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抗精神病藥?不少精神病患者及家屬很擔心,說服了抗精神病藥物後會影響智力,再聰明的人也會變成“白痴”, 青少年患者還這麼年輕,這可怎麼辦?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抗精神病藥?抗精神病藥是指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精神障礙的藥物。在通常的治療劑量並不影響患者的智力和意識,卻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精神運動興奮、幻覺、妄想、敵對情緒、思維障礙和異常行為等精神症狀。
那麼長期服藥的青少年患者會變“傻”嗎?
“是藥三分毒”,這是人人皆知的,當然,抗精神病藥物也不例外。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抗精神病藥物常見副作用,如:口乾、便秘、體重增加、過度鎮靜、心動過速、錐體外系不良反應等等。過度鎮靜,表現為睏倦、乏力、嗜睡、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環境缺乏關注,嚴重者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和學習。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有不同表現形式,比如說肌張力增高,臨床會表現為肌肉僵直,顯得面部表情呆板、目光呆滯,脖子發硬、四肢發僵等等。
這些都常常使人們認為是吃藥“吃壞了腦子”,“影響了智力”。實際上出現的這些副作用時,如果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減藥、停藥或加用對抗藥就能使症狀很快減輕或消失。假如真的是吃藥把腦子吃壞了,用上述方法是根本不會使症狀減輕或消失的。根據大量的臨床實踐和國內外科學家的證實,抗精神病藥物並不會損壞腦子。相反,如果擔心長期服用精神病藥會把腦子吃壞而擅自停藥就會導致病情復發,病情緩解期縮短,損害大腦功能,功能殘疾加重,那倒反而使“腦子壞了”。
我們以精神分裂症為例。首次發作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是可達到臨床治癒,但是患者如果因害怕藥物副作用而擅自中斷藥物治療,那麼引起疾病反覆發作或不斷惡化的比率較高。因此進行系統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是降低複發率和惡化比率的關鍵因素。另外,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活動遲鈍,原因很多,並不完全是藥物所致。病情的反覆不愈,原有智力水平低等,均可影響患者的精神活動。所以,精神活動的遲鈍,記憶力的下降,是腦的基本病變,而不是惟一由藥物所致。那種擔心長期服藥會損害腦子,影響記憶力等等顧慮是不必要的。有的患者服藥數十年之久,也未發現腦功能損害。甚至還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考上大學和研究生的例子,相反,如果不能很好維持服藥,精神病得不到控制,則很可能引起腦功能的損害而使腦子變笨,甚至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不能完成學業和工作,導致殘疾。
一般書上所介紹的藥物不良反應,是從許多個患者身上積累總結出來的,並不意味著每個患者都出現,也絕非所有的藥物不良反應,會在一個人身上全部表現出來。因此,患者及家屬不必顧慮重重。醫生之所以囑患者堅持用藥,是考慮到精神病的反覆發作可加重精神功能的損害,尤其是嚴重地損害了患者的學習和生活能力,這個後果比藥物對機體的不良反應要大得多。所以,只有服藥才有希望將病徹底治癒。如不按醫囑服藥維持治療,由於病程的不斷髮展,使患者易進入精神衰退而影響腦功能狀態。
說到這裡,也許大家已經知道了患者得病、甚至是服藥以後會變“傻”的原因。難道我們就沒有什麼方法來幫助患者嗎?答案當然是有!
第一,儘可能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
大多抗精神病藥物都有口乾、鎮靜、便秘等副作用,在服藥早期尤為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體會逐漸適應。對於鎮靜作用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調整用藥時間,如夜間睡前服藥,那麼白天的鎮靜作用相對較輕;其他的方法包括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調整藥物劑量或換用鎮靜作用較弱的藥物。對於便秘,平時可以多喝水,經常吃點對腸道有潤滑作用的水果,並且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如散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減少便秘的發生。
第二,建立家庭支援體系
做為家人,要多瞭解相關的科普知識,不要著急,沉著面對,循序漸進地陪伴患者度過最艱難的階段。除了照料患者平時的生活起居,還可以有意識地多陪患者聊天,鼓勵他們結交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還要注意讓患者和正常人一樣也參與各種活動,過分照顧,什麼也不讓做,反而會讓患者認為自己是廢人.不利康復。
參考文獻:
[1]邱月平,張凌雲,毛金強.抗精神病藥物的新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04):88-90.
[2]張心姮.精神科門診的健康宣教[J].中國民康醫學,2013,25(04):114-115.
初審: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 阮淑芳
編輯: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 趙曉君
稽核: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 餘皖琴
稽核釋出: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務辦
圖源:網路
來源:精神藥學,作者藥學部 楊國瑛
【來源:江門市心理衛生協會】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