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睡覺?
為什麼我們會出現每天不睡幾個小時就無法正常運轉這個設定?這個設定看起來似乎很不“高效”。
就像智慧手機,在充電的時候都已經可以不用關機,而我們短暫一生裡卻需要花掉將近一半的時間陷入睡眠而什麼都不能做。
更可怕的是,地球上所有的物種都有需要睡覺這個設定!在漫長的時間裡,物種已經更新了好幾輪,我們也和猿人產生了數十倍的物種隔離,唯一不變的卻都是我們要花漫長的時間陷入睡眠。
你一定也曾思考過,睡眠這麼奇妙的設定,到底是怎麼誕生的?
睡覺這件事,究竟是從何起源?
更有趣的是,歷史長河裡我們對睡眠的好奇從未衰減。睡眠幾乎出現在每一個宗教的探討中,例如聖經中大量的故事都透過夢境的方式發生。
而如果你對哲學感興趣,一定會看到從公元前800年文明開始爆發的時期起,誕生了諸多偉大哲學家的埃及與羅馬就曾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探討睡眠上,例如亞里士多德對此極度曼妙又唯美的描述:“睡眠是生與死的邊界狀態”。
而與哲學息息相關的現代認知科學,對於睡眠這件事的起源也有了新的探究和認知。現在,我們對於為什麼會睡覺這個設定有四個最主流的猜想。
修復與重建理論
(Repair and Restoration Theory)
在這個理論裡,睡眠是為了修復我們的身體包括大腦而誕生的。
就像手機系統在維護更新的時候所有功能需要轉入後臺執行一樣,我們的身體也具有這樣的“維護更新”時間才能正常運轉。換句話說,睡眠是為了“重建”我們白天清醒時候失去的那些部分。
我們的睡眠分為非動眼期和動眼期,在動眼期我們的身體會出現各種反應,例如腦電波頻率加快,血壓升高,眼球左右擺動等,往往動眼期也與做夢有關。
這兩個睡眠週期會交替進行。而在修復與重建理論裡,我們普遍認為非動眼期是我們用來維護更新身體的,而動眼期則是維護更新大腦的時間。
感謝現代醫學與神經科學技術,我們擁有了很多探究驗證這個理論的手段,許多證據也支援了這個理論。
例如在睡眠中我們的身體會降低細胞分裂頻率和蛋白質合成頻率,表明我們的身體正在自我維護。
不僅如此,還有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利用睡眠時間排洩出廢棄毒素,而透過這種排洩我們的大腦第二天也會能夠更高效的運轉,就像手機定期刪除垃圾檔案一樣。
而這個“排洩”系統,或許也是睡眠誕生的重要原因1。
而這樣的排洩系統,或許也解釋了與為何睡眠障礙往往與其他腦部疾病例如阿茲海默症相關聯。
總之,修復與重建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將我們的機體看作一個智慧系統,而睡眠則是為了這個系統的維護而誕生的一個程式。
進化論
(Evolutionary Theory)
從名字裡你大概就能猜到這個理論究竟是指什麼了,沒錯,這也是對於睡眠起源最早的猜測之一。
進化論認為,睡眠本質上是一種相對靜止的狀態,而這也是在最危機四伏的時候保證我們安全的最好方法,比如有些動物遇到危機時會出現假死狀態來騙過敵人。
遇到危險就裝死的羊
具體來講,如果你注意到睡眠本是在夜間發生就明白了。
在我們祖先生活的原始時代,夜間的黑暗是我們最危險最脆弱的時候,時刻面臨被攻擊的危險。
而為了規避危險,最好的就是最大化的保持安靜,不要動,不要說話——不要被敵人發現。而隨著時間,這也就演化成了我們今天稱作為睡眠的一種行為。
就像在電影《寂靜之地》裡,只要保持靜止和安靜就不會被怪物發現。
《寂靜之地》裡遇到危險讓大家不要出聲的父親
不過不像其他理論,進化論自己本身的爭議性也很大。它本質是基於推論所以缺乏實際證據支援,而且也存在悖論——保持清醒似乎也是應對危險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即使你在夜裡保持一動不動,如果危險來臨時你卻渾然不覺還是會完蛋。
那由此說來,睡眠反而會使我們更危險。所以進化論雖然歷史悠久,但如今卻也日益不再主流。
資訊整合理論
(Information Consolidation Theory)
這也是一個隨著現代認知科學的技術發展而誕生的理論,它同時也為我們為什麼做夢提供瞭解釋。
想象你的大腦是全息圖,你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都是全方位的,但僅有一部分資訊在白天被處理了出來。
例如,我猜你此刻正躺在床上刷手機,而你似乎只接收到了此刻我的這行文字——不,但其實不是這樣。你同時還看到了你的房間角落,你的手機旁白,你的被子,你的牆……
不僅如此,你其實也在聽到聲音聞到氣味,或許你剛剛聽到了你媽媽的一聲咳嗽,可是你沒有注意到——對,注意,這個詞很關鍵。
你的大腦時時刻刻在有意識的提煉出在當下對你有用的資訊,因為你在讀我這篇文章,所以你大腦優先了與此相關的畫面聲音等資訊,而其他這些資訊,你媽媽的咳嗽,牆,房間……則都被標為不需要馬上處理的資訊,而被儲存在了某個地方。
電影中的全息圖長這樣
那這些資訊怎麼辦呢?你肯定也知道你手機上下載了卻萬年沒用過的APP不會自己消失,你必須刪除它才行。
所以睡眠就應運而生?我們需要一個絕對安靜的與外界隔離的環境以保證不再接受任何新資訊,才能整合完白天這些待處理資訊。
在睡眠中,這些資訊會被再次提煉加工,部分會被轉化為長期記憶,其他就會被刪除或者儲存在其他地方等待以後再次加工。
沒錯,這也是你為什麼會做夢——其實那些畫面,都是你的大腦在二度加工資訊而已。
能量儲存理論
(Energy Conservation Theory)
雖然在資源豐富的現代社會這個理論聽起來有些遙遠,但是試著把自己當成“動物”而不是智慧生物來理解這個理論哦。
對於動物來說,儲存能量對於能否活下去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駱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資源匱乏的沙漠裡,駱駝進化出了兩個能儲存水和食物的駝峰,這樣即使找不到資源,它們也短時間不會餓死。
而這個理論認為,睡眠也是為了相同的儲存能量目的而誕生的。它可以隨時隨地減少我們的能量消耗和需求,尤其在我們特別飢餓的時候更能發揮作用——比如當你減肥節食的時候,身體是不是特別睏乏?
研究也發現,在我們睡覺的時候身體的新陳代謝會顯著減緩,體溫也顯著下降,給這個理論提供了支援。
試想一下,在我們人類剛剛誕生的年代,面對嚴重的資源匱乏,睡眠是不是的確是高效的儲存能量的方法呢?許多其他動物的習性也透露出這一點,比如,會冬眠的熊和蛇類。
然而,儘管我們對於睡眠有諸多猜想,但它依然是一個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領域。
我們對於它的探究仍然充滿了盲區,受限於科技發展和研究手段,我們始終沒有完全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猜想依然是猜想,我們缺乏更多的證據來驗證真相。
睡眠在諸多方面影響著我們,例如精神和身體的健康,甚至會引發例如阿茲海默症等諸多疾病的風險。
對於睡眠的起源和理解,或許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Ref:
1.Xie, L., Kang, H., Xu, Q., Chen, M.J., Liao, Y., Thiyagarajan, M., O’Donnell, J., Christensen, D.J., Nicholson, C., Iliff, J.J. and Takano, T., 2013. Sleep drives metabolite clearance from the adult brain. science, 342(6156), pp.373-377.
-END-
作者:焦糖
編輯:雪梨
(文中部分圖片均來源網路,侵權可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