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全錄
來源:武漢市肺科醫院
耐多藥結核病,被稱為“傳染性癌症”。九年前,十八歲湖北女孩小鄭剛剛步入大學校園卻不幸患上了這一疾病,學業中斷的她,輾轉上海等地七年,飽受藥物副反應和病痛折磨,終未能治癒。兩年前,她返漢就醫,武漢市肺科醫院採用多種手段,運用全球最新藥物組合方案,僅用三個月即讓指標轉陰,再過兩個月,小鄭就可以停藥痊癒了。如今已27歲的她感慨:尋醫七年,不知良醫就在眼前。青春易逝,好在結局仍然美好。
2013年,正在讀大一的潛江女孩小鄭,突然出現發燒、咳嗽。家人迅速將其送往武漢一家醫院進行治療。檢查發現,小鄭感染了結核病,且為廣泛耐藥型。醫學界將這種結核病稱為“傳染性癌症”,可見治療難度之大。
在武漢上述醫院治療一年,持續無法轉陰後,小鄭遠赴上海開始了異鄉求醫之路。面對這一疾病,上海的專科醫院運用多個方案進行嘗試和努力,但在小鄭身上,這些方案和藥物,並未展示出預想的效果,與此同時,暈厥、低鉀血癥隨之而來,肺上的病灶不但沒有任何吸收(往好處發展)跡象,反而出現新的病灶。強烈的藥物副反應讓小鄭痛苦不堪。
上海多名專家招數用盡,無能無力,建議姑息治療,等待新藥問世。
2019年9月,小鄭在心灰意冷的情況下自行停用部分藥物。之後,她每日口吐鮮血數十口,且精神異常興奮、語無倫次,家人呼之不能對答。
2019年10月,小鄭被家人送往武漢市肺科醫院,從十八歲發病到那一刻,時間已經過去了近七年。
在武漢市肺科醫院,耐多藥結核病區負責人杜鵑副主任醫師對小鄭的病情進行了系統梳理,對其藥敏結果、既往用藥史進行了全面瞭解,並重新制定了治療方案。
杜鵑說:透過藥敏結果和既往用藥史,她掌握了患者的耐藥情況,避開對其無效或效果有限的藥物,同時,在組織新的方案時,又考慮了小鄭對方案中不同藥物的耐受反應,並進行及時調整。最重要的是,作為全國首批新藥試點單位,全球最新的藥物在武漢市肺科醫院最先得到臨床應用,這些藥物的加入,讓治療迅速起效。
與此同時,外科參與到對小鄭的治療中,透過手術將小鄭肺上病菌集結的病灶“連窩端”。
3個月後,即2020年1月,小鄭各項指標轉陰。這是發病7年來,她所夢寐以求的。小鄭的治療信心大增,之後的近兩年時間裡,她嚴格遵守醫囑規範用藥。期間,也出現過如藥物性末梢神經炎、藥物性腹瀉,但武漢市肺科醫院中醫科迅速介入,透過針灸等手段,將這些不良反應消除,幫助小鄭度過與新藥的“磨合期”。
如今,小鄭早已無明顯症狀。
杜鵑說,再用兩個月,小鄭就可以完全擺脫藥物,成為一個健康人了。
少女離家四方求醫,大齡方得治癒良方。這正應了那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如今27歲的小鄭感慨萬分。好在青春還在,未來還在。
杜鵑介紹,不少湖北本地患者可能不瞭解:其實,在治療耐多藥結核方面,武漢的技術實力絲毫不亞於一線城市,武漢市肺科醫院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癒率長期保持全球領先水平。尤其是近兩年,在兩種新藥的助力下,在外科、中醫科的聯合參與下,被稱為“傳染性癌症”的耐多藥結核病,其治癒率進一步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