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關注不迷路 ↑ ↑
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
本週,《自然》雜誌釋出了“2021年度十大人物”榜單,旨在選出今年十位對科學界產生重大影響的人物。如《自然》特寫部主編Richard Monastersky先生所言,“從追蹤危險的新冠變異株到證明氣候變化在極端天氣中的作用,再到將探測器送上火星,本年度《自然》十大人物聚焦身處重要科學事件中心的個人,這些科學事件對全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火星探索者張榮橋
今年5月15日,祝融號火星車在萬眾矚目之下順利在火星著陸,此時的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的總設計師張榮橋教授已經潸然淚下。
從古人筆下捉摸不定的熒惑,到祝融號觸碰的紅色土壤,這段4.75億公里的路程,中國人走了幾千年。面對火星複雜的環境以及中國火星探測的空白,張榮橋教授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並且使中國成為第二個在火星表面軟著陸的國家。
目前,這個由環繞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的探火專案,正透過一系列儀器收集火星的大氣、地貌、磁場等資訊,併為解答火星的演化、生命活動等科學問題提供重要線索。
疫苗戰士 Winnie Byanyima
Winnie Byanyima女士被《自然》譽為疫苗戰士,因為她推動了關於“疫苗公平”的對話,帶頭呼籲全世界應當公平分配新冠疫苗,讓中低收入國家的人民也能獲得疫苗的保護。
作為聯合國艾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負責人,早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她便深知想要成功抗擊傳染病,有賴於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機會獲得拯救生命的疫苗和藥物。
天氣偵探 Friederike Otto
歷史罕見的熱浪、嚴重的乾旱、數十年不遇的強降水……最近幾年,這些極端天氣事件在全球範圍內更加頻繁地出現。在極端天氣事件中,人類活動導致的氣候變化起到了多大的作用?這是一個長期困擾氣候學家的難題。現在,Friederike Otto博士和她領導的世界天氣歸因組織(WWA)正為我們尋找極端天氣的幕後推手。
▲天氣偵探Friederike Otto博士(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Oxford)
作為英國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的氣候學家,Otto博士在2015年參與創立了WWA。這個組織能夠結合50個氣候模型給出可靠的分析,證實人類活動對多次極端天氣事件強度的影響。今年,他們的研究結果在聯合國的IPCC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AI倫理領軍者 Timnit Gebru
2020年12月,谷歌公司的AI倫理學家Timnit Gebru博士遭到開除,引起巨大的爭議。事發前,作為谷歌公司AI倫理團隊的領導者之一,Gebru博士提交了一篇論文,指出了其公司使用的語言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偏見。在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時起,這名來自衣索比亞的女性學者一直致力於消除AI中的種族與性別偏見。
而現在,Gebru博士已經開啟了全新的方向。就在兩週前,她成立了一個獨立於大型科技企業的全新研究機構,這個遠端的跨學科中心將開發不依賴於大資料集以及強大運算能力的AI模型與應用。正如她曾經的同事所評價的那樣,Gebru博士正試圖以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方式,重新定義這個領域。
▲AI倫理學家Timnit Gebru博士(圖片來源:Stanford AI Lab)
病毒變異追蹤者 Tulio de Oliveira
2021年11月25日,生物資訊學家Tulio de Oliveira教授和他的團隊拉響警報,宣佈在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發現了新冠病毒的又一新變種。他們檢測到大量基因突變,意味著新變種有可能導致再次感染或是讓接種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失效。這一新變種很快引起全球關注,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值得關注的新冠變種(VOC),命名為奧密克戎(Omicron)。
這不是Tulio de Oliveira教授第一次快速識別出值得關注的變異毒株。一年前,貝塔(Beta)變種也是他的團隊最先透過基因組測序在南非樣本中發現的。
▲變異病毒的追蹤者Tulio de Oliveira教授(圖片來源:KRISP官網)
除了追蹤非洲的新冠疫情,Tulio de Oliveira教授和他在南非誇祖魯-納塔爾研究創新與測序平臺(KRISP)的團隊還在追蹤埃博拉、登革熱、寨卡以及更常見的艾滋病、結核病等疾病背後的病原體。
蛋白預測者 John Jumper
如果我們能夠像上網一樣來搜尋蛋白的結構意味著什麼?當你在搜尋引擎輸入摺疊、口袋結構和活性表面,系統就能列出目標蛋白,那這或許將成為結構生物學界革命性的突破。
John Jumper博士在2017年加入Alphabet旗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Deepmind時,一心想解決的便是這個問題,他的主要任務是構建合適的演算法來預測蛋白質的3D形狀。他領導研發的AlphaFold最早在2018年的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CASP)上亮相。而在去年的CASP上,DeepMind的AlphaFold2系統表現驚豔,在接受檢驗的近100個蛋白靶點中,AlphaFold2對三分之二的蛋白靶點給出的預測結構與實驗手段獲得的結構相差無幾。
今年7月,Jumper博士與同事公開了進一步最佳化的AlphaFold2人工智慧系統的原始碼並且詳細描述了它的設計框架和訓練方法。他不但讓基於DeepMind開發的AI系統預測蛋白質結構的技術能夠為廣大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使用,而且有望進一步激發這一領域的進展。
原住民守衛者 Victoria Tauli-Corpuz
在今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上,多個發達國家和慈善機構共同簽署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協議,為全世界的原住民提供17億美元的援助,以幫助這些地區保護森林以及生態多樣性。而在這個歷史時刻的背後,離不開Victoria Tauli-Corpuz女士持續數十年的努力。
這位從菲律賓的深山走出的原住民領袖多年來一直在呼籲,原住民才是森林和其他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的最佳管理者,這一觀點也在最近幾年的學術論文中得到證實。2014-2020年間,Tauli-Corpuz女士擔任聯合國的原住民權利特別報告員,在此期間她聆聽全球各地原住民的聲音,並向聯合國提交了擲地有聲的報告。現在,在她和其他人的爭取下,原住民在生態保護中的意義終於得到了認可。
造假搜查官 Guillaume Cabanac
身處每天都有海量論文發表的時代,我們正在真真假假的論文資料中糾結,更讓人難受的是一些機器自動生成的詞彙正不斷出現在公開論文中。用“地下毛骨悚然的狀態”代替“蟻群”,用“導向太陽的力”代替“太陽能”。
▲Guillaume Cabanac博士(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Toulouse)
法國圖盧茲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Guillaume Cabanac最早在2015年就設法追蹤這些危害學術的虛假論文。他與同事開發了一個計算機程式,能夠識別自動生成的詞語。藉助他創立的搜尋工具,他們已經讓學術期刊撤回了120多篇文章,其中有2000多篇文章出現了400個瞎編的詞語。
今年他們就報告找到了數百篇毫無意義自動生成的論文。Cabanac的工作對同行審議工作發出了質疑,同時他仍在致力於開發全新的程式來跟上造假技術的步伐。
抗疫內容傳播者 Meaghan Kall
很多人或許已經習慣了透過社交媒體來獲得有關新冠疫情的最新訊息。而流行病學家Meaghan Kall女士可以說是這方面的“網紅”。她今年在推特上釋出了6000多條推文,快速又準確地介紹了很多有關新冠肺炎的資訊,贏得了大量關注。
作為一名任職於英國衛生安全域性的公務員,Kall女士嘗試著將所在機構的科學報告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內容,釋出在社交媒體上。她說:“我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盡力保證人們有知情權,能夠從可靠的來源獲得資料,並且有信心自己做決定。”
藥物管理領導者 Janet Woodcock
Janet Woodcock博士的職業生涯中,有35年傾注在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上。她領導了FDA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CDER),該中心主要負責保證藥物在進入市場前是安全有效的。
▲Janet Woodcock博士(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author: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此外,她還持續幫助升級該中心的評估流程,引入了先進的臨床試驗設計和藥物批准途徑,同時聯合了更復雜的藥物測試過程。今年6月,由於FDA批准了一種頗具爭議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Woodcock博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目前,心臟病專家Robert Califf博士上任領導了該機構,但Woodcock博士留下的創新經驗仍將繼續引領FDA前行,“Woodcock博士與時俱進的方式值得肯定,”Califf博士評論道。
參考資料:
[1] Nature's 10: Ten people who helped shape science in 2021. Doi: 10.1038/d41586-021-03621-0
免責宣告: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專注介紹全球生物醫藥健康研究進展。本文僅作資訊交流之目的,文中觀點不代表藥明康德立場,亦不代表藥明康德支援或反對文中觀點。本文也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版權說明: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內容團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