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會鄰里生物多樣性工作組(BCON)專家李振文老師分享了一個“身邊的生物多樣性”案例。他談到一件往事,“一個熟人家裡的陽臺沒怎麼打理,花盆沒有種了,結果烏鶇相中了這裡,築巢、下蛋、孵卵,小鳥出世了才告訴我”。
烏鶇 (Turdus merula)是一種鶇科的鳥類,又叫“百舌鳥”,廣泛分佈於歐亞大陸、非洲北部、印度等地,棲息於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各種不同型別的森林中。海拔高度從數百米到4500米左右均可遇見,是雜食性鳥類,食物包括昆蟲、蚯蚓、種子和漿果、草籽兒等等。它還是瑞典的國鳥。更重要的是,它是老百姓常見的“鳥類鄰居”。
這組圖片攝於2008年,已經是14年之前的老片子。從照片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到,親鳥出來餵養鳥寶寶,還經常梳理鳥巢,檢查檢查,尤其是小鳥的排洩物。親鳥為了保持育兒室乾淨,把糞囊叼到很遠的地方。但如果糞囊破了,親鳥就把破了糞囊吃掉;陽光強烈的時候,親鳥會給鳥寶寶遮擋太陽。真是“愛子心切”的鳥父母。
李振文老師還表示,現在,城市居民陽臺出現斑鳩、烏鶇、鵲鴝等鳥巢的情況經常發生,絕大多數市民是接受和關愛的。但有少數市民缺乏這種情況下如何與鳥類打交道的知識,有時出現愛和親近的方式方法不對,產生了棄巢,這很可惜。公眾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不要打擾,以視而不見的狀態觀察欣賞它們。當然,諮詢業內專業人士是最理想的處理方式。鳥類的安全得到滿足,一切就自然了。他還建議,城市市民家庭出現鳥巢,要像農村村民對待家燕築巢一樣,以平常之心相處。
由於人類生活範圍的擴張,人口密集區的生物多樣性如何保護,是生態文明時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願景下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綠會周晉峰博士提出了“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概念,並建立了工作組,旨在研究、推廣如何在人口聚集區有效地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期待未來更多人能夠關注、保護身邊的多樣生命,與我們分享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好故事。
(本案例為鄰里生物多樣性保護BCON-056案例)
整理/花花 稽核/LZW, H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