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麗大姐姐鎮樓!
前言:有那麼一個名字,她不會像任天堂那麼耀眼卻讓人記憶猶新……
世嘉(SEGA)
謝謝你,是你讓我們在《戰斧》裡體會“安得倚天抽寶劍”的豪情;
在《VR戰警》的“槍林逼”中來了一回“飛將軍自重霄入”;
在《索尼克》裡歷經一路驚險後體會到“三軍過後盡開顏”……
總之,若說任天堂是萌芽狀態下人類童年的美好回憶,SEGA則給我們展現出充滿驚奇和幻想的未來時代!
而今只剩下無盡慨嘆: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
一、出名要趁早
(SEGA的歷史說來話長,最早40年代在夏威夷火奴奴起家,後來靠著二戰後駐日美軍的市場發了財。
無奈50年代後美方開始對帶有博彩賭博性質的娛樂機器開始管制,SEGA創始人之一的馬丁·布羅姆開始把目光放到日本。
後來美國方面的業務關閉,而馬丁玩了一招“金蟬脫殼”——成立兩家日本公司收購原來的產業。雖然SEGA是一家日本遊戲商,但其起源卻和美國有關)
1988年10月29日,家用機進入到16位時代!
SEGA憑藉MD在江湖上打響了名號,不少玩家都被MD非同凡響的黑色機身和圓潤手柄所傾倒,特別是MD上面也移植過不少街機上的當紅作品。
CAPCOM和SNK的格鬥遊戲,《鮫!鮫!鮫!》、《大旋風》、《野馬戰機》等STG表現也不錯,簡直就是把街機搬到了家裡。
當然SEGA自家的《戰斧》、《獸王記》、《太空哈利》和《衝破火網》等等也是響噹噹的名號。
(香港老電影《情人知己》中電玩店裡就有不少MD遊戲卡帶)
同時期PC-E只能算半16位,核心CPU仍然是八位的,而MD用了MC68000D的CPU,主頻率為7.67Hz,另外MD裡還有個ZILOG Z80作為次CPU,這樣MD也能玩SEGA的上一代遊戲機——SMS的遊戲了。
想不到吧?
MD同樣向下相容。那時候《電軟》等刊物也“誇”MD,至今不少玩家還傾向MD而非SFC。前者勝在CPU和解析度,後者在髮色數、活動塊和卷軸數上更優。
另外《懷舊玩家4》中說到當年國內MD2價格在倆三百左右,至少能接受,所以MD在價錢上更親民,當然國產貨和內地組裝版同樣叫人慾罷不能。
1991年6月份,為了對抗馬里奧,SEGA推出自家新吉祥物——索尼克(SONIC),同時MD價格在北美降到149.99美元(早期價格為200美元后來降為190美元),努力從價錢上打敗任天堂。1991年時MD北美地區銷量火爆,一度達300萬(SFC的兩倍)。
其實為了能壓低成本,SEGA的佐藤秀樹(後來他成了SEGA社長)曾一度遠赴海外找CPU廠商談判,如果能便宜點他們就要30萬份!
(MD上不能不玩的神作——《魂鬥羅:鐵血兵團》)
(MD在早期確實可以“完美”還原街機)
(曾經SEGA廣告就拿價錢做文章)
(同樣是《電視遊戲一點通》,其中專門介紹如何把MD改成街機,其實作者付贊也開過街機廳)
二、輪到你了——任天堂
國內玩家習慣叫MD為“黑機”或“世嘉五代”。
黑機是因為其漂亮的黑色外殼,MD外形參考了汽車和發燒級音樂播放器(HIFI),日版全名“MEGA DRIVE”直截了當的展現其先進無比的機能,更不用說招搖的金色“16 BIT”字樣,著實是讓人眼前一亮!
美版名是“GENESIS”,“創世紀”的意思,可以看出這既是SEGA的新起點,又是16-BIT時代的黎明。不得不說MD承載了SEGA和16BIT時代的厚望。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電視遊戲一點通》就有了“SEGA五代”一說,不過按照作者付讚的意思:綜合當時的所有遊戲機,一代是簡單的方塊和球類遊戲;二代是雅達利2600;三代是紅白機FC;四代是PC-E;五代就是MD。更普遍的說法是SEGA早年做過兩代SG-1000、SEGA MARK III還有兩代SMS,其中第一代SMS實則是SEGA MARK III的海外版,後又對其改良並在本土發行,再後來SMS改良版又以SMS II的名號走出日本進入海外市場,所以說呀,SEGA早先的遊戲機有四代,MD排老五就成了“世嘉五代”。
其實年紀稍大的玩家恐怕也都能接觸過前面四代,當年一家名為“嘉霖行”的臺灣企業代理過SEGA的前四代遊戲機,並冠名“阿羅士”。有說法嘉霖行並未獲授權,純粹是因為貿易問題而同SEGA關係不錯,所以對方“睜隻眼閉隻眼”。後來嘉霖行還搞過山寨FC,這就是大家熟知的“勝天”遊戲機。
1993年4月23日MD2發行,個頭小了,還去掉耳機孔與音量調節鍵,手柄升級成了六鍵手柄。MD的六鍵手柄早已有之,主要是自從《街霸II》帶領一股格鬥遊戲風潮後興起的,連手柄名字——FIGHTING PAD 6B都能看出來是為了格鬥遊戲而準備的(MD手柄圓潤的外形相當成功,除了六鍵外,FIGHTING PAD 6B十字鍵更突出,甚至也變得圓潤起來。
後來國內一些如“奇勝隆”等山寨FC廠商也仿製過同類型紅白機手柄)。
還記得當初《電軟》可勁兒捧SEGA,其實《電視遊戲一點通》那時候就已經有了,不過當年是時代原因。MD在1988年問世,兩年後才有了SFC。這段時間裡MD上作品不斷,首發四部,次年就有21部,特別是SEGA首發四部裡有三部自家街機移植過來的,也都是炫耀MD機能的“廣告遊戲”。
甚至後來SEGA也拿自家陣營“兵強馬壯人又多”來嘲諷年輕的SFC。1990年的SFC首發才倆——《超級馬里奧世界》(超任銷量第一)和《F-ZERO》。倒不是說質量不行,就是數量太看不下去。其實也有誤解,有人說當年超任只有兩部作品,其實在1990年11月21日兩部作品發售後次月就有了其他作品加入,其中還包括CAPCOM移植來的《快打旋風》。
老玩家都對《電軟》的“紅藍之爭”(馬里奧和索尼克)記憶猶新,不過《電軟》明顯“拉偏架”。其實在1993年末,MD憑藉低廉的價格和酷酷的外表,把SFC的市場一度壓低到僅佔37%,1994年MD在16位機市場達到55%!
用數字說話最有說服力,可見不光是國內,海外來看MD依舊有“笑傲江湖”的資本。同樣利用低價戰略,在如南美的巴西,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反正很多發展中國家裡,MD才是16位主機的王者!以至於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都開發出自己的MD遊戲!
(MD最招牌的明星還屬邁克爾·傑克遜,天王巨星配上招搖過分的“WHAT NINTENDON'T”,當年SEGA可謂風光無限)
(畢竟出的早,所以MD論起遊戲數量上在一開始就遠超SFC)
不過在1988年MD首發四款遊戲中(《超級雷刃》、《獸王記》、《太空哈利》和《阿松》)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一款。
原來那一年除了移植街機的三部外,還有根據日本著名漫畫系列《阿松》改編的一款動作遊戲,不過質量上也就那麼回事兒,以至於出現了原作者赤冢不二夫大發雷霆,怒摔菸灰缸的段子。
不過這些都是謠言嘍,雖然遊戲不咋地,但作者也沒有大動肝火。
其實赤冢不二夫本人對遊戲啥子沒興趣,因為他覺得一個人悶家門裡玩遊戲容易跟外界脫節。
(還是《情人知己》裡出現的超任《快打旋風》,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出現的是“凱版”,因為早期版本里只有科迪和哈格,凱版則把科迪換成了凱)
三、恩恩怨怨當年事
1983年7月,FC和SG-1000同時發售,作為SEGA第一臺遊戲主機,其意義自然非同凡響,畢竟SEGA過去做街機還是有經驗的,但除了街機外其他平臺還尚屬陌生。
前面提到的佐藤秀樹過去還諮詢竹田玄洋(任天堂硬體專家)GAME&WATCH銷量,佐藤秀樹猜猜也就十萬,但竹田玄洋回答卻是五百萬!
要知道街機的話,能賣過千過萬份就已經夠可以的了!據說SEGA曾特意派人去店鋪偵查,結果10人裡只有1個人買SG-1000,一年銷量16萬(不算好不算壞)。
1984年SEGA給SG-1000倒騰個新版——SG-1000 II,不過老對頭任天堂到了1986年也給FC做了改良版,其實就是除了磁碟機。
(像《塞爾達》和《銀河戰士》等均有日版磁碟,但海外版則用了卡帶形式)
(《漫畫地帶》,俗稱“漫畫英雄”,當年算是國內MD玩家必玩的名作,遊戲問世的1995年正是MD的末期)
(96《電軟》報道任天堂的SFC大降價,不過當時國內影響估計不會很大,同樣《電軟》廣告上超任原裝是900起步,組裝則是600左右,比較起來還是MD在400和500中間的價格更“親民”,不過那時候可是還有“博士磁碟機”這樣的怪物存在,搞搞弄弄隨便就能破千元大關,甚至還有店鋪賣的超任磁碟機價錢直逼N64!)
四、《電軟》的“紅藍之爭”
(曾幾何時,《電軟》可勁兒捧SEGA,尤其是土星機紅火的時候,更是大彩頁介紹,主要是移植的一些街機格鬥遊戲,還發出國內何時能出現如此優秀的遊戲的慨嘆。不過現實是後來SEGA退出主機大戰,連吉祥物索尼克都上了任天堂平臺,後來SEGA前社長大衛·羅森都表示過進入硬體業是一個錯誤)
(97年左右《電軟》上對廣州遊戲展的介紹,順道還有當年CAPCOM,也就是嘉富康展臺上“春麗大姐姐”的靚照)
90年代國內各種遊戲展就有不少了,主要還是以SEGA或NAMCO等大型街機廠商為主(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當年NAMCO還在報上刊登過招聘廣告),也有CAPCOM和SNK等廠商,當然其中也有經港臺代理商之手的。
SEGA和任天堂都曾對中國大陸市場表現出濃厚興趣,但似乎SEGA更努力,比方說96年《電軟》報道過SEGA與聯華電子合作,打算往內地市場銷售MD(價錢壓到450左右),其實“聯華電子”還有值得說的地方,包包放後面再講。
當然,更多的玩家記住的可能就是新天利VCD。
其實這種影碟機玩MD也不是新天利獨一份,還是《電軟》曾介紹過LASER ACTIVE,用的是少見的LD大盤子,能玩MD和PCE。其實新天利有SEGA授權不假,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除了《索尼克》、《戰斧》和《怒之鐵拳》等外,還收錄了一大堆官方或非官方遊戲,要不然也不能湊足9張盤(486款遊戲)。
《電軟》介紹MD《幽遊白書》時用了“獨樂樂莫如眾樂樂”的評語,但實際上SEGA哪樂意陪你“樂”!
估計大家都對SEGA在國內市場大力打擊盜版貨記憶猶新,其實那時候的國產MD也很紅火。有名的像小教授(就是做FC的天津新星出的)、縱橫王等等,甚至還有MD學習機!這都不算是啥,同樣在《電軟》上打廣告的還有所謂“魔術機”——MD和GB的卡帶都能玩!
想玩超任也行,記著曾經《電軟》上電玩店的廣告中曾有“原裝超任”、“組裝超任”和“磁碟機”三種,原裝價錢更貴,組裝的有臺灣版和內地版,價錢還是比MD貴,但已經比原裝要低多了。磁碟機則是一種在國內出現的盜版產品,其中有“遊戲之星”或“博士”等。
這類超任磁碟機採用碟盤儲存遊戲,先期投資很大,可以說如果票子夠多的話,還不如買個土星啥的,不過真心票子夠的話,也不至於玩個遊戲也“精打細算”的。配上磁碟機的超任後,利用價錢稍低廉的磁碟而非直接購買卡帶,先把磁碟機插在SFC卡槽上,然後等著讀盤。聽一些網友回憶過在當初電玩店(不是街機廳而是放家用機,一般按時間收錢),畢竟是做買賣捨得下本,配上超任磁碟機後,想玩遊戲就要等讀取時間,有時候甚至還有人跑到電腦店裡複製遊戲到家裡玩。說來國產MD,“小教授”背後的新星,當年出版的廣告雜誌上稱新星是國內少有的“國企”遊戲主機產業。
原來啊,“新星”來源自計算機1446研究所,當初不少老國企、老軍企等為了適應新環境都開始進入民用行業的嘗試。《電軟》的《烏鴉·烏鴉·叫》一文形容新星是“腳底抹油”,這話不假,不光是從八位機到16位機,據說後來新星的經理打著集資遠赴海外開闢新市場的旗號,賺足後就跑路了。
後來新星如何我們就不清楚了,據說90年代後期曾給其他企業做過代工。
值得一提的是“小教授”MD還上過《家用電腦與遊戲機》雜誌創刊號封面!國產MD另一大品牌——縱橫王,幕後是靠漢化遊戲起家的永盛,算是從軟體到硬體。2002年末永盛更名“驪城工貿”,永盛同三協和川普等臺商關係密切,漢化工作者就來自寶島,所以永盛當年的漢化作品多為繁體字。2009年後又改名“成嘉電子科技”,主要是銷售庫存,不知道現在賣完沒?
前面的聯華電子,旗下有子公司“敦煌”。1995年一臺名為“A’CAN”的16位主機問世,其開發商正是敦煌。A’CAN一度被國內玩家當做是第一臺國產遊戲機或第一臺16位遊戲機,要知道當年16位遊戲機算是末期了,但在國內市場來說,其生命力依然存在,而且A’CAN平臺上有眾多中文遊戲,這點在當時來說是一大賣點!另外曾幾何時有過傳聞:內地的山寨FC主機板等材料均是從聯華電子進貨的。
(《電軟》上《非洲探險》的介紹,A’CAN本來可以憑藉中文遊戲的優勢打出一片天,無奈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電軟》上A’CAN的廣告,同樣還有升級產品)
俗話說“你扔你的原子彈,我投我的手榴彈”。面對來勢洶洶的索尼克(指SEGA找聯華電子發行MD,找四通發行SS),馬大帥也挺著急的。
不過“山人自有妙計”——主機你不行,掌機我在行!
年輕玩家對任天堂官方正版遊戲機就停留在IQUE(神遊機)時代,實則早在90年代中期左右,內地市面上就已有正版授權的GAMEBOY了!
1991年一家名為萬信(MANI)的公司在香港九龍誕生,早期業務是代理海外發行的玩具和模型,1994年同任天堂合作代理發行起GAMEBOY掌機和遊戲。
同年《電軟》上對北京市面上GB的描述是價格昂貴,動輒400往上,能接觸到的遊戲數量少之又少,但《電軟》後面則說有家內地的公司將要代理GB,不知道能否跟馬大帥“殺殺價”。其實萬信後來也在內地開了分部,據說還賣過SFC(沒成功),後來才有了GB。
1997年萬信還請來“郭天王”拍了廣告,同樣也上過當年的《電軟》,而且後面還寫著價錢在300左右,不知道有沒有人記得。萬信把GB正式帶到了內地玩家身邊,可遊戲卻沒有。萬信的漢化工作基本上全是“紙面文章”——包裝說明有繁簡中文,可遊戲內容卻沒啥漢化。
包裝上的漢化名還挺有時代特色的,譬如GB成了“手提遊戲機系統”。我們熟知的“超級瑪麗”或“馬里奧”成了“馬莉歐”(“馬力歐”是神遊機版的翻譯)而香港繁體字譯名則是“孖寶兄弟”,另外CAPCOM的《希魔復活》成了“電子突擊隊”。
萬信官方還出過合卡,以任天堂、IREM和TAITO等為標題出過4IN1卡帶。然而這一切終究是鬥不過市面上如潮水一般的盜版卡帶,或者說再怎麼降價,肯定不可能讓人人都能接受。後期任天堂收回萬信版權,而在神遊機GBA之前,又同“奧迪雙鑽”合作整過GBC(不曉得有沒有人記得)。
謝謝看貼!
注: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以及部分遊戲雜誌,如侵刪
原作者:包包
原標題:《敗家講壇:還記得曾經怎麼“誇”世嘉五代(M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