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由張若昀、李庚希、胡軍等人主演的《雪中悍刀行》在觀眾的千盼萬盼中姍姍來遲,然而首播就遇差評,收視率被同期的《小敏家》甩開一大截。
濾鏡太綠、打戲慢動作、選角和原著氣質不搭被原著粉狂嘲暫且不提,劇情又出了問題,在第3集25分鐘後,劇情來到了女主姜泥幼年亡國的鏡頭,皇室集體自殺,卻不是用白綾,而是選擇日式切腹自盡的方式。
這個情節安排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更有網友質疑那麼多自盡方式,白綾、鴆酒、自刎......為什麼偏偏選擇日本文化裡的切腹自盡。
其實這已經不是影視劇第一次翻車了,這段時間熱播的大製作《風起洛陽》,以隋唐神都洛陽城為故事背景,本是想呈現大唐盛世,不過被人扒出海報上的建築居然是日式建築,還是模仿的日本神道教建築,可能有人會說日式建築本就起源中國的話,但是建築上的“破風”則妥妥是日本特色元素了。
不僅建築是日式建築,服裝禮儀什麼的更是考究不用心,男主身著日本狩衣;演員笏板反拿等等問題層出不窮,日式文化反倒成了大唐盛世的象徵,不禁讓人懷疑這是《風起洛陽》還是《風起扶桑》?
這邊吹噓自己服化道精良的《風起洛陽》陷入“以倭代唐”的質疑聲中,那邊《斛珠夫人》中再引爭議,日式庭院的枯山水、節日慶典上的白燈籠被群嘲。
像《斛珠夫人》的這段場景,庭院就是典型的日式枯山水,園中以細沙和石子象徵山川湖海,以此來代替中國園林裡常見的山水樹木,讓人忍不住質疑,是中國的園林不夠出彩嗎,才到處都是“舶來品”。
不僅是《斛珠夫人》,像曾經大熱的《太子妃升職記》裡也處處是日式元素,枯山水更是成了標配。
說起節日慶典,在大家的印象裡都是掛著那種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吧,可在《斛珠夫人》裡,卻是密密麻麻的白燈籠,和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一點也不搭,不知道影視劇裡的服化道是怎麼想的,難道是覺得日式的更高階、更洋氣嗎!
更窒息的是這其實並不是個例,在陳凱歌導演號稱用時6年,花費12個億,參考大量古建築,請了專業團隊設計打造的長安城裡,卻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影子。就比如屋脊上的金鴟吻,就完完全全是日本元素,中國古建築屋脊上當然也有鴟吻,但絕對不會是金的。
其實歸根結底是影視劇裡的服化道不考究,粗製濫造導致的,就像影視劇裡層出不窮的枯山水,不過是因為搭建起來更方便省事,中式園林相較之下對細節的要求把握更嚴苛。
當這種粗製濫造成為習慣,當這種不經仔細考究就隨意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就會發生錯亂,反而把別人的文化當成自己的文化,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自己傳統文化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