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控制正常後,他汀可以減量或者停藥嗎?
首先,應該更為嚴格地管控膽固醇。始於1994年4S研究的“他汀革命”,有力論證了應用他汀降低膽固醇水平在ASCVD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中的積極作用。2014年揭曉的IMPROVE-IT研究證明在他汀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依折麥布不僅可以更為顯著的降低膽固醇水平,更可以進一步降低ASCVD事件風險。2017年結束的FOURIER研究以及次年公佈的ODYSSEY-CV outcomes研究證實在他汀治療基礎上應用PCSK-9抑制劑具有更為強大的降膽固醇療效以及更為顯著的降低ASCVD事件的作用,充分證實了“降膽固醇是硬道理”以及“膽固醇低一些更好”的理念。正是基於這些研究,近年來先後更新的國內外相關指南逐漸下調了降膽固醇治療目標值,將<1.4 mmol/L作為心血管極度高危(extreme risk)患者的LDL-C控制目標。不僅如此,各大指南還在不斷擴大“極度高危”這一危險分層所涵蓋的患者範圍。目前看來,將確診ASCVD者以及合併靶器官損害(視網膜病變、蛋白尿或神經病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LDL-C降至<1.4 mmol/L已經得到較為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的支援。對於其他心血管高危或很高危人群,將LDL-C降至1.8 mmol/L以下也可使其更多獲益。在藥物選擇方面,以常規劑量他汀為基礎、必要時聯合依折麥布和(或)PCSK-9抑制劑應作為我國降膽固醇治療的主要手段。近期PCSK-9抑制劑將進入我國醫保目錄,有助於大幅降低治療費用,這對降膽固醇治療將產生積極影響。
毋庸置疑,控制膽固醇與血壓是防治ASCVD(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核心策略。遵循新證據,更為嚴格的管控這兩種危險因素,對於進一步改善ASCVD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膽固醇控制正常後,他汀可以減量或者停藥嗎?
首先,要正確認識膽固醇的“正常值”。無論是誰,膽固醇越高,發生心梗腦梗的風險越高,即便膽固醇化驗結果在化驗單標註的“正常值”或者“參考值”範圍內也是如此。換言之,膽固醇低一些,發生心腦血管病的風險就小一些。
其次,不同人理想的膽固醇水平是不一樣的。如果身體健康、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吸菸、肥胖和家族史等情況,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不超過3.4 mmol/L就可以了。但是如果已經發生冠心病(含心梗)、腦梗或者頸動脈和下肢動脈狹窄超過50%,至少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在1.8 mmol/L以下,最好控制在1.4 mmol/L以下。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化驗單上沒有向上的箭頭就是“正常”。
第三,經過他汀等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得到理想控制,應該繼續服藥,不要減量,更不能停藥。因為人體膽固醇水平更多是由基因決定的,他汀等降膽固醇藥物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膽固醇增高。停藥後膽固醇水平會重新升高,繼續危害心腦血管系統。所以只要沒有明顯副作用,都應該長期堅持治療。這是維護心腦血管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壓超過多少就算高血壓?
按照我國的標準,收縮壓(即高壓)≥140 mmHg、舒張壓(低壓)≥90 mmHg就算高血壓。當然需要多觀察一段時間、多測幾次,只是偶爾一次超過這個數值是不能診斷高血壓的。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人為制定的,不是絕對的。幾年前,美國就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下調到了高壓≥130 mmHg、低壓≥80 mmHg,這樣做有助於人們更為重視高血壓的防治,更為有效的降低高血壓的危害。
一個人的高壓是139 mmHg,另一個人的高壓是141 mmHg,前者不能診斷高血壓,後者就可以診斷。但是這兩個人的血壓有本質區別嗎?沒有!所以說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我們應該知道的是,血壓越高、就越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心梗、腦梗)和腎衰。例如,高壓是130 mmHg的人比高壓是120 mmHg的人容易發生心腦血管病,而高壓是110 mmHg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就更低。所以即便一個人的血壓沒有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也要透過健康的生活習慣努力把血壓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
只要診斷高血壓就需要服藥嗎?
也不是。如果沒有心腦血管病和糖尿病並且血壓只是輕度升高,無需馬上吃藥,只要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做到“少吃多動減體重,多吃蔬菜少吃鹽,戒菸限酒好心態,生活規律足睡眠”,很多人的血壓是可以恢復正常的。如果經過兩三個月後血壓仍然不能得到控制,那就要果斷地吃降壓藥了,不能任由血壓高下去!
應該更為嚴格地控制血壓。
多年以來,中青年高血壓患者血壓<140/90 mmHg、老年患者血壓<150/90 mmHg、部分心血管高危患者血壓<130/80 mmHg,一直是國內外主要指南所推薦的血壓控制目標。然而,自2015年SPRINT研究結果公佈之後,高血壓的防治策略開始朝向更嚴格的方向發展。特別是近來先後發表的兩項BPLTTC薈萃分析以及剛剛揭曉的以我國人群為基礎的STEP研究結果,進一步論證了更為嚴格的控制血壓可以為患者帶來更多臨床獲益。基於現有臨床研究證據,對於一般健康狀況良好的高血壓患者(包括60-80歲老年患者),<130/80 mmHg應該成為血壓控制的基本目標。在患者能夠良好耐受的前提下,降到更低水平(例如收縮壓<120 mmHg)也是合理的。相信在隨後幾年的國內外高血壓防治指南的更新過程中,這一趨勢將會得到充分體現。
毋庸置疑,控制膽固醇與血壓是防治ASCVD(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核心策略。遵循新證據,更為嚴格的管控這兩種危險因素,對於進一步改善ASCVD患者預後具有重要意義。
高血壓需要常年吃藥,哪些高血壓病人可以停藥?
很多高血壓患者不願意常年吃藥,血壓降下來以後總是試圖停藥,這是錯誤的。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主要原因如下:
90%以上的高血壓患者是沒有明確病因的。既然沒有明確病因,就無法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既然不能去除病因,也就無法根治高血壓。既然無法根治高血壓,那就要終身服藥控制血壓了。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人(無論是否已經發生高血壓)的收縮壓(平時人們所說的“高壓”)會逐漸增高,所以原來沒有高血壓的人會逐漸發生高血壓,原來已經發生高血壓的人其血壓升高的程度會越來越重。所以隨著年齡增長,降壓藥物不僅不能停,反而可能需要逐漸增加降壓藥物。原來只服一種藥物,以後可能需要服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種降壓藥。
高血壓對於心腦腎都具有嚴重的危害,長期堅持控制血壓可以將這種危害降低到最小。發生高血壓後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一定要堅持用藥治療。更不能聽那些圖財害命的廣告,不要奢望“徹底治癒”高血壓。在現階段,人類還沒有有效的方法治癒高血壓。
當然,確實有些高血壓患者有可能停藥,主要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 繼發性高血壓:所謂繼發性高血壓是指由明確原因或疾病所引起的血壓升高,例如腎小球腎炎、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藥物性高血壓等。這些患者的基礎疾病治癒後,其血壓可以恢復正常,從而停用降壓藥物。
2. 有效生活方式干預後:一些患者的高血壓與不健康生活方式有明顯關係,例如營養過剩、缺乏運動、肥胖、食鹽攝入過多、酗酒、生活不規律等。若患者血壓只是輕度升高,經過糾正上述不良因素,其血壓可能得到基本控制。若已經接受降壓藥物治療,經過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預,此類患者也有可能停用降壓藥物。我有幾位很胖的朋友原有高血壓,經過減輕體重後停用了降壓藥,並且血壓一直保持在較好的水平,所以減肥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措施。
3. 發生嚴重心臟疾患:高血壓患者若發生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其心臟射血能力顯著降低,血壓也會隨之下降。這些患者可能需要停用降壓藥物,當然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