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鑑,能毋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智乎?天門啟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長而弗宰也,是謂玄德。
【感想】傳世本《道德經》第十章。
華夏兒女骨子裡都深藏著功德心,道德是評價一個人的重要標準之一,自古以來就講求行善積德;積德不僅僅為自己,還可以福廕子孫。但也有“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所以本心是最重要的,如《論語》有云:子張問善人之道,子曰:不踐跡,亦不入於室。在此,老子也認為真正的“玄德”應從自身內求以得。
自古認為人的軀體只是一幅“臭皮囊”,此處老子一個“載”字極其精妙傳神,我們經常形容一個人不專心也說這個人的心飛到九霄雲外去了,其實就是不能營魄相守於形,精氣散於外。在《道德經》中,老子說“水”“幾於道”,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讓我們對道有更直觀、真切的認識;同時用“嬰兒”來形容人之得道的狀態,在後面的章節中有更深入的解釋;嬰兒精氣純和,無知無慾;但人往往容易被慾望、世俗之知矇蔽心智,就像為塵所汙的鏡子,要及時擦拭乾淨。
在之前的章節就說到,如果運智以治世,世人必運智以應,以一人之智戰千千萬萬人之智必敗無疑;道之生養萬物無不自然。世欲之智用於接人待物即謂“心機”,王陽明認為,心機重的人往往禍患不斷,現實中我想每個人也都深深感受到少一些心機就會多一份自在、人心少一些蒙塵就會多一份純真,當我們真正胸懷坦蕩的時候,世界回報處處是陽光。
按老子所言,少用心機、像嬰兒般精氣純和就是莫大的德—“玄德”,我相信都應該努力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