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端午奇妙遊》的火爆出圈,國民對中國文化的興趣與認同快速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
華服作為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也是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裝。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傳承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成了我們這一代人非常重要的職責。
《與世界說》第十期:千里塵《華服釋出會》
因此,在第十期的節目中,我們特別邀請到華服文化傳播者——千里塵做客《與世界說》,帶我們瞭解華服文化,向世界展示華服的美。
用華服講中國故事
《春秋左傳正義》是這樣描述的,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從2003年開始到2018年的爆發式增長,早期的一批推廣華服的年輕人們用將近15年時間,讓華服在中國大眾中普及。
千里塵說到:“每一件華服作品,背後都有一段歷史,我與設計師用8年的時間走遍中國各個角落,將風景刺寫於華服之上,讓世界都能感受中國之美。"
每一件華服誕生的過程,也像是一次對文化的溯源和對審美的思考。
在本期節目中,千里塵帶來了三件不同風格的作品,為我們講解三套華服背後的故事。
第一件作品:《敦煌》
這個想法來源於一個動畫電影,叫《九色鹿》,它是根據敦煌壁畫鹿王本生改編的。
千里塵回憶道:“去到敦煌當天還在是晴天,但是第二天醒來時就發現下了一宿的鵝毛大雪。由於帶的衣物不多,鞋子在行走時已被雪水泡得冰冷,但是對於在雲南中部生活的人來說,看到這樣大雪的機會非常少,且看到了白雪覆蓋下的鳴沙山與月牙泉,所以激動得忘記了寒冷。 ”
“登上鳴沙山是在黃昏時分,慕名而來欣賞鳴沙落日。但是,那天陰雲密佈,鳴沙山一望無際的黃沙正失落著,忽然一陣風吹來,烏雲散開,天光乍現,一束光剛好穿過雲層照到了黨河之上,如佛光初現,於是就設計了這件’敦煌‘,表達的就是陽光照耀下的敦煌。”
第二件作品:《火焰山》
提到火焰山,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西遊記》中師徒四人過火焰山的故事。
在神話故事裡,孫悟空用計借來芭蕉扇,最終撲滅了火焰山的熊熊大火。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在唐代,這裡曾經是西域著名的商貿中心——高昌國。而歷史上的玄奘行至此處時,也曾得到過高昌國主的至高禮遇。
《火焰山》這套衣服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此,它的形制根據阿斯塔納出土著衣俑而定,上衣錦背子色彩妍麗,以硃砂、赤、青、金為主色,模擬了火焰山山體的顏色。中間用寺院佛塔做點綴,隱隱約約藏在山石之中。下裙則由橙漸變至深青,繡有蓮臺、寺院與雲霧,講述著千百年前這片西域佛國曾經的繁榮。
第三件作品:《玉門風》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歷史上的玉門關是我國的邊陲重鎮,一代又一代的將士駐守在這裡。而現今,玉門關的殘垣立在戈壁之上,方圓數十里,只有這一個風化殘缺的建築。
“當時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第一次採風時看到的玉門關,落日時溫度也降了下來,站在殘破的小方盤城旁看到碩大的落日,忽然有個畫面就出現在腦海中:靠著積薪休憩計程車兵,望著落日思念故鄉,卻有著無比堅定的保護疆土的信念。於是,便有了創作靈感,玉門關的主題就是‘守護’。”
雖然“那些朝代”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華服以及華服所承載的歷史文化意義是永遠存在的。
“喜歡華服,是源於我們血脈裡的文化基因。吸引我們的,除了它帶來的視覺美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對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發生的事,以及未來該如何在這片土地上繼續生活的思考。”
中國華服日
三月初三是黃帝誕辰日,也是上巳節,而華服的起源也被認為是“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開始,所以把這一天定為中國華服日。
華服開始走出小眾興趣圈,甚至走向世界,逐漸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對華服的理解也在不斷更新。
據不完全統計
從2014年至今
全國華服愛好者從32萬增長至454萬
由青年一代發起並推動的華服
得到了文化與市場的雙向認可
正在潛移默化且有力地
塑造著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文化審美
去年12月5日、6日,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聯合舉辦的“中國華服日·溯夢金陵”活動不僅吸引了廣大華服愛好者的參與,也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文化自信力與國家民族自豪感,是“文化強國”的重要一步。
4月17日,第四屆“中國華服日·海鏡雲裳”首次走進大灣區,在濠江之畔奏響了涵育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的樂章,掀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潮,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以新時代、新華服的概念讓青年人喜愛中華文化,加強年輕一代對國家的認同感,更好的傳承中華優秀的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海外對華服的喜愛
許多國家代表也紛紛留言,表達對中國華服的看法。
華服不只是一種服飾
它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
華服的經久不衰
也側面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
及不可替代性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華服
是因為被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深折服
華服只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種形式
還有更多的優秀傳統文化形式等著我們
去繼承和發展
有這樣一種文明
也許它經歷過很多改變
但它始終沒有斷代
希望華服的美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延續
能被全世界所看到
《與世界說》節目
每週四中午12點
全網播出
我們不見不散~