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18日,國民黨在《中央日報》刊載了這樣一則訊息,“國府7日令,故陸軍少將王甲本追晉陸軍中將。
在時隔40多年後,1985年10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頒發革命烈士證書,王甲本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
一位抗戰中的將軍,同時受到了國民黨嘉獎和共產黨褒揚。這到底是何許人也?他就是一位出自雲南的抗日名將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生,雲南省平彝縣(今富源縣)中安鎮人。其父王國棟是個正直的舊軍人,曾參加雲南重九起義,國民革命軍陸軍中校,領滇南副鎮守使。王甲本少年喪母,其父又因母死而神經失常。他隻身跑到昆明,加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畢業後先後在滇軍顧品珍、範石生部任職,屢立戰功,1927年升任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範石生部)四十七師三十六團團長。1929年蔣介石在廬山召開編遣會議,十六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一師。王甲本任該師302團團長。
1930年中原大戰,蔣介石親調五十一師攻打豫西“威勝將軍”嶽維俊部,王甲本三二團為先鋒,一舉攻克襄樊,創下奇功。蔣介石親臨襄樊嘉獎:授王甲本少將軍銜,令其接任五十一師151旅旅長。
1930年11月,中原大戰終於以30萬具官兵的屍體決出了勝負。蔣介石贏了。而王甲本卻沒有心思,長年累月的軍閥混戰,他疲了倦了。王甲本常常在想,這就是戰爭的目的和結果嗎?之後王將軍時常想起了自己含辛茹苦的母親,想起家鄉舊城山上父親的新墳伴著母親的舊墳,披衣出門掬一捧黃土,凝望西南。做這樣的軍人有啥意思?正當少年得志的時候,他做了一個讓人不解的決定,“解甲歸田,另謀生計”。
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爆發。日本首府召開緊急會議:增兵50萬,三個月內要滅亡中國。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密集的重炮聲震得大地直搖晃,和上海近在尺的首府南京也兵荒馬亂。就在這紛飛的戰火之中,南京新街口一座建築考究的宋代舊院卻出奇的靜。舊院的主人輕輕把門拉開,嘆了一口氣。他,就是“失蹤”了整整七年的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當年威震中原的原陸軍五十一師151旅旅長王甲本。所有軍閥都是搶地盤,爭權奪利。他狠了心離開部隊,發誓不再參與那無休止的混戰。
之後,第三戰區前敵總司令陳誠,硬把隱居了七年的王甲本請了回來。又是到陸軍大學深造,又是安排軍事考察。陳誠真有心眼,從不向他提打仗的事,卻給了他個十八軍九十八師副師長的職務。副師長無戰一身輕。他深居簡出,閉門讀書,特別是讀“禁書”。看南京的鬧騰,聽上海密集的炮聲,王甲本掂出了這場戰爭的份量。然而好日子不長,這樣的日子沒過多長時間陳誠的電令到了,要求他天亮前務必趕到上海寶山,聽侯蔣總指揮統一調遣。
“淞滬會戰”爆發後,總指揮蔣介石急得直跺腳,不斷地進行增兵,在上海的寶山、月浦、新鎮、羅店、獅子林,王甲本的九十八師接受軍令英勇阻擊,這樣大的會戰,身為副師長的王將軍也不過是一名士兵。王將軍對自己計程車兵說道:“日寇是有限的,消滅一個就少一個,殺死個也是勝利,殺死兩個就是立功”。作為師長的他,親自帶領官兵衝鋒,他左邊的肩章被子彈打飛了,衣褲上的洞眼在不斷增加不斷擴大,硫磺彈在他身邊爆炸。但王將軍並沒有倒下。
淞滬會戰結束後,九十八師2000多名官兵血染淞滬,副師長王甲本嚴重受傷,從他身上取出的彈片就有31塊。在傷痊癒後,升任九十八師師長。
1937年10月,國共談判達成協議,原活動在八省邊界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1938年5月I9日,日軍佔領徐州。6月下旬,日軍自九江沿長江兩岸展開猛烈攻勢,企圖攻佔武漢。
武漢會戰爆發後,王甲本帶領全師官兵浴血奮戰,在連續四個晝夜的激戰後,日軍丟掉了浙贛鐵路線上的4個據點,用作秋季攻勢的彈藥庫被毀,兩個旅團的宣城守軍傷亡慘重。日軍進攻武漢的戰略部署被徹底打亂。之後司令長官薛嶽電令九十八師即日赴湖北歸州一線,參加鄂西會戰。在此之後王將軍先後參與了三次長沙會戰,常德,衡陽會戰,從副師長升任三十八師師長,七十九軍軍長。
1941年12月,第三次長沙會戰打響,薛嶽命令王甲本做外圍戰的總指揮,而長沙是中國的軍事重鎮,一旦丟掉長沙,日軍就會南攻衡陽,西擊常州,扼住兩廣咽喉,控制四川門戶。到那時,中國軍隊就只有退守川滇黔一隅。長沙外圍霞凝港至撈刀河一線是長沙的“馬奇諾”,這裡一旦被突破,則長沙不保。薛長官在佈防會議上講得很清楚,要以13個軍保住長沙,只能勝,不能敗!
可是,當時會戰打響後,國軍主力部隊遲遲沒有到位,讓王甲本的師孤單單地把守這道防線是難上加難。在之後的兩天兩夜裡,長沙的“馬奇諾”變成翻了土的平地。鮮血染紅了撈刀河,王甲本的陣地仍固若金湯。直至堅持到了第三天,主力部隊終於全部趕到。
在1943年1月4日,日軍丟下數萬具屍體狼狽而逃,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蔣總司令來了,陳誠、薛嶽、夏楚中全都集中在長沙。慶功大會上,陳誠親手把“硬仗將軍王甲本”的殊榮授予他,同時宣佈他接任陸軍第七十九軍軍長。
1944年9月1日,“中國派遣軍”陸軍大將網村寧次率所屬第六方面軍之一部,沿湘桂鐵路兩側發動鉗形攻勢。王甲本的第七十九軍奉命趕赴湖南冷水灘一線佈防阻擊。連續三天孤軍抵抗,七十九軍損失慘重。9月6日傍晚,軍長王甲本率直屬部隊進駐東安西面的一個小村莊。
之後,有士兵報告王甲本,“報告軍長,前哨發現日軍!”衛士排長喘著粗氣突然跑進來說道、“大隊日軍喬裝國軍會同便衣隊正向我軍部潛行!”王甲本軍長當即下命令立即向山口鋪轉移,經過一夜的行軍,天已放亮。王甲本帶著副官和衛排首先到達山口鋪晨曦中,可是四面八方全是日軍,從四面包圍過來。七十九軍軍部已被日軍重重包圍。王甲本將軍和他的30多名士兵打完了最後的子彈,就以血肉之軀去抵擋日本人的刺刀,最終全部陣亡。
當副軍長甘登俊率部隊趕到時,只見成片的日軍屍體。衛士排無一人存活。王甲本軍長仰躺著,頭部、頸部、胸部,幾乎全身都是刺刀留下的痕跡。撥開他緊握的雙拳,掌心裡是紫黑的血,模糊的血肉中露出白色的指骨。一代抗戰名將就此隕落,為了中華民族的大業,在生命最後關頭,用血肉之軀抵擋日軍的刺刀,為中華民族的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