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開始解放全中國的征程。到1949年10月14日,人民解放軍攻佔廣州;消滅了廣東餘漢謀集團和廣西白崇禧集團主力,但仍有不少殘兵渡海逃往海南島。
鑑於當時人民軍隊海空軍力量幾乎為零,蔣介石集團妄圖利用海南島負隅頑抗並作為反攻的基地。幸好我軍廣大指戰員克服困難在1950年5月1日就完全解放了海南[1],避免了兩個月後朝鮮戰爭的影響。
以至於毛主席後來都感慨地說:要是晚打兩個月,海南就可能變成第二個臺灣。
那麼當時人民解放軍是如何克服沒有海軍的障礙,突破瓊州海峽登上海南島的呢?
被長期忽視的海南島,卻成了國軍的反攻基地
海南島作為中國第二大島面積3.4萬平方公里,與大陸隔著瓊州海峽相望[2]。雖然在今天是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經濟發達且景色優美。
但在1949年時由於舊中國長期的戰亂加之傳統農業經濟的侷限,海南島整體處在貧窮落後的狀態。
1949年6月之後隨著人民解放軍連戰連勝,蔣介石集團已經意識到大陸恐怕再無立錐之地;開始有意識地將軍隊撤往東南沿海島嶼,妄圖憑藉其所謂的海空軍優勢做最後的抵抗。
臺灣作為中國最大的島嶼同時離大陸距離最遠,可以算是國軍最後的大本營。而距離大陸較近的舟山群島、萬山群島乃至海南島,就成了國軍必須力保的直接面向大陸的反攻基地。
海南島上
尤其是海南島雖然當時人口不多,但畢竟面積較大且氣候適於農耕。如果國民黨當局長期經營海南,就可以將其打造成大號的軍營。再透過海路源源不斷地將美援裝備運到海南,就會成為新中國巨大的安全隱患。
為了守衛海南島,蔣介石啟用了時任廣東省主席的名將薛嶽。薛嶽在抗戰時期長期擔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曾經在長沙城下三次擊敗日軍,獲得了極高的讚譽。
但在抗戰後期的豫湘桂會戰中,第九戰區遭遇毀滅性打擊,薛嶽的聲譽也隨之跌到了谷底。
解放戰爭爆發後他出任徐州“綏署”主任,又在蘇北和山東連續損兵折將;之後被調回南京擔任閒職,某種意義上說薛嶽已經不復當年名將之勇。
解放戰爭
但既然這次蔣介石重用他,薛嶽也只好到海南走馬上任;同時將原來陳濟棠的海南特區警備總司令部,擴充為海南防衛總司令部。
為了守住海南島,蔣介石一面儘可能地將兩廣殘缺不全的部隊海運海南,一面在海南島大肆抓丁。這樣共拼湊出了62、63、64、32、4軍,共5個軍19個師的兵力。
當然這五個軍事實上空有番號,戰鬥力已遠不能和大陸時期可比。但是國民黨畢竟有海空優勢,如果給他們足夠長的時間進行恢復,也將是難啃的硬骨頭。
海空軍方面,國民黨軍在海南島部署了一個海軍陸戰團,50艘戰艦和45架飛機。
薛嶽認為手裡有10萬守軍,沒有飛機戰艦的解放軍根本就無可奈何;海南島的防衛可以說是固若金湯,故而將其在海南建立的防線命名為“伯陵防線”。
薛嶽
堅決避免金門悲劇,瓊崖縱隊成為重要角色
我第四野戰軍進入廣州後就開始準備登陸海南島,並且將進攻日期初定為1950年2月,但之後該計劃被迅速推翻。因為中央軍委突然意識到渡海作戰風險之大,是之前沒有認真考慮的。
故而一再要求第四野戰軍首長和廣州軍區司令員葉劍英認真吸取金門登陸戰的教訓,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再發兵海南。
在1949年5月我軍進入浙江之後,就開始發現雖然在陸戰中國民黨軍已經沒有任何招架之功;但只要其登上小島,我軍的長處就很難發揮出來。而國民黨海空軍優勢是壓倒性的,對於我軍登陸作戰的影響不可小覷。
我軍首先在大擔島和二擔島遇到了挫折,之後在登步島又遭遇了失敗;但可悲的是我軍仍然沒有及時吸取教訓。
葉劍英
1949年10月24日我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在未認真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貿然發起了金門戰役。三個團近9000名解放軍戰士登島後首先沒有統一指揮,只能各自為戰。
其次船隻因退潮全部擱淺被國民黨海空軍摧毀,導致岸邊的第二梯隊望洋興嘆。經過三天的激烈戰鬥,至26日我軍全部損失。雖然國民黨軍也付出了9000人的代價,但整體來說是一場大敗仗。
在當時解放軍整體高歌猛進的背景下,金門之戰的失敗的確給全軍乃至黨中央造成了巨大的震動。畢竟之前的湘江戰役雖然損失近3.5萬人,也沒有出現三個團全部損失的情況。
但很快東南沿海的戰鬥就基本結束,我軍四野和二野將重心都放在了西南;對於金門戰役的總結也就暫時擱淺了。但是當四野決定解放海南島時,金門的教訓再次被提了出來。
金門之戰
客觀分析金門戰役我軍失利的原因,除了主觀上指戰員嚴重輕敵,客觀層面我軍缺少適合登陸作戰的技術裝備;最根本的問題是我軍之前只在陸地上從國民黨軍較量,對大海過於陌生。
可以說我軍作為“陸上猛虎”,可在金門島這樣離大陸有一定距離的島嶼作戰就完全是以短擊長。
而且即使是我軍的高階將領,在軍事學校也沒有學習過有關登陸作戰的理論;之前的戰爭歲月當中也從來沒有相關經驗,甚至連大海會有潮汐變化都不知道。就比如在金門戰役中,如果能提前考慮落潮的時間,都不會造成全軍覆沒的惡果。
1950年2月1日,廣州軍區和四野15兵團召開了海南島作戰會議。廣州軍區司令葉劍英、15兵團司令鄧華、15兵團政委賴傳珠等高階將領,認真對金門戰役的教訓進行分析。
金門戰役
大家發現海南島和金門島相比,其實是有一些對我軍有利因素的。首先雖然海南島上有10萬敵軍,但是其建制不全、士氣低落,遠不如在金門的胡璉第12兵團能打。
第二海南島的面積是金門島的一百倍以上,國民黨軍需要防守的海岸線更長,兵力密度反而比不上金門島。而第三個優勢,就不得不提到了人民軍隊中的一支另類部隊-瓊崖縱隊。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後,我黨短時間內在南方數省發動了多次起義。最終一部分隊伍上了井岡山,合併成為了後來的紅一方面軍。一部分在黃麻暴動之後,逐漸形成了紅四方面軍。
但是1927年9月我黨在海南島發動起義,隊伍就一直稱為瓊崖縱隊。由於地理上的原因,這支部隊不但無法前往井岡山會師,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同黨中央都失去了聯絡。
瓊崖縱隊女戰士為受傷的戰士包紮
以馮白駒為代表的廣大官兵在沒有兄弟部隊配合,沒有穩定的彈藥糧食供給的情況下堅持了22年紅旗不倒。在1939年日軍佔領海南期間,他們也能顧全大局,主動同國民黨海南當局共同抗日;從而使自身在政治上立於不敗之地。
到1949年10月新中國建立時,瓊崖縱隊已經發展到三個總隊,近2萬餘人。當然其中大部分都屬於民兵游擊隊,真正有戰鬥力的不過7500人。
但是他們已經控制了以五指山為中心,海南島三分之二的土地。以至於薛嶽到海南之後,一直將瓊崖縱隊視為心腹大患;曾經調集島上超過一半的國民黨軍對瓊崖縱隊進行圍剿,但卻屢戰屢敗。
這樣有了瓊崖縱隊的配合,我軍登島作戰就困難小多了。
解放軍登船出發海南
為渡海積極改造船隻,韓先楚提出偷渡設想
我第四野戰軍攻打海南島的部隊,是第12兵團的40軍和15兵團的43軍;這兩支部隊分別是原東北野戰軍的三縱和六縱。
40軍軍長韓先楚是我軍歷史上有名的“旋風司令”[3],其有勇有謀、敢打敢衝。43軍軍長李作鵬相對名氣差,但在當時也是我四野的一員名將。
我軍高層討論海南島的作戰計劃時,首先就要求一定要有足夠數量的船隻,確保能夠一次運一個軍(四五萬人)的部隊運上島。雖然在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下,我軍最後獲得了2000多艘大小帆船。
但要想渡過瓊州海峽乘帆船在順風的情況下可以一夜透過,但遭遇逆風就只能靠人力划槳,顯然會成為國民黨海空軍的活靶子。所以我軍當時嘗試去香港買船。
韓先楚
但是國民黨的情報系統,也對我軍解放海南的動作盯得非常緊。在發現我軍工作人員攜大量黃金去香港,試圖購買二戰剩餘艦艇時,國民黨當局馬上透過外交渠道向港英當局施壓。
香港商人在港英政府的嚴令下,只能拒絕我軍的購買。雖然去香港買船最終鎩羽而歸,但我軍從漁民那裡打聽到可以自行改造機帆船。
於是透過將部分卡車拆卸的發動機作為動力裝置,我軍先後改造了120艘機帆船。顯然這樣改裝的機帆船數量太少,我軍大部分還得乘普通帆船。
我軍戰士又發揚土法上馬的精神,嘗試著將步兵炮和迫擊炮安在機帆船上;並透過艱苦的訓練,掌握了在海上開炮射擊的要領。這些土炮艇在後來橫渡瓊州海峽時立下了大功。
海南戰役
在緊鑼密鼓地改造帆船和加強幹部戰士海練時,韓先楚等人也在為進攻時間而爭論不休。瓊州海峽的風向和其它地方並無不同,只有冬季北風時方便我大軍迅速渡海,一旦到了第二年6月就轉為南風。
可按照2月“廣州會議”的決定和當時的準備速度,我軍應該在5月完成準備6月發起登陸戰。
從1950年2月開始,薛嶽又調動重兵對我瓊崖縱隊進行圍剿。而我軍要想登陸海南島,瓊崖縱隊接應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如果坐視瓊崖縱隊被島上敵軍重創,那麼接下來我軍的計劃都可能流產。
對兩個不利因素同時考慮之後,韓先楚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那就是我軍先派小部隊進行偷渡。
韓先楚(左一)
第一由於我軍偷渡的人少,容易躲過在海峽巡邏的國軍飛機和軍艦。其次由於人少,所以在登陸時能夠實現最大可能的突然性,避免同島上國軍主力交戰就進入根據地。
第三由於人少,所以可以不用考慮船隻的回收問題;也就是說即使寶貴的機帆船一次性使用,也是可以接受的。
雖然每次上島的人和槍炮少,但畢竟都是我軍長期的戰鬥骨幹;對提高島上瓊崖縱隊的戰鬥力,仍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
經過充分討論和準備後,1950年3月5日晚第40軍118師352團1個加強營共799人,從雷州半島燈樓角出發,6日中午登陸並與接應的瓊崖縱隊會合。
解放海南島的部分戰士
當身著解放軍軍裝的四野戰士,見到馮白駒及所有瓊崖縱隊的戰士還穿著破舊的紅軍軍裝時都激動地留下了熱淚,為他們能夠孤軍奮戰22年而感到驕傲。
3月11日,43軍以128師383團一營加強後共1000多人,於12日晨到達文昌。26日40軍以118師352團主力、353團2營和加強的炮兵共3000人組成先遣偷渡團偷渡成功。
3月31日晚43軍127師的4個營(3700餘人)組成加強團,於4月1日早登陸北灣港一帶。這樣我軍在總攻之前,已經將8000人送上了海南島。
解放海南島的戰士
大軍成功登陸海南島,避免其變成另一個臺灣
經過數次偷渡後,島上我軍實力已經大大增強,薛嶽被迫撤回了圍剿瓊崖縱隊的部隊。但是他也明白解放軍大舉進攻就在眼前,故而加強了在海南島北側的防禦力量,其海空軍巡邏也更加頻繁。
因此到了1950年4月,韓先楚提出不能再進行偷渡了。一方面是敵人已經有所察覺,再次偷渡風險太大。另一方面每次偷渡船隻都有去無回,對我軍大舉進攻是有不利影響的。他提出應該在當下北風時,馬上發動大規模進攻。
雖然韓先楚的建議非常中肯,但是葉劍英和鄧華等人仍然下不了決心。畢竟金門島的教訓過於慘重,他們總是擔心我軍的帆船無法突破國民黨軍正面攔截。韓先楚數次請戰無果,於是越級向四野司令部下軍令狀。
他甚至提出:“如果43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我可以帶40軍單獨發起戰役。”
鄧華
黨中央和毛主席也認為海南島戰役應該儘早發起,以免夜長夢多給美帝國主義干涉中國製造機會。韓先楚的計劃終於被批了下來。
1950年4月16日晚我兩個軍共8個團2.5萬餘人分乘380艘帆船,在32艘土炮艇的護航下,浩浩蕩蕩地向海南島進發。
巡邏的國民黨飛機發現了我軍大舉進攻,於是國軍飛機和軍艦全體出動。我軍戰士絲毫不懼,用機槍射擊國軍飛機,用各種火炮同國軍的戰艦交戰。
4月17日隨著我軍大部隊上島,整個戰局迅速發生了根本性逆轉。我軍登島部隊和接應部隊合兵一處,而島上的國民黨守軍毫無心理準備,直到20日才倉促間反擊被各個擊破。
毛主席
薛嶽這個抗戰時期的名將,此時也是徒呼奈何。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城鎮被我軍解放,島上的國民黨軍迅速被壓縮到了東南方。
4月22日開始在國民黨海軍的接應下,國民黨軍共有6餘萬人撤走。薛嶽也狼狽逃往臺灣,徹底結束了其一代名將的傳奇。
1950年5月1日我軍解放東方鎮,標誌著海南島戰役徹底結束。
海南島戰役是我軍渡海作戰的最大戰果,也為我軍後來解放萬山群島積累了足夠豐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在我軍謀劃海南島戰役的同時,東北方向朝鮮半島上兩個政權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激化。
解放海南
結果在我軍解放海南後不到兩個月,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正式爆發。第二天美國就公然派兵介入,並在第三天也就是6月27日正式命令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止我軍渡海解放臺灣。
對於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朝鮮戰爭完全是意料之外;我國也不想去趟渾水。但美國為了實現其在亞洲的稱霸,公然在干涉朝鮮內戰的同時,阻止中國統一。
鑑於美軍擁有壓倒性的海空軍力量,我軍解放臺灣只能被無限期延後。因此在回顧海南島戰役時,我們不由得會感到後怕。
如果朝鮮戰爭在1950年4月就爆發,或者到1950年7月我軍還沒有解放海南;那麼美國就完全有可能像干涉臺海那樣派軍艦進入瓊州海峽。到那時我軍奪島作戰將會蒙受巨大的傷亡,甚至根本就無法發起戰役。
抗美援朝
不解放海南就意味著我南海航線被切斷,蔣介石集團可以在軍事上威脅大陸的同時,實現對廣東的經濟封鎖。
同時也意味著南海諸島被臺灣當局所控制;而以臺灣當局的德性,很可能會將提出賣給其它國家換取支援。
即使我軍後來解放了海南,整個南海局勢也變得更加不可收拾。所以這一切都是要感謝當年我軍廣大官兵的英勇無畏,和韓先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海南島戰役:解放戰爭中最大規模登陸戰.中國軍網
[2]《廣東省志》編篡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1979-2000 29 軍事卷.方誌出版社.2014
[3]從篾匠到名將——上將韓先楚傳奇 (2)--中國共產黨新聞--中國共產黨新聞-人民網.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