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遙遠的銀河已被晨暉抹去,洞穴中不滅的“銀河”卻在頭頂升起。每一個進入螢火蟲洞的人,都會被眼前的奇景震撼。它們明滅閃爍,像是遠遠近近的星團,讓人分不清究竟身處“天上”還是“人間”。這樣“神蹟”般的美景來自紐西蘭懷託摩地區,這裡的大地之下埋藏著迷宮般的洞穴群和暗河,是地下銀河的主人——洞穴發光蟲的家園。
從空中俯瞰福建漳平永福茶園,休閒步道旁盛開的櫻花點綴於起伏蜿蜒的綠色茶壟間,組成了一幅奇妙的畫卷。雖然沒有武漢大學、青島中山公園、無錫黿頭渚這些老牌賞櫻地點櫻花的雲蒸霞蔚之勢,永福茶園的櫻花景觀卻以嫩粉亮黃映翠綠的小品之姿取勝。2000年前後,一位從事茶葉生意的臺商將櫻花引種至此,當地茶農和政府先後種植了10萬株櫻花。很多人為了這十里茶道和千畝櫻園相結合的獨特景觀,專程來到這裡。
傍晚的南京雞鳴寺路上,攝影師使用慢門讓車燈的軌跡化作一條條柔美的曲線。與車燈軌跡並行的是路旁似雲如霞的櫻花,這條櫻花之河蜿蜒向北,一直流淌到了南京城中的皇家園林湖泊玄武湖。古雞鳴寺的黃牆黛瓦映襯著絢爛綻放的櫻花,這番古樸清麗的景觀成為了很多攝影師守候拍攝的物件。雞鳴寺的櫻花在3月下旬迎來盛花期,不僅吸引了海量遊客白天來訪,就連夜間賞花的人也絡繹不絕。
科加寺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一座千年古寺,位於普蘭縣科加鄉科加村的孔雀河邊。科加村是個具有田園風光的小村莊,頗有世外桃源的感覺。寺廟所在的位置,是尼泊爾香客進入普蘭的必經之路。如今科加寺已成為普蘭溝的一大人文標誌景觀,來到普蘭的人,往往有三個必去的地方——神山岡仁波齊、聖湖瑪旁雍錯和科加寺。據說科加寺的主體建築已有一千年歷史,它幸運地逃過了“文革”的劫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身處民居之中,被村裡百姓有意識地作為糧倉而得以儲存下來。
從外觀看,札達土林的雄渾與豪放,靈秀與精細,無不反映出札達盆地的滄桑鉅變。除了雨水侵蝕和沖刷作用之外,象泉河及其支流的發育,對札達土林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說,象泉河不僅滋養了象雄文明,而且塑造了極為壯美的自然景觀。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為重要的古代文明發祥地,歷史上著名的象雄王國、古格王國都曾以這一流域為中心創造過輝煌燦爛的文化。
瑪哈塔寺曾經是大城最古老而壯觀的廟宇。 1767年,緬甸軍隊以這裡為目標攻打大城,使該寺在戰火蹂躪下淪為廢墟。遍地七零八落的佛塔,讓人無法拼湊起當年的勝景,而那些極少數幸運的仍保有佛頭的佛像,卻依舊閉目微笑著,彷彿是在用一種頗具諷刺意味的方式,向世人訴說繁華的謝幕。
福星橋南北向橫跨攔路河,全長約42米,通高7米,寬3.6米,原名為“落馬橋”。該橋年久失修,橋面木板橫七豎八,曾經供奉神明的地方也早已空蕩蕩一片。福星橋一頭連線村莊,一頭延伸到田邊,背後則是一片寧靜的高山茶園,橋下溪水寬闊寧靜、宛如碧潭,一派世外桃源般的景緻。“建築是凝固的音樂”,作為中國古典建築的廊橋更是如此。若有幸在道觀村漫步遊走,不妨透過福星橋欄杆觀望,映入眼簾的有碧水、山巒、稻田、耕牛、農夫、輕舟、桃花、柳枝……在時空凝固的廊橋內外,步步即景,遊人彷彿徜徉在山水畫中。
託林寺是古格王國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座佛寺,它始建於996年,由古格王國國王益西沃和佛經翻譯大師仁欽桑布仿照前藏的桑耶寺設計建造。由於古格的大力興佛,託林寺逐漸成為當時的佛教中心。後來一些學者研究認為,佛教早在進入西藏之前,其創始人釋迦牟尼就曾受到來自象雄文化的影響。而西藏本土的雍仲本教的許多儀軌,也被後來的藏傳佛教所吸納。
甘肅的黃土高原以隴山為界可分為隴東高原和隴中高原兩部分,相比隴中,隴東以地形相對完整、有著面積廣大的塬、墚而著稱。塬是指黃土高原上頂面平坦、四周陡峭的高地,其頂面面積一般較為廣闊。在隴東的慶陽市,就有著董志塬、早勝塬、春榮塬等多個大塬。
當惹雍錯旁,一位牧羊女手舞羊鞭在放牧,而她旁邊的山崖上,則分佈著許多據說是古象雄時代的巖畫或字元。
拍攝地點 東溝是烏蘭布統草原上最美的地方,這裡最先由攝影人發現,現在成為攝影發燒友和自駕車遊客常去的地方。這裡最漂亮的是那些溝谷,在極目四望的山巒中,不高的草坡無邊無際,金黃的樺木林順著山勢綿延,山腳下平坦草地上牛羊緩緩走過,整幅畫面靜謐、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