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的4名女記者,揭開了“人血海鮮”的內幕。
她們不僅揭露東南亞漁業中的奴役現象,還成功幫助了2000名東南亞奴工解除奴役,重獲自由。
當所有人都在饕餮海鮮大餐的時候,很少人會關心這些寄居深海的大魚大蝦,是怎麼輸送到餐桌的。
人們可能不知道,這些“人血海鮮”背後,其實隱藏著一條長長的奴隸清單。
美聯社4名女記者從商場貨櫃上的海鮮條形碼追查出口商和進口商,一層一層倒逼真相,直至抵達新聞“核心地帶”——印尼一個偏僻小島本吉納。
在這裡,她們發現了一個人間煉獄,數以百計的奴隸勞工,在沒日沒夜幹著機械的體力活。
他們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被逼喝髒水,甚至像動物一樣,被關在鏽跡斑斑籠子裡。
這些奴隸勞工,被喚為“漁奴”。
他們很多是出身在緬甸、柬埔寨等貧苦國家的年輕人,為了補貼家用,被黑中介以約1000/人的價格,賤賣給本吉納島的船主或漁業公司。
這些勤勞的年輕人沒想到,這是一紙賣身為奴的宣判書。
更為可怕的是,人到了船上之後,完全喪失了行動自由。
年輕的勞工被迫像牛馬一樣,日日夜夜捕魚,裝箱,捕魚,裝箱…
每天長時間勞作,全年無休,得到的卻是微不足道的工資,再後來除了恐嚇和毒打,微不足道的工資也沒有了。
在高強度的勞動下,有的人被榨乾透支而死,有的人遭毒打折磨致死,還有的人絕望之餘無能為力,只能跳海而亡…
他們的屍體會被快速簡易的處理掉,比如被扔進海里喂鯊魚。
後來因為政府的“人道”介入,漁奴的屍體被扔進冷藏室,與魚堆為鄰,等船一靠岸,停哪就埋在哪。
在無名荒島上,歪歪斜斜的墓碑下面埋著一個個死去的奴工。木板上刻著的姓名仍是被騙上船時的假名字。
如果沒有女記者的窮追猛打,沒有人知曉他們姓甚名誰,也沒有人關心他們為什麼死去。
“我們的屍骨可以堆成一個小島”,一位從本吉納逃脫的30歲漁奴說,“美國人吃起大魚大蝦時應該記住我們”。
本吉納的戒備非常森嚴,常有士兵持槍巡防把守,勞工要逃脫出去,難於登天;記者要進入調查,也絕非易事。
本吉納計程車兵在持槍把守
4個女記者以身涉險冒死現場採訪,還機智地利用衛星追蹤船隻,瞭解整個海鮮貿易鏈的來龍去脈。
原來,這些浸泡著漁奴血和汗的海鮮,先從本吉納運回泰國,然後裝箱分發進入國際市場,最後輾轉到歐美各大超市的貨架,以及亞洲的各大餐飲行業。
或許,你在香港廟街一個大排檔點的一份油燜大蝦,就曾躺在一個勞工的冰冷屍體旁邊。
你吃的香噴噴海鮮,可能某種程度上,也曾停留在這些漁奴的身邊。
幸運的是,經過4名女記者一年多來的辛苦採訪、調查、取證,最後的報道都得到實質性的回報。
2015年4月,印尼和泰國的警方前往本吉納調查奴工情況,成功解救了近2000名勞工,其中最小的只有15歲。
當被問到是否想回家時,所有勞工都舉起了手。
還有的人聽說可以回家了,甚至跑著跳著去收拾行李。他們迫不及待地想逃離這裡。
40歲的敏特是其中的一個,也是所有奴工中被奴役時間最久的人,至今已經22年。
回家的敏特
18歲那年,他為了家庭生計,在接受了300美元的預付金後,跟同村人一起踏上了前往印尼的漁船,從此被囚禁,失去自由。
22年來,他不僅做著幾乎沒有報酬的工作,更失去了人身自由,甚至還被安上假名字。在船上不時有人絕望自殺,他們還要負責處理同伴的屍體。
他是被奴役時間最長的在世奴隸,也是這些年村子裡出海後唯一一個能生還回來的。
敏特回家,母親過於激動,甚至一度昏迷。
除了敏特,還有一些幸運的人,在4名女記者的報道影響和幫助下,脫離了苦海。
他們手舉寫有名字、祖國、年齡以及漁船名字的白紙,在鏡頭面前控訴吃人的漁業公司。
苦難過後,這些漁民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家,致敬勇敢的記者。
在我國也有很多奮戰在黑色地帶,為被拐賣的孩子,為食品安全,為勞苦大眾四處奔走,他們都是媒體人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