乓球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