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育碧曾經發行了兩款備受好評的遊戲,一個是《光之子》,另一個則是今天要聊的《勇敢的心:偉大戰爭》。對於黑白分明的二戰,一戰的話題則被大家甚少涉足,德意志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經濟與軍事大大提升,一舉超越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均勢被打破,力求重新瓜分世界。而勇敢的心正是描述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一個普通人在戰爭中掙扎的故事。
一、小人物的大戰爭
蒙彼利埃工作室為遊戲的四位主人公,將遊戲分為了四個章節。雖然每個章節的主要角色各不相同,但是四個角色卻在每一章節中都有登場。這也都源於遊戲所採用的插敘、倒敘和多線敘事手段。
以第一章為例,在章節的最後,遊戲透過雙線交替敘事的手段展現了埃米爾和艾迪成功擊毀了馮·多夫男爵的飛艇的全過程,而兩人的成功離不開安娜的及時相助。但是玩家直到第一章結束,都在思索安娜這一角色是如何出現的,於是在第二章的開始,故事便回到了九個月前,講述了安娜是如何踏上了自己的征程。
作為一款2D冒險遊戲,如何去講一個故事?蒙彼利埃工作室給出了一個讓玩家們滿意的答案:不光光是運用多種敘事手段,還要在主角和玩法上進行自己的創新。
蒙彼利埃為四位主角設定了四條風格不同的故事線,並且根據四位角色的特點賦予了他們獨有的技能。如埃米爾能夠運用手中的鐵鍬挖出一條新的道路;艾迪則能使用鉗子剪開戰場上的鐵絲網;安娜更是擁有治療他人的能力……
根據角色的能力適用範圍不同,蒙彼利埃為四人設定了節奏不同的遊戲方式:埃米爾和艾迪負責戰場上的智鬥與勇鬥、卡爾作為中期的法軍戰俘,展開逃亡後以潛行風格為主、安娜作為戰地護士,負責戰後的救助與刺激的汽車駕駛。
因為遊戲節奏的不同,隨著當敘事物件發生改變時,遊戲的節奏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從而使玩家在遊玩過程中得到更完美的情感體驗。
解謎的元素被蒙彼利埃工作室合理地運用到了遊戲各處,而其中最值得讚歎的是工作室對於戰犬沃爾特的引入。沃爾特的戰犬身份使得他能夠獲取許多主角無法獲得的道具,比如潛入敵營叼來手雷,又或者是爬行進入主角無法進入的狹小空間獲取其他道具。而如何在行動時讓主角和戰犬一起透過眼前的障礙,則又成為了新的謎題。這樣人犬合作的部分,在遊戲中比比皆是。
在有關戰爭反思的遊戲中,“狗”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沃爾特身為戰犬,也更是附上了“忠誠”、“陪伴”等詞的標籤,能夠進一步引發人們對於戰爭的反思。
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才會渴望戰爭
《英勇之心》是如何反思戰爭的呢?在每一位角色的故事線中,我們都能看到對戰爭的反思,不論是戰地護士安娜在救死扶傷中的所見所聞;還是卡爾在逃亡途中感受到的人情冷暖;但是對反思這一戲份最多的,還要屬埃米爾了。
作為瑪麗的父親,卡爾的老丈人,他親眼見證了戰爭是如何將自己的家庭撕裂,並將自己吞噬其中;在殘酷的戰爭當中,他也收穫了同艾迪的戰友情,兩人一同立下了諸多功勳;隨後的地道戰中,他卻發現自己的所作所為間接導致了同自己互相幫助的德國士兵的死亡;他見過無數的重聚與離別,在得知卡爾逃獄死亡的訊息後,傷心的懷疑起了戰爭的意義。
最後壓斷了這位老人脆弱神經的,是第二次埃納河戰役中,目睹法軍軍官全然不顧手下死活,逼迫士兵送死也要完成任務;受不了戰爭的荒謬與瘋狂之後,他對著自己的長官揮下了手中的鐵鍬……
除去塑造的大反派馮·多夫男爵,遊戲中協約國與同盟國計程車兵立場始終是一個比較中立的態度,《英勇之心》這是在忠誠的展現戰爭中雙方的所作所為,透過無數普通人的故事,對戰爭本身進行著沉默卻有力的控訴。在遊戲的最後一章中,伴隨著琴鍵的響起,《英勇之心》透過演出的表現力,使得玩家在玩時受到的震撼遠遠超過了以反思為主的《這是我的戰爭》。
三、育碧並沒有那麼差
我們每次調侃育碧的BUG,縮水和跳票的時候,其實都沒有想過育碧在推動原創遊戲和獨立遊戲發展方面的貢獻。有人說小遊戲形態的育碧是站在業界之巔的,此話不假。本作無論是遊戲解謎設計,劇情,人物,場景,音樂,乃至於收集要素的種種豐富細節,都讓人歎為觀止。
育碧的藝術水平和劇本能力一直業界頂尖,不過育碧最近幾款大作的故事水平下降的厲害,估計是為了遊戲性的折中考慮,反正育碧無論做什麼都會被噴的。論bug沒什麼公司比貝塞斯達更可惡,論對玩家態度,沒什麼公司比暴雪更惡劣。然而無腦跟風黑只知道黑育碧,不知道育碧除了大革命初期哪款遊戲bug多,最佳化差了,育碧的黑點從來就不是bug和最佳化,是流水線的沙盒產品,但仔細想想,除了上古卷軸又有哪家的沙盒遊戲不是公式化呢。
四、勇敢的心購買方式
在Steam搜尋Valiant Hearts: The Great War即可進入商店介面,遊戲售價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