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為了生命的生存和發育,地球付出了許多寶貴的能源,我們知道之所以在宇宙當中成千上萬的天體之上,目前僅能發現地球孕育出了生命,是因為地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首先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不遠不近,這樣就會有源源不斷適宜的太陽光給我們傳遞光和熱量。其次地球處於較為穩定的太陽系,太陽系當中所有的天體都是圍繞恆星不斷有序地旋轉著的。這樣就很大程度地減少了可能出現的天體之間互相碰撞的危險。
再加上地球本身有著一個豐富的保護層——大氣層。大氣層不僅可以保溫隔熱,還能幫地球抵禦一些較小的碎石襲擊。
但是由於整個地球的面積非常大,所以地球上的不同緯度的環境溫度差異也是非常大的。地球是一個兩端微扁赤道略鼓的扁球體,所以在地球的赤道附近環境溫度相對來說就比較高。但是由於地球不斷地繞著自轉軸自轉,所以說地球的自轉軸的兩端——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氣溫就非常低。
南北極洲長久以來都被冰雪所覆蓋。以至於古代的人們根本無法得知南北極的下面覆蓋著的土地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一直到人們開始使用紅外測繪技術來繪製地圖之後,人們才開始真正瞭解了這一片土地。
雖然生活在南北極的生物非常稀少,但是在這種極寒的環境下,依然有人類可以生活,在遠古人類遷徙的時候,遠古的愛斯基摩人從非洲大陸開始遷徙,一直走到美洲,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對他們開啟了瘋狂的殺戮,他們不得已只能逐漸向著格陵蘭島的方向邊退邊防守。
印第安人原本以為愛斯基摩人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凍死,他們認為愛斯基摩人根本無法在這裡生存下來,於是也就停止了追趕。但是愛斯基摩人卻奇蹟地在這裡生活了下來,併發源了屬於自己的文明。
雖然生活在氣溫如此低的環境當中,一年當中有一半的時間,南北極會分別進入“極夜”。愛斯基摩人也會因為長期見不到太陽而引發骨質疏鬆等疾病,平均壽命被大大減短。
但是愛斯基摩人熱愛他們所生長的這片土地,因為北極地區相對其他地方來說汙染較少,空氣清潔並且水源乾淨,這些都是愛斯基摩人長壽的原因。
但是令人感到擔憂的是,近些年根據人類對於南北極的觀測,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南北極洲的冰川正在以不正常的速度融化著。冰蓋的面積也越來越小了。
南北極給地球帶來了什麼
南北極作為地球的兩端,上千年的冰凍也給人們帶來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化石。我們知道要想研究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的進化歷程,最直觀的證據就是化石,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人類常居住的地帶,化石的完整性極容易被人類活動以及其他因素影響。
但是在過去的200年時間,人類一共在南極大陸相繼發現了上萬塊隕石以及化石。並且這些化石當中有很多都是生活在熱帶的植物的化石,還有一部分恐龍化石。
滄海桑田過去,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曾經的南北極也像熱帶一樣繁華,甚至也曾經有食物鏈的頂端恐龍在這裡生存過,那也說明了這裡曾經也演變過較為完整的食物鏈。
而這些僅僅是南北極給我們人類提供的科研價值。除此以外,南北極作為地球上最特別的兩個地方,人們對這兩個地方的神秘充滿了嚮往。所以不斷有國家成立南北極科考隊,為的就是在減少對當地的生態的影響之下,更好地探究這兩個“純白之地”的奧秘。在不斷地探究當中,科學家們也發現了許多從前不知道的有趣的現象。
比如說南極洲的下面是一片冰封的大陸,但是北極洲則是一片大海。並且至今踏足南極的科研人員也很少,南極洲的發現大概是在200年以前等等。
雖然南北極洲都是氣溫非常寒冷的地方,但是相對而言南極洲的氣溫比北極的氣溫要低很多。比如說南極的平均氣溫在零下50度左右,但是北極洲的平均氣溫卻在零下18度左右。
並且南極大陸的整個陸地上有百分之九十七的面積都被冰雪所籠罩。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們卻發現,覆蓋南北極的冰蓋已經在開始融化了,並非融化的速度非常快。所以為了改變這種趨勢,數百名科學家結隊親自探訪北極,卻得出了一個令人心驚肉跳的結論——北極已經在慢慢地“死去”了。
各國科學家收到了同一個科研任務
為了更好地研究該如何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在2019年的時候,就有多個國家的科研人員共同對北極發起了一次科考行動。
此次科考行動的參與國家有十九個,包括中國、俄羅斯、美國以及英國等等國家。破冰船“Polarstern號”之上共乘坐了四百多名來自世界各國的科研人員。
這些科研人員此次的研究命題就是——觀察氣候變化是如何重塑北極的。科研人員透過船隻的航行來判斷北極冰層的狀況,他們從挪威開始航行,沿途精確地觀察並記錄北極的現況。船隻被“封凍”在北極的冰層當中,隨著北極冰層的變化而向前漂流前進。在經過389天的漂流之後,科研人員最終順利返回目的地。
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多國科學家搭乘“Polarstern號”去北極
對於大部分船隻來說,被困在冰層當中也就意味著船隻的壽命終結,只能困在原地等待救援船隻的到來。但是 Polarstern號卻自困於解凍的冰層當中,為的就是幫助科研人員更好地觀察氣候給北極帶來的影響。此次科研與其他科研考察的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科研人員必須要考察整個北極的凍融週期,從海面解凍一直觀測到海冰破裂。
船隻的設計者也給船隻設計了充分的“自救措施”。極大地保證了科研人員的生命安全。
為什麼說北極正在慢慢死去
地球的氣候變化對北極的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現如今每年的九月份,北極海冰的最小覆蓋面積只有30年前的一半。科研人員深知,北極早已經不是人類之前認識的北極了。透過衛星影象我們清晰地瞭解到了北極的冰蓋覆蓋面積越來越小,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冰山與整個冰川脫離,慢慢的漂流到海水溫暖的地區並融化。
此次科研當中,探險考察隊還了解了北極雲的形成,大氣和冰之間的熱量傳遞等等現象。
奇怪的是在科研人員的預估之下,船隻應當執行兩年左右才能抵達終點,但是實際上船隻的漂流只用了389天。
這是因為北極的冰層融化速度已經越來越快了。原本整個北冰洋的很多水面都是處於冰凍的狀態,但由於冰川融化,船隻在將近400天的漂流當中前進了數千公里。在最終漂流結束之後,數百名科學家們憂心忡忡地向大家宣佈了一個噩耗——北極正在默默地“死去”!
其實從近些年來海平線的變化,我們也足以看出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的巨大影響。近年來各國的海平線都在逐漸地上升,甚至有些太平洋之上的島國已經在被慢慢地蠶食,島民們不得已只能尋找新的家園。
除了南北極的冰川,就連大陸的高原冰川也深受影響,近年來,不管是我們國家的青藏高原地區突發洪水,還是印度的核電站被沖垮,都是因為高原冰川冰塊融化導致的突發性洪水。
突發性洪水不僅給沿岸的居民帶來很大的生命危機,當地的動植物也難以倖免於難。
由於全球變暖導致的全世界範圍內極端天氣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洪澇災害給當地的經濟作物以及農作物等等都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這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噩耗: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之內,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常年顆粒無收,會導致人類口糧減產。但是人類的總數卻在不斷地增長。
除此以外,北極圈之內的俄羅斯小鎮維爾霍揚斯克在六月份的時候測得了38度的高溫,這也打破了北極圈以內歷年來的高溫紀錄。再加上北極圈內西伯利亞火災頻發也印證了科學家的觀點。
雖然說這個時節正處於北極圈的火災季,但是火災次數的增多同樣值得人們深思。南北極冰層的融化也非常有可能會帶來冰封於遠古時期的超級病毒,屆時人類將面臨什麼我們不得而知!
人類給大自然帶來的影響
實際上人類給大自然帶來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些,還有各種各樣的氣候災害。從人類開始邁入工業化程序之後,無節制的大量開採傳統能源,不斷的伐木以及破壞植被,都對自然氣候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
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不斷排放,讓地球上方的大氣層簡直變成了一個厚厚的保溫傘,太陽傳遞的熱量無處散發,地球的溫度越來越高。千百年來地球上儲存的碳都被人們在短短十幾年之內釋放。
結語
科學家們之所以遠赴北極深處,探究冰層的變化,為的就是讓人們更加警醒起來,雖然說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已經存在了,但是並不能就這樣一錯再錯下去。
從我們個人角度來說,更應該做到隨手減少“碳排放”。比如說低碳出行,節約用電等等。雖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是一個很小的改變,但是如果每個人都有了這樣的環保意識,相信對於地球的改變也將會是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