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央決定舉辦一場“紀念紅軍長征20週年”的活動,既然是紀念長征,自然就要選一批參加了長征的紅軍代表參加。
毛主席親自指示:“長征時那個紅一團團長顧貴山一定要參加!”
毛主席的指示下面人自然要落實,經過一番尋找,總算在河南林縣的一個小村莊找到了顧貴山。
找到他的時候,村民都不知他的真實身份,只知道他曾經給首長餵過馬,是個老紅軍。這一次,直到毛主席派人來找他去北京,大家才知道他曾是一個紅軍團長。
關於顧貴山的故事,還得從毛主席找他開始說起。
(一)紅軍團長隱居農村
毛主席指示要邀請顧貴山參加“紀念紅軍長征20週年”的活動後,突然就詢問他現在在做什麼?在哪裡工作?
身邊的工作人員趕緊打電話去詢問,電話首先打到了中央軍委,軍委的工作人員表示顧貴山已經調到了農業部。
農業部又說顧貴山已經回到了河南,在河南商業廳工作。河南省委接到中央來電,立即就開始派人去尋找顧貴山。
結果商業廳表示,顧貴山的確在商業廳工作過一段時間,可是由於身體原因,他回到林縣農村了,現在他應該是在林縣。
一通電話打下來,總算有了顧貴山的具體訊息,範圍也一步步縮小。可是再往下,顧貴山在林縣哪個村子?就沒人知道了。
林縣幾十萬人,十幾個公社,大大小小的村子幾百個,要從這裡面找到一個顧貴山,簡直就是大海撈針。
“紀念紅軍長征20週年”活動馬上就要來臨,顧貴山是毛主席欽點的人選,他必須到場。眼看距離活動越來越近,中央決定派人前往河南省,趕赴林縣尋找。
這一天,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辦公室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幾個人中有河南省委的,還有兩個居然是中央下來的。
這幾個人的到來讓楊貴感覺有點摸不著頭腦,不知道中央工作人員來小小的林縣是為了什麼?
幾位幹部對楊貴表示,他們來此是為了找一個名叫顧貴山的紅軍團長,根據訊息他就在你們林縣。
楊貴被驚呆了,他在林縣工作多年,從未聽說過這裡有紅軍團長啊!紅軍的一位團長,資歷肯定不低,職位也不會低,可是自己就是沒有聽過啊!
既然上面確定顧貴山團長就在林縣,楊貴也沒什麼好質疑的,立即發動人手在各個公社查詢,結果查無此人。
省裡派來的幹部急了,當即說道:“顧貴山是毛主席欽點的人選,要是完不成任務,那可就麻煩了!”
楊貴當場就覺得很自責,表示是自己的基層工作沒做到位,我們再想辦法去尋找。他們馬上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透過廣播,發動群眾去找人。
不久之後,還真找到了一絲線索,有一位社員向公社報告:“下園村有一個從部隊回來的老軍人,他會給馬治病,聽說在部隊給紅軍團長餵過馬。”
紅軍團長人數本就不多,當過紅軍的,跟紅軍團長有聯絡的就更少了。所以大家認為,就算這個人不是顧貴山,也可能知道什麼情況。
這一條線索非常重要,楊貴和中央、省裡的工作人員立刻趕赴下園村。下園村的廣播線路前幾天被大風颳斷了,縣裡透過廣播尋找顧貴山的訊息,也就沒有傳到這裡。
這一天,顧貴山剛好在大隊裡議事,和村支書談了一會話,公社書記就帶著楊貴等幾位領導來到了大隊。
公社書記一見顧貴山剛好在這,就跟楊貴說道:“楊書記,這就是顧貴山,也就是廣播中說的參加過紅軍的馬伕,有什麼話您就問他。”
隨後,公社書記又來到顧貴山面前,跟他一一介紹楊貴等人。楊貴看著眼前這個衣著樸素、清瘦的中年人,心想:他會是那個渡金沙江、爬雪山、過草地的紅軍團長嗎?會是我們要找的人嗎?
介紹完畢後,楊貴就問顧貴山:“老同志,您是不是曾經擔任過紅一團的團長?”
楊貴突然的發問,讓顧貴山有些恍惚,沒想到有人找到了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份。可是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農村生活,不願再承認自己的身份。
他對林縣的生活已經完全適應了,自己家鄉的口音也變了,變成了林縣口音。在村裡,他思想境界高,經常幫著參謀一些事,村裡選他擔任了黨支部副書記。
顧貴山見有這麼多領導在場,也不願意說起自己的那段往事,就揮揮手說道:“不是,不是,我只是參加過紅軍,經歷過長征,給團長牽馬,不是什麼團長。”
楊貴心裡感覺到一股失落,但是還不死心,他又對顧貴山說道:“您要是知道什麼就和我們說,是毛主席讓我們尋找紅軍團長顧貴山的,您和他同名,難道這是巧合嗎?”
一聽到毛主席,顧貴山的眼睛一下就亮了,急忙問道:“楊書記,你剛說啥?我沒聽錯吧,毛主席找我?”
一聽這話,意思再明顯不過了,顧貴山等於承認了他的身份。中央來的同志立刻上前抓住顧貴山的手,對他說道:“顧團長,我們可把您找到了,沒錯,就是毛主席派我們來找您的。”
顧貴山一聽這話,眼眶瞬間就紅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聲音也哽咽了:“毛主席,他老人家那麼忙,怎麼還惦記著我啊?毛主席讓你們來找我做什麼啊?”
幾個人就把毛主席邀請他參加“紀念紅軍長征20週年”活動的事說了,還講了是毛主席親自點名要你參加,同時還敘述了一番尋找顧貴山的經過。
顧貴山聽完後,頓時就感覺很自責,他對他們說道:“給大家添麻煩了,真是不好意思。這次我一定去,我要去見毛主席,見老戰友,我要代表犧牲的戰士們去北京看看新中國。”
說著說著,顧貴山的思緒就回到了當初的那一段革命歲月,回憶起和毛主席見面的點點滴滴……
(二)紅軍團長
顧貴山1902年出生於安徽省六安縣一個貧苦家庭,父親是一個油漆匠,常年起早貪黑幹活, 卻依然養活不了一家人。
他的父親圖個吉利,希望將來他們四兄弟能有好日子過,就把他們四個人的名字取為金山、銀山、富山、貴山。可是顧家的“四座山”又怎麼抵抗得了舊社會的“三座大山”?
他們一家受盡了壓迫,日子過得苦不堪言,顧貴山小小年紀就給地主家幹活。小時候給地主家放牛餵豬,到後來就做長工,當個莊稼漢,十幾年如一日。
這樣的日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是個頭,能吃飽飯就算不錯了,更別提娶妻生子、成家立業了。
突然有一天,一個訊息傳進了他的家鄉:紅軍來了!
並且紅軍在黃安、麻城一帶已經舉行了起義,拉起了幾萬人的隊伍,很多受壓迫的農民都參加了紅軍。顧貴山一聽這話,再也忍受不了,跑去參加了紅軍。
1928年,還在地主家裡做長工的顧貴山,遇到了當地的共產黨人,經介紹入了黨,加入了六安的游擊隊。一開始他們只是在六安打游擊,建立蘇維埃政權。1929年,他參加了紅軍。
之後的這幾年,顧貴山和戰友們打退了國民黨多次“圍剿”,從一個新兵變成了久經沙場的戰士。
在一次次戰鬥中,他逐漸成長起來,也得到了上級的關注和提拔。他從班長到排長,再到連長、營長最後再到團長,打過了數不清的仗,不知道消滅了多少敵人,在他的身上留下了不少的傷疤。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顧貴山跟隨紅十五軍開始長征,經歷重重困難才到達陝北。紅十五軍到達陝北後,與陝北紅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顧貴山也因此成為了一名團長。
到達陝北後,顧貴山後來又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據統計,他作戰四百餘場,負重傷九次。在平型關一戰,因為日軍釋放毒氣,導致雙目失明,後來才慢慢恢復。
說到平型關戰役,顧貴山一直記憶深刻,在他看來,那是他一生中最為殘酷的戰鬥。
我軍在打了日軍一個伏擊後,便開始衝鋒,戰鬥隨即進入了白熱化程度。因為當時我軍彈藥不多,打了沒多久後,子彈就已經用光了,戰士們只好跟鬼子拼刺刀。
刺刀拼壞了或者在打鬥中丟了,就赤手空拳和鬼子打,用頭撞、用牙咬。鬼子哪裡見過這樣的打法,一個個被嚇得屁滾尿流,死的死逃的逃。
等到敵人基本逃光後,顧貴山把手中的敵人打死,才從地上爬起來。這個時候,他突然感覺自己嘴巴里有什麼東西,像是個肉團。
他一開始以為是自己剛才戰鬥把自己舌頭弄斷了,吐出來一看,才發現是一隻耳朵。原來是剛才打鬥時,把小鬼子的耳朵給咬了下來。
日本鬼子雖然跑掉了,但是危險並沒有隨之解除。日軍見他們沒有佔到優勢,就使出了陰狠的一招,釋放了毒氣。很多戰士被毒氣奪去了生命,顧貴山大難不死。
但是,他背部負傷,雙目也失明瞭。他被緊急送到醫院救治,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他的槍傷治好了,眼睛居然也恢復了。這讓顧貴山很是高興,雙目失明的時候他沮喪了好久,以為要退出隊伍了。現在,他可以繼續留在部隊殺鬼子了。
他雖然可以留在部隊了,但是上級考慮到他之前受過的傷比較嚴重,身體上一時還恢復不了,就重新給他安排了工作。
1938年,顧貴山被調到115師衛生所擔任所長。八路軍新一旅成立後,他又被安排到合作社擔任經理。當時的合作社設在村鎮裡,對外就是一個貨棧,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八路軍籌集物資,提供後勤保障。
組織上讓他去這裡,就是希望他在後方能夠安心養傷,把病養好。可是顧貴山又哪是閒得住的人,他多次請求回到前線,都被首長給拒絕了。
上級首長跟他說道:“在後方也是革命,把合作社的事情幹好了,比在前線發揮的作用還大。”
顧貴山也就沉下心來,在後方幹起了合作社。我們在上文說到過,顧貴山隱居在林縣的下園村,那麼他為何要選擇在林縣呢?
這就和他當時的革命經歷有關了,林縣的合澗鎮交通便捷,南來北往的客商比較多,八路軍的合作社也就開到了這個地方。
顧貴山也就來到了林縣,他們對外是一家名叫“恆泰祥”的貿易貨棧。就是在林縣經營合作社的日子,他慢慢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也讓他在這裡收穫了一份愛情。
王海秀,原康鎮下園村人,勤勞善良,是村裡一致認為的“好閨女”。顧貴山和王海秀的相識,讓他們逐漸產生了一些好感。
顧貴山對外是合作社顧經理,王海秀得知他是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後,從內心裡敬佩他。可是王海秀不知道的是,顧貴山還是跟隨毛主席鬧革命的紅軍團長。
1948年,在“恆泰祥”貨棧的一間屋子裡,來自安徽的顧貴山和林縣的姑娘王海秀結為夫妻。從此,顧貴山就有了一個家,也有人照顧他的身體了。
(三)默默回鄉
在新中國成立後,顧貴山還是留在了部隊裡。可是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建設開展起來了。顧貴山因為關節炎,加上之前留下的一些疾病,逐漸適應不了軍隊快節奏的工作。
顧貴山心裡明白自己身體吃不消,為了不給部隊增加負擔,不影響部隊工作,顧貴山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復員!
顧貴山在部隊裡待了多年,自然不願意離開,可是他不得不做出抉擇。部隊領導考慮到他參加革命早,立下的功勞大,資歷上也老,決定讓他留在部隊,安排一個輕鬆一點的領導崗位。
但是,顧貴山拒絕了,組織上就把他安排到平原省(河南省舊稱)商業廳擔任廳長。
可能有人會覺得以顧貴山的身份當一個廳長,職位太高了。其實組織上還曾考慮過讓他擔任平原省軍區司令,按照顧貴山的資歷還有職級,當一個廳長其實不算高,還有點“委屈”他了。
對於前往平原省商業廳任職,顧貴山沒有推辭,畢竟自己曾經在合作社工作多年,在這方面還是有些經驗的。在商業廳工作了一段時間後,顧貴山還是離開了。
因為他覺得自己文化不高,手底下有不少的知識分子都比自己文化高。其次是覺得缺少地方工作經驗,實地來了才知道,合作社和商業廳相差還是很大的,在部隊裡習慣了打仗,那一套用不上了。
他看到商業廳有很多的知識分子年輕有為,在工作上態度認真,很有上進心。於是,顧貴山就想把位子讓出來,讓更年輕、更有能力的後輩上任。
其實,部隊裡文化低、資歷高的老紅軍老幹部有不少,部隊裡都給予了很好的待遇,給他們提升文化水平,安排了相應的工作,像顧貴山選擇離開,回家務農實在是少數。
顧貴山就這樣離開了工作崗位,後來帶著妻子回到了林縣下園村,這裡是妻子的老家。對於他的去向,黨政部門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
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只知道顧貴山到了林縣,不知道他具體去向的原因。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林縣乾旱缺水,自然災害不斷,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飯。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苦啊,下園村受到災害的影響,村子也比較破敗。
就是在這個時候,顧貴山和王海秀回來了。下園村的人對於他們的回來,表現出了極大的歡迎。他們給顧貴山選了一塊好的宅基地,幫他蓋房,還留了一塊好田地。
顧貴山就這樣在林縣下園村安了家,他到了這裡沒有跟別人說起自己的過去。大家只是知道他曾經是個紅軍,給團長餵過馬,對馬照顧得非常好。
顧貴山的身份直到1954年才被揭曉,大家從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和中央來的幹部口中,才得知顧貴山竟然是一位立下過赫赫戰功的紅軍團長!
在顧貴山的身份被證實之後,林縣就開始給他安排進京。在進京前,特意給顧貴山做了一套“將軍呢”禮服。這套衣服,在顧貴山快見到毛主席的時候,他才穿在了身上。
見到毛主席後,顧貴山和毛主席聊了很多。顧貴山記得,毛主席和他說了紅軍長征時過金沙江的驚險,爬雪山時的艱難,還談到了很多犧牲在路上的紅軍戰士。
毛主席問起了顧貴山的工作,問他為何離開不幹了,顧貴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完後說道:“這就是我們共產黨員的胸懷啊!”
顧貴山從北京回來後,基本上就沒有跟別人提起過被毛主席接見的事。而是把心中的那一份喜悅與激動,都投入到了社會主義建設之中。
1958年,公社成立食堂,村裡人覺得當炊事員又苦又累,都不願意幹。顧貴山向群眾做宣傳,開導他們,自己還帶頭報名當炊事員。不久之後,公社食堂辦得很不錯,除了擔任黨支部副書記,他又擔任了伙食委員會主任。
1959年,在建國十週年之際,顧貴山還被邀請前往天安門,參加國慶十週年的慶典。
(四)戰友情深
顧貴山從北京參加完“紀念紅軍長征20週年”活動後,他的訊息在戰友中間也慢慢傳開了。之後的日子裡,顧貴山時不時能收到一些老戰友寄來的信件,甚至還有一些戰友開車來到下園村見他。
在那之後,顧貴山的事情也就變多了。他被邀請去部隊和戰友敘舊,又或者請他去部隊,詢問一些歷史資料,增補軍事資料。還有人請他去做演講,講革命故事。
這其中,有一位紅軍戰士和顧貴山情誼非常深厚。這個人名叫羅紹義,曾經擔任過江蘇省軍區後勤部政委。
他與顧貴山的情誼就是在長征的時候結下的,羅紹義是1918年出生的,參加長征的時候才十幾歲。顧貴山比他大了十六歲,經常照顧他。
顧貴山每次看到他走不動了,就讓戰士幫他揹包,拉著他走。實在是走不動了,就讓他騎在自己的馬上。羅紹義個子有點矮,過河的時候會淹到脖子那裡,顧貴山就讓他抓住馬尾巴,別被沖走了……
在長征路上,顧貴山像一位兄長又像一位父親,一路照顧著羅紹義,這也成為羅紹義心中最溫暖的記憶。
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著名的紅旗渠開始動工。顧貴山得知施工需要優質鋼材和炸藥,可是林縣又缺少這方面的物資。
顧貴山就想到了他的那些戰友們,羅紹義得知此事後,立即就為林縣開始聯絡。最後將從抗美援朝戰場上拉回來的廢鋼釺(qiān)鑽頭撥出來一部分,支援林縣。
羅紹義還想辦法為林縣協調到了一批炸藥,林縣得以用到開挖紅旗渠的工程中去。在那個時候,顧貴山憑著紅軍團長的身份,為林縣提供了大量幫助。
但是對於他自己,他卻一點也沒有要求。老戰友、林縣縣委縣政府幾次提出想讓他們一家搬到城裡去,可是顧貴山就是不肯。
顧貴山覺得還是住在農村舒服,再說自己也有撫卹金,生活上也過得去。顧貴山和老伴就一直住在下園村,直到1986年。
1986年,顧貴山離開了這個世界。當他去世的訊息傳開後,林縣縣委領導都趕來參加了他的追悼會,還有下園村的村民都自發前來。
在追悼會上,還能看到秦基偉、李德生等軍隊首長派人送來的輓聯,還有從各地趕來的軍官,來送這位老團長最後一程。
在顧貴山逝世多年之後,下園村依然流傳著他的故事。他為林縣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為林縣人民謀福,人們將他銘記在心中。
謹以此文獻給紅軍團長顧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