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一師銅像
新四軍1師成立軍工部
1942年3月,已經在蘇中地區站穩腳跟的新四軍1師為了支援長期戰爭,開始成立軍工部,改善部隊的武器裝備,補充彈藥。在師長粟裕的調派下,一批知識分子和120名熟練技工來到蘇中抗日根據地,20多臺各種機床、450餘米無縫鋼管和400餘支迫擊炮撞針元件等物資,也透過上海地下黨組織陸續運到。
▲新四軍一師紀念館
當然,僅靠這些裝置和少得可憐的物資想要大批次生產槍械,無疑是十分困難的,更不要提生產山炮等重武器,好在部隊在與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較量中,繳獲了不少迫擊炮,對火力不足的新四軍十分珍貴,尤其是其中的82毫米迫擊炮,效能甚至超過同時期日寇裝備的94式和97式迫擊炮。
▲新四軍伏擊日寇
全力修好迫擊炮,卻缺彈藥
但由於這些迫擊炮均是戰場上繳獲的,因此炮彈數量十分有限,為了繼續發揮這些武器的作用,軍工部在全力製造復裝子彈、手榴彈、地雷的,將攻關重點放在了迫擊炮彈的生產上。當時的迫擊炮彈大部分組建對技術要求並不高,彈體是鑄鐵的,引信是鑄銅的,尾管是無縫鋼管加工的,尾葉則是鐵皮衝壓而成,憑藉根據地的現有條件就可製造。
▲新四軍繳獲的迫擊炮
但填充迫擊炮彈的炸藥卻讓大家犯了難,最開始只能用土製的黑火藥代替,但這種“一硝二磺三木炭”碾制的炸藥顆粒太大,裝入炮彈落地後往往無法引爆,必須將炸藥重新磨細,不僅費工費時還十分危險,此外殺傷力也十分有限。1944年下半年,軍工部生產的迫擊炮彈開始用威力驚人的黃色炸藥即TNT炸藥取代黑火藥。
▲日美雙方在太平洋鏖戰
英美海軍的水雷漂至根據地沿海
不過,這種TNT炸藥並不是軍工部自己生產的,當時的裝置和原料依然十分緊缺,但蘇中根據地沿海的漁民卻提供瞭解決之道。原來,他們在海岸邊發現了為數不少的水雷。當時,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已經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關島等地,對日寇海軍聯合艦隊給予了毀滅性打擊,日寇海軍艦載機也損失殆盡,只能大量佈設水雷來打擊美軍軍艦。
▲美軍在釋放水雷
無獨有偶,實力更加強勁的美國海軍也大量鋪設水雷來封鎖日寇海上運輸,甚至派潛艇到日本本土附近佈雷。日寇和美軍的這些水雷,有些受到洋流影響脫離了原有位置,最後一路漂浮都了蘇中沿海地區。這些動輒上百斤的大傢伙,內部裝滿了優質的TNT炸藥,軍工人員小心拆解後,就能得到足夠數量的炸藥,進而批次化生產多種口徑的迫擊炮炮彈。
▲新四軍大舉出徵
軍工生產能力極大提升
1944年9月,1師軍工部每月已經可以生產12門輕型迫擊炮和500發82型迫擊炮彈,加上各旅修械所的產量,每個月可生產21門迫擊炮和1740發各型迫擊炮彈,另外還有13000枚手榴彈,4600顆地雷。到當年年底,1師奉命南下江浙開闢新區,軍工部直接提供了70門大口徑迫擊炮和270門52毫米迫擊炮,併為每門炮配備了40發炮彈,這對向來拮据的新四軍而言,無疑是一份大禮。
1945年日寇投降時,新四軍1師的軍工生產能力更是得到大幅提升,在9月份解放鹽城的戰役中,一次性提供了7000發82毫米迫擊炮炮彈,確保我軍一舉殲滅了拒不投降的偽40師,俘虜5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