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為了“晉三”,可是一刻都不消停,前幾天剛在臺海問題上胡言亂語,現在又嚷嚷著要“打仗”了。
12月15日,安倍晉三發表演講時聲稱,如果發生戰鬥,肯定不能讓美國的年輕人獨自面對危險啊,日軍也得上。如果美國出動10架戰鬥機,日本最少也要派一架共同戰鬥吧,如果這點要求都達不到,美日同盟就成了空架子。
美國大兵表示很無語,說話注意點行嗎,你哪隻眼睛看見要打仗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在做戰前動員呢,別動不動就扯上美國。
日本民眾也驚呆了,你到底懂不懂什麼是戰爭,這種瘋狂的言論會把日本推向危險的境地。我們要做的是阻止戰爭發生,而不是討論如果要打仗了該咋辦。
相比之下,中國網友就平靜得多了,這老小子是在刷存在感呢,不用搭理他。你如果把他當回事,就真著了他的道了,以後會蹦躂得更歡。
這話倒是不假,安倍上次亂說話之後,我國外交部深夜緊急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垂秀夫,狠狠地進行了一番批評教育。
垂秀夫無奈背鍋,安倍倒是挺開心,接受採訪的時候還說,我只是一名小小的國會議員,說話居然有這麼大份量,真是倍感榮幸,以後會繼續暢所欲言的。
岸田文雄上臺以來,一直在苦心孤詣地佈局,拉攏其他派閥,以此削弱安倍在自民黨內部的勢力。面對岸田的圍追堵截,安倍心裡當然不痛快,只不過自己現在人微言輕,身邊能打的只剩下高市這一根“獨苗”,實在是不好發作。
真正讓安倍坐立不安的,是美國對岸田的支援。從特朗普到拜登,美國的對日政策幾乎沒變過,那就是想盡一切辦法,讓日本增加軍費開支,這樣美國就能抽出手來對付中俄。
安倍執政那會,靠著左右騎牆,成功地頂住了特朗普的壓力,讓日本的軍費開支一直保持在不超過1% GDP的低水平。
但岸田剛一上臺,就把這個數字提高到了2%。上個月底,日本政府公佈了2021年補充預算案,又增加了7738億日元的軍費支出,給駐日美軍上交了更多保護費。
正因如此,連日本議員在12月7日集體拜鬼這種事,拜登都忍了。要知道,這一天可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紀念日,這要是發生在特朗普任期內,估計又要翻天了。
眼看著連美國“爸爸”都拋棄他了,安倍確實得鬧出點動靜了,但是該從哪下手呢?攻擊岸田肯定行不通,到現在為止,他還沒有在大事上翻過車,還因為頒佈“鎖國令”應對疫情,實實在在地圈了一波粉。
想來想去,只剩下“外交牌”能打了。岸田對華態度一直不清不楚,還任命“知華派”林芳正擔任外相,引起了日本右翼勢力的不滿,而這正好給了安倍施展的機會。
俗話說,“無官一身輕”。安倍現在沒有具體的公職,只是一名普通議員,說話代表不了日本政府的立場。
但對他本人來說,卻是個放飛自我的好時機,時不時在涉華議題上蹭蹭熱度,不僅可以刷波存在感,還能拉攏保守派,穩住自己的基本盤,為日後“三進宮”做鋪墊。
上臺小心翼翼,在野大放厥詞,這是日本右翼政客的一貫伎倆。安倍的瘋狂作秀雖然不足為懼,但我們依然要小心他背後根基深厚的軍國主義思想。
和德國不同,日本戰後並沒有正視錯誤,認真反思歷史,用實際行動贖罪。反而一直在模糊概念,混淆視聽,把侵略戰爭美化成自衛戰,甚至還妄圖重新稱霸東亞。這一切,都是美國埋下的雷。
戰後,為了肢解德國,在美蘇英法的主導下,德國的國土面積被割走20萬平方公里,分給其他國家。美國甚至想把讓德國回到原始社會,又怕法國一家獨大,這才把德國的工業保留下來。這時,法國給支了個招,提議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讓德國參加。
很多人認為法國提出歐洲復興計劃,是為了歐洲一體化,實則不然。法國外長舒曼的初衷,是為了限制德國生產煤鋼的能力,熟悉軍事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戰爭物資。
德國一旦加入,就會使本國的煤鋼生產規模受到限制,這樣就沒辦法發動戰爭了。時任德國總理阿登納,為了儘快擺脫戰敗國的影響,恢復經濟發展(主要原因是打不過),只能選擇加入。這樣一來,德國對於法國的威脅被解除,法德終於握手言和。
這一系列的重拳出擊,讓德國人意識到,反抗是沒有意義的,要想生存下來,就必須接受懲罰,好好反思,如果還想著復仇,德國怕是要從世界地圖上消失了。
為此,德國宣佈不再索要戰後被割讓的土地,並承諾還清1000億美元的鉅額賠償。2010年10月3日,德國還清了一戰最後一筆欠款,切實體會到了“無債一身輕”的快感。
同時,德國還和受害國家一起編寫歷史教材,承認侵略戰爭和屠殺猶太人的罪行。1970年,時任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紀念碑前下跪懺悔,這一次永載史冊的“華沙之跪”,讓全世界人民都看到了德國贖罪的誠意。
反觀日本,戰後被美國單獨佔領。正好趕上冷戰,美國要把日本當成對抗蘇聯的東亞橋頭堡,所以放了軍國主義者一條生路。作孽最多的戰犯頭子裕仁天皇,不僅沒有受到懲罰,還在麥克阿瑟的授意下,保留了天皇的位子。
雖然裕仁之後發表了《人間宣言》,否定了天皇的神聖地位,但不可否認的是,天皇的存在,成為了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精神支柱。美國的這些溫柔舉措,充分說明了,他們只把德國人當人看。
1950-1952年間,在美國的默許下,時任日本首相吉田茂,先後為18萬戰犯解除整肅,讓他們重返政壇,其中就包括甲級戰犯岸信介,也就是安倍晉三的姥爺。
1957年,岸信介出任首相,把之前的老相好都叫過來,組建了臭名昭著的“戰犯內閣”。從此,日本社會陷入了一種“集體無罪”的氛圍中,軍國主義勢力再次控制了日本政壇,引導著這個國家一步步右轉。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當然不會對戰爭進行反思,更別提用實際行動贖罪了,殘餘的軍國主義右翼組織藉機發展。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末,日本的右翼團體從60個增加到900多個。
這些組織很少公開露面,通常都是打一套“群眾煽動+政治遊說”的組合拳,一步步推進日本社會右傾化。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日本會議”,國會兩院議員有290人是他們的會員,對議員總數的佔比高達41%。
這些人,就是安倍要爭取的基本盤。他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無非是想給岸田貼個“知華派”的標籤,試圖借右翼勢力三度出山。
接下來,安倍肯定還會繼續發表“強硬言論”,直到扳回一局。不過,照目前的情況來看,岸田應該是不會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