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從1931年到1945年,前後打了14年。國共雙方的統計資料顯示,直接參戰的軍事人員約為1405萬人,其中傷亡人數約為381萬人(含失蹤)。
按照人員籍貫劃分,參戰人數最多的三個省均超過了150萬,而說到犧牲,也非這三個省份莫屬。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三個省?
第三名:湖南,157萬
湖南擁有歷史悠久的湘軍力量,擅長指揮作戰的能人輩出。廖耀湘、宋希濂、陳明仁等抗戰期間閃耀的將星,都是地道的湖南老鄉。
日軍進犯湖南期間,在這一地區持續投入了超過50萬的多個兵種。省內直接死於日寇之手的民眾高達57萬人,為了逃避戰亂,而背井離鄉者超過百萬。
湖南地界內承受了多達6次的正面戰場會戰,佔全國總數的四分之一。國民政府視長沙為衛護重慶的最後一道屏障,薛嶽曾經在長沙連續組織了四次會戰,創造了殲滅日寇超過20萬人的紀錄。
平均每15個湖南人中就有一個人披上抗日的戰衣。僅常德保衛戰一役,湖南籍士兵就損失了超過14萬人。很多日軍將領和士兵,在回顧戰況的時候,望長沙而興嘆。
湖南對於抗戰的貢獻,不僅侷限在正面戰場。廣闊的三湘大地上,活躍著6萬餘人的敵後武裝力量。就連吃齋持戒的僧侶都拋棄信仰的約束,“上馬殺賊”。在衡陽會戰的47天裡,僅擔任廚師、民工的衡陽平民死傷就超過了3000人。
第二名:河南,189萬
參戰人數第二多的河南,是我國中原地區的核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讓河南陷入了毀滅性的無差別轟炸,除了新蔡縣外幾乎全境淪陷。
淪為難民的無家可歸者多達1450萬。可想而知,它貢獻出來的189萬士兵幾乎是青壯年勞動力的所有。這些熱血青年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沒有等到日本戰敗投降的日子。
1938年6月,蘭封會戰失利後,為了儘量拖延日軍逼近武漢的程序,蔣介石下令在鄭州東北部的花園口炸燬黃河大堤。河南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一片澤國,無數河南人瞬間失去了生命。
花園口決堤,除了造成數千萬人的流離失所之外,還導致黃河流域數年水災氾濫,間接引發了1942年的嚴重饑荒。即便如此,河南供應抗戰的軍糧,也始終位於全國第二的高位,甚至一度超過四川省。
第一名:四川,257萬
雖然四川是為數不多沒有遭到日寇踐踏的省份之一,卻是最早派出兵力抗日的省份之一。川軍將領劉湘,在七七事變發生的第二天就向國民政府“請纓抗日”。
1937年11月,他一次性就集結了30萬川軍精銳,從水陸兩路開赴前線。川軍士兵大多裝備差,紀律散漫。但是無不作戰勇猛,“一手煙槍,一手步槍”,寧死不退。
劉湘雖然出師未捷,病逝於漢口。他的遺言“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誓不還鄉”,卻長久地響徹在川軍的營地裡。
除了劉湘,四川還為抗戰貢獻了王銘章、李家鈺等抗日悍將。著名紅軍抗戰將領朱德、劉伯承、聶榮臻皆出生於四川。
抗戰結束後,四川籍士兵傷亡超過64萬,佔全國抗日犧牲人數的六分之一左右。除了向前線提供兵力,四川還承擔了全國一半以上的軍糧供應。
大批轉移到山區隱蔽的兵工廠晝夜不停地趕工,支援前線戰事。為了打通川陝、成渝等交通線,總共有200多萬的民工被動員參與了建設。他們創造出來的交通建築奇蹟,數不勝數。
當然,中國抗戰的最終勝利,是依靠全國乃至全球華人戮力同心,前赴後繼地努力而最終實現的。各省各地,無數的英雄兒女挺身而出,共赴國難。
從上圖中可以看到,我國的每一個省都是英雄輩出,我們在享受今天的和平美好生活的同時,要時刻銘記他們曾經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